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言”父亲形象研究

作 者: 陈慧颖
导 师: 谭邦和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冯梦龙 “三言” 父亲形象 社会角色 文化类型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言”这个汇集宋元话本,也收入一部分明人拟话本的短篇小说集中,出现了很多新鲜而富有时代气息的父亲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三言”父亲形象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三言”的价值与时代特色。第一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中父亲形象的多维观照,先从父亲的生物属性及社会属性出发,进入到我国传统社会对父亲社会属性的认识,进一步分析在这种社会伦理规范下父亲的权力及义务,从而对传统社会中父亲形象有整体的定位。第二章考察社会文化中的父亲在文学书写中的情况。父亲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多寡、善恶、及类型都是作家及时代在父亲问题上的反思与引导,通过“三言”以前的父亲形象的整体把握,为第四章“三言”父亲形象的文化内涵做铺垫,从而考察“三言”父亲形象独特的价值。第三章通过对“三言”父亲形象按照社会角色进行分类,考察不同社会阶层的父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本章将父亲形象主要划分为五个阶层,分别是宫员型父亲、士人型父亲、商人型父亲、市民型父亲、君主型父亲等。因各阶层父亲的社会地位、权力、财富、知识水平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第四章通过“三言”父亲形象的文化类型研究对“三言”父亲形象的价值进行总结。通过父亲的文化类型、婚恋观、教育观、父爱的异化与回归、父亲的德行与子女命运、父亲的缺失与子女命运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从而分析“三言”父亲形象的时代特色及文化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引言  11-14
第一章 传统社会父亲形象的多维观照  14-24
  第一节 父亲:从生物属性到社会属性  14-16
  第二节 从语言释义上看古代社会对父亲社会属性的认识  16-19
  第三节 从社会伦理上看,父亲被赋予的权力  19-21
  第四节 从社会伦理上看,父亲应该履行的义务  21-24
第二章 父亲形象的文学书写与“三言”以前的父亲形象  24-32
  第一节 父亲形象文学书写的意义认知  24-26
    一、父亲形象与母亲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位差  24-25
    二、父亲善恶的描写与社会价值的引导  25
    三、父亲类型的书写与社会问题的反思  25-26
  第二节 “三言”以前的父亲形象  26-32
第三章 “三言”父亲形象社会角色的分类考察  32-66
  第一节 官员型父亲  32-39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32-34
    二、维护“门当户对”、“良贱不婚”的婚姻传统  34-36
    三、儿子读书的熏陶,女儿读书的培养  36-38
    四、宦海沉浮与子女命运  38-39
  第二节 士人型父亲  39-42
    一、教子读书,对科举梦的执着  39-41
    二、无权的无奈:拥有智慧却无力保护子女  41-42
  第三节 商人型父亲  42-52
    一、财富给子女婚姻带来的便利  42-45
    二、重视婚姻,不以门户而论  45-46
    三、对女儿的重视  46-48
    四、利为中心,对子女经商能力的培养  48-49
    五、品德教育的缺失与子女的堕落  49-51
    六、财富引来的梦魇:子女对家私的角逐  51-52
  第四节 市民型父亲  52-64
    一、妻子地位上升  53-54
    二、无钱无权,子女多灾难  54-55
    三、趋利附势,子女婚姻重经济及生计  55-57
    四、贞操观念淡薄,教子女现世享乐  57-59
    五、男子教育重在养家能力,女子教育重在嫁人  59-61
    六、愚钝的性格及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  61-62
    七、底层父亲的悲哀,贫贱的挣扎  62-64
  第五节 君王型父亲及其他  64-66
第四章 “三言”父亲形象的文化内涵  66-91
  第一节 “三言”父亲形象的文化类型  66-70
    一、权威型父亲  66-68
    二、开明型父亲  68-69
    三、放任型父亲  69-70
  第二节 “三言”父亲的婚恋观  70-76
    一、门当户对  71-72
    二、男才女貌  72-74
    三、关于财富  74-75
    四、儿女自由选择的权利  75-76
  第三节 “三言”父亲的教育观  76-81
    一、教子读书与科举梦  77
    二、教子以常业,养家能力的培养  77-78
    三、品德的培养与子女的放纵  78-79
    四、女子教育  79-81
  第四节 “三言”父爱的异化与回归  81-85
    一、父爱的异化  81-83
    二、父爱的回归  83-85
  第五节 “三言”父亲的德行与子女命运  85-87
    一、子承父孽现象  85-86
    二、子承父德现象  86-87
  第六节 “三言”父亲的缺失与子女命运  87-91
    一、丧父母与婚姻、教育的缺失  87-88
    二、丧父母与子女性格描写  88
    三、父亲与母亲的比较  88-91
结语  91-92
参考文献  92-98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98

相似论文

  1.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2.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3. “三言”时间副词系统研究,H141
  4.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G441
  5. 福克纳中期作品(1929-1942)中的父亲形象,I712.074
  6.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I207.41
  7. 我国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的关系,F273.1
  8. 社会化媒体环境中记者的社会角色研究,G214
  9. “三言二拍”中的盗寇形象研究,I207.419
  10. 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探索,C912
  11. 孕产习俗的变迁与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构,K892.2
  12. “三言”“二拍”中的奸情公案小说研究,I207.41
  13. “三言”中的情教观,I207.41
  14. “三言二拍”中的俗谚语研究,H136
  15. 水资源管理中居民文化类型判定及其政策启示,TV213.4
  16. 《庄子》“三言”概念考论及其层次研究,B223.5
  17. “三言”审美价值取向探析,I207.41
  18. 《西湖二集》研究,I207.41
  19. 《庄子》文体研究,I206.2
  20. 《三言》疑问代词研究,H146
  21. “三言”与“二拍”比较研究,I207.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