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 者: 陈孝花
导 师: 潘连德
学 校: 上海海洋大学
专 业: 临床兽医学
关键词: 黄丝藻藻华 除藻剂 叶绿素a 超氧化物岐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分类号: S48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常见丝状藻藻华形态描述、种类鉴定及“丝藻沙”用于控制丝状藻藻华田间试验研究,所得结果为养殖池塘丝状藻藻华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根据藻类生长抑制的标准方法,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扑草净、嗪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分别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对黄丝藻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越来越强,浓度为2.40mg/L时,黄丝藻Chl a含量、SOD、CAT活性最低,而MDA含量最高。浓度为0.42mg/L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增长,黄丝藻中毒越来越明显,染毒72h,各浓度的SOD活性最高,随后SOD活性降低,染毒72h,浓度为1.36mg/L、2.40mg/L的MDA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染毒96h,浓度为2.40mg/L的SOD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越来越强,浓度为2.40mg/L时,黄丝藻chl a含量和MDA含量在96小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OD活性处于较低水平。浓度为0.42mg/L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增长,黄丝藻中毒越来越严重,染毒72h,各浓度的MDA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染毒96h,只有浓度为2.40mg/L的CAT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活性最高。扑草净对黄丝藻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浓度为0.49mg/L的扑草净,48h时,chl a、MDA含量,SOD、CAT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在72h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浓度下的扑草净在48h时,对黄丝藻造成了最大伤害。嗪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96h时,浓度为0.16mg/L的嗪草酮时,黄丝藻chl a、MDA含量,SOD、CAT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黄丝藻chl a、MDA含量,SOD、CAT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硫酸铜、异噻唑啉酮、扑草净和嗪草酮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的EC50结果,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四种除藻剂均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且硫酸铜对黄丝藻的毒性最强。硫酸铜、异噻唑啉酮、扑草净对黄丝藻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的影响均呈现相同的趋势,即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而嗪草酮则一直呈现诱导状态,说明试验浓度下的嗪草酮并未对黄丝藻产生过大的伤害。通过显微拍摄技术,对安徽当涂、芜湖,江苏兴化、福建霞浦等养殖水体和世博园区等景观水体丝状藻藻华形态及种类的鉴定表明景观水体和养殖水体常见的丝状藻藻华为黄丝藻属或水绵属的种类,黄丝藻藻华主要爆发于春、秋两季,而水绵属藻华主要为夏季。通过对丝状藻藻华泛滥的养殖水体喷洒和泼浇“丝藻沙”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丝藻沙”能很好的控制丝状藻类的爆发,并应根据不同的水体丝状藻藻华的爆发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2
第一章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12-19
  1 丝状藻常见种类及藻华形其态  12
  2 丝状藻华形成条件及其危害  12-14
    2.1 形成条件  12
    2.2 产生危害  12-14
  3 丝状藻藻华控制及其常用药物(效果)  14-16
    3.1 铜(Cu2+)类除藻剂  14-15
    3.2 异噻唑啉酮类除藻剂  15
    3.3 对羟基苯甲酸类除藻剂  15
    3.4 四烷铵络合碘类除藻剂  15
    3.5 碘伏类除藻剂  15-16
  4 除藻类药物的毒性和致毒机制  16-18
    4.1 破坏细胞壁或膜结构  16
    4.2 自由基伤害  16-17
    4.3 细胞内其他主要物质的变化  17-18
  5 丝状藻藻华控制方法及对策  18-19
    5.1 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控制丝状藻藻华基本对策  18
    5.2 养殖水体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基本方法  18-19
第二章 各种水体丝状藻藻华的种类及其危害  19-30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9
    1.1 试验用仪器  19
    1.2 试验材料  19
    1.3 藻华形态和种类鉴定  19
  2 试验结果  19-28
    2.1 景观水体丝状藻藻华  19-23
    2.2 养殖水体丝状藻藻华  23-28
  3 结论  28
  附录:常见丝状藻藻华的种类检索表  28-30
第三章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0-52
  1 试验材料  31
    1.1 试验试剂  31
    1.2 试验藻类  31
  2 试验方法  31-32
    2.1 藻类培养及药物浓度设定  31
    2.2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31-32
    2.3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
    2.4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测定  32
    2.5 数据分析  32
  3 试验结果  32-49
    3.1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32-36
    3.2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6-40
    3.3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过氧化氢酶活性酶活性的影响  40-44
    3.4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48
    3.5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半数有效浓度  48-49
  4 讨论  49-52
    4.1 硫酸铜对黄丝藻毒性最强  49
    4.2 四种除藻剂引起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 含量变化明显  49-50
    4.3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抗氧化酶活性的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现象  50-52
第四章 除藻剂“丝藻沙”控制丝状藻藻华的田间试验  52-57
  1 材料和方法  53-54
    1.1 试验材料  53
    1.2 试验方法  53-54
  2 试验结果  54-56
    2.1 江苏兴化河蟹养殖池塘兑水喷洒法控制丝状藻藻华  54
    2.2 安徽芜湖泼洒“泥药”控制河蟹养殖池塘丝状藻藻华  54
    2.3 福建霞浦泼洒“泥药”控制斑节对虾丝状藻藻华  54-55
    2.4 安徽当涂河蟹养殖池塘拌泥浆泼浇法控制水底丝状藻藻华  55-56
  3 讨论  56-57
    3.1 “种草养蟹”池塘杀灭“青苔”首选“攀世丝藻沙”喷洒和泼浇  56
    3.2 缢蛏养殖池塘杀灭“青苔”选“攀世丝藻沙”喷洒和泼浇  56
    3.3 “攀世丝藻沙”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56-57
全文缩略词  57-58
小结与展望  58
创新点  58-59
参考文献  59-65
课题资助情况  65
论文发表情况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2. CRZ-1对小麦盐胁迫生长、叶绿素酶活性抑制及大田产量的影响,S512.1
  3.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4.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5.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6.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7.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9. 怀地黄连作障碍消减技术研究,S435.672
  10. 光强对罗勒叶中花青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S636.9
  11. 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641.2
  12.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3. 叶绿素缺乏及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S565.1
  14. 叶绿素缺乏对水稻光系统光化学功能的影响,S511
  15. 夜间低温对番茄苗期抗逆性、基因表达谱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S641.2
  16. 水库水体叶绿素a光学性质及浓度遥感反演模式研究,S127
  17. 三味药食同源中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R285.5
  18.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R743.33
  19. 拟南芥神经酰胺酶基因的功能分析,Q943
  20.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规律研究,S511
  21. 酞酸酯类环境激素的生物标志物研究,X171.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螨剂、杀鼠剂、杀其他生物剂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