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民俗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以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作 者: 杨柳
导 师: 黄涛
学 校: 温州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生态民俗系统 龙现村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内对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对其农学、生物学或是旅游学价值及方法的探讨上,以项目试点之一的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为例,生态民俗学的视角或将填补将这一文化遗产类型置入传统文化系统进行研究的空白,还原其在民众传统生活模式中的面貌,全方位展示这一人类古老文化遗产。研究开章首先分析了龙现村的概况及其生态区位,回顾了稻田养鱼生产方式的历史。最后从生态民俗学的理论视角界定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是一个立体的生态民俗系统。第二部分则将龙现村的“稻鱼共生系统”置入区域生态文化之中,从生态观念、生产传统、生活鱼俗与民间舞蹈这些具体民俗事项中去解读被龙现人作为生活传统所沿袭下来的这一生态民俗系统。第三章试探讨稻田养鱼生态民俗文化在龙现村正在衰落的现状。在龙现这样一个渐趋“空巢化”的侨乡,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适龄劳动力生计方式的根本转变,古老的稻田养鱼习俗的传承缺乏基本的后继力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同时新的文化适应也在变迁中发生着,人们主动放弃土地的使用权甚至是管理权,龙现村在地的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互助结构被打破。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3 问题缘起 8-9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9-10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0-13 一、“稻鱼共生系统”是一个生态民俗系统 13-18 1.1 稻田养鱼的历史 13-14 1.2 龙现村概况与区位分析 14-16 1.2.1 地理概貌 14 1.2.2 气候与水利 14-15 1.2.3 聚落属性与行政区划 15-16 1.3 “稻鱼共生系统”是一个生态民俗系统 16-18 二、“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民俗解析 18-27 2.1 生态民俗观念 18-19 2.1.1 水神信仰 18-19 2.1.2 乡规民约 19 2.2 稻田养鱼的生产经验 19-22 2.2.1 孵化鱼苗 19-20 2.2.2 生产准备 20-21 2.2.3 稻田养鱼 21-22 2.3 生活鱼俗 22-24 2.3.1 饮食习俗 22-23 2.3.2 居住民俗 23-24 2.4 人生礼俗 24-25 2.5 舞鱼灯、采茶灯习俗 25-27 三、“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变迁与文化适应 27-35 3.1 稻田养鱼生态民俗的衰落 27-28 3.2 “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变迁与文化适应 28-35 3.2.1 生态环境的变迁 28-29 3.2.2 生计方式的改变 29-33 3.2.3 新的文化适应 33-35 结语 35-36 参考文献 36-40 附录 40-42 致谢 42-4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3
|
相似论文
- 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997.1
- 耒阳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F327
-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F592.1
- 太湖猪养殖历史研究,S-09
-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G122
- 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观的当代意义,G122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G122
-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G122
- 和谐社会视阈下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思想研究,G122
- 基于文化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G122
- 邯郸市峰峰矿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G122
-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杭州船拳研究,G122
- 儒家思想与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G122
- 基于“3S”技术的历史文化遗产动态监测方法研究,G122
- 社区文化在创建平安稳定社区中的作用,G122
- 浦东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G122
- 延边朝鲜族传统节日的人类学解读,G122
- 儒释道三家“水”文化的二分性追宗,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