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当代台湾文学“老兵形象”研究

作 者: 谢昕妤
导 师: 陆卓宁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老兵形象 流浪 心灵家园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老兵形象”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其背后无疑蕴藉着特别的文学意义与精神价值。但是笔者发现,对于台湾当代文学“老兵形象”的研究迄今还没有真正深入的开展,一些文学史的描述也只是点到为止。仅就这些浅尝辄止的研究来看,既没有形成系统的梳理,更缺乏对“老兵形象”做出更为深入的阐释和把握。据现有的资料梳理,台湾当代文学“老兵形象”的出现,大致可追溯到1960年代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创作。在其《台北人》的不少篇什里,既有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刻划,也有下层普通军官士兵的形象的描写。其同时代作家陈映真的创作,如《将军族》中也出现了“老兵形象”。七十年代,以老兵为主人公的小说中也不乏佳作,如丁亚民的《冬祭》、苦苓的《柯思里伯伯》、《张龙赵虎》、《外省故乡》等等。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台湾经济发展,政治解严,文学走向了多元化,则出现了数量更多的老兵文学创作,主题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如钟延豪的《过客》、《金排附》、《故事》,黄验的《冷热胸膛》,张大春的《将军碑》、《四喜忧国》等。齐邦媛与王德威合编的小说集《最后的黄埔——老兵与离散的故事》,则是对九十年代“老兵文学”较为全面的汇编。据此,本论文以台湾当代文学中的“老兵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兵形象”的系统梳理和辨析,深入探讨“老兵形象”所蕴籍的审美意义及其创作主体的终极关怀。特定的民族战争历史造就了台湾当代文学“老兵们”的精神特质。他们从大陆流亡到台湾,迄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对他们而言,这一流亡历程已不仅仅是空间和地理位置的单纯变化。尽管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少小离家老大回”。然而,此时得以“回家”虽已没有了交通、人事的阻隔,但因半个多世纪的隔膜,心灵的无处寄托却让老兵们成为了精神永久地处于漂泊状态的特殊人群。这一漂泊无依的状态,再不是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曲哀婉动人的诗歌便可以化解的。战争所带来的民族灾难,台湾老兵永远苦痛的记忆,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表征。老兵们从大陆到台湾的流浪历程构成了一部中国人的精神流浪史,台湾当代作家通过写作逆时光之旅,从而开启了老兵们“寻找心灵家园”的艰难旅程。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论题研究的缘起、方法、目的、意义和对相关概念的梳理辨析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从老兵的精神状态“守望与失望”入手,结合具体的文本阐析老兵去台初期的精神流浪状态;第三部分从“迷失与救赎”层面展开,进一步透视老兵们在经历了初期的“守望与失望”之后遭受的更为严重的从肉体到精神的折磨;第四部分以“归来与流浪”作为老兵们精神流浪状态的“终结”,提出实际上老兵及其后代在遭遇了省籍矛盾,身份认同,乡愁离散等尴尬的困境之后,其流浪的历程远难以结束;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意在指出老兵的流浪历程根本上也是整个台湾社会以及台湾文学的“流浪”特质的表征。台湾当代作家以塑造“老兵形象”为流浪的老兵寻找“心灵的家园”,从而凸显“老兵形象”意义的最高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4
  一 问题的缘起  9
  二 研究的方法及其意义  9-10
  三 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和辨析  10-12
    (一)“老兵形象”  10
    (二)“眷村”  10-11
    (三)“眷村二代”  11-12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4
第一章 守望与失望  14-19
  第一节 从守望精神之乡到守望沦为空洞的符号  14-16
  第二节 对当局统治的失望和对人生人性的失望  16-19
第二章 迷失与救赎  19-26
  第一节 精神的迷失和身份的迷失  19-22
  第二节 肉体的解救和精神的救赎  22-26
第三章 归来与流浪  26-32
  第一节 家国统一的期冀与梦想  26-29
  第二节 乡关何处的精神二度流浪  29-32
结语  32-34
参考文献  34-37
后记  37-3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8

相似论文

  1. “幻想底乘客”,I106.2
  2. 社会资本视角下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D632.1
  3. 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之完善,D922.182.3
  4. 流浪方舟,I106
  5. “流浪”与“重生”:索尔·贝娄小说主题探析,I712
  6. 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D922.68
  7. 现代性的漂浮,J605
  8. 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D923
  9.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632.1
  10.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I565
  11. 从犹太文化视角探析《洪堡的礼物》的主题,I712.074
  12.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632.1
  13. 重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D632.1
  14. 人的流浪与植物的欲望,I565
  15. 论勒克莱齐奥小说流浪意识的书写,I565.074
  16. 流浪儿童越轨行为的生态系统研究,C913.5
  17. 萧红创作的自传色彩,I207.42
  18.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构建,I712
  19. 爱与身份的求索,I712
  20. 追寻心灵的家园,I712.074
  21. 追寻生命的奥义,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