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魏晋诔文研究
作 者: 陈丽卡
导 师: 归青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各体文学理论
关键词: 魏晋 诔文 文体 潘岳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诔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体形式之一,在魏晋时期蔚为大观,成为哀悼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笔者立足于传世诔文文本,通过对代表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力图清晰地描绘出诔文在魏晋之际的发展进程,阐明其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色。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部分。绪论部分,分三个阶段介绍魏晋南北朝诔文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对20世纪以来学术界的研究情况作了整理,并说明了研究方法,明确了研究范围。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对诔文加以界定。一是对诔文进行定义。从历代对“诔”的诠释中,概括出诔文的内涵,将其定义为“诔文,是一种应用于丧葬场合,以功德、声名显世之死者为创作对象,通过累列其生前德行,对其予以表彰,并由此引发生者哀思的饰终之礼文。”二是对与诔文密切相关的两种文体——哀辞、哀策进行辨析,进一步明确诔文的体制。第二章为魏晋诔文的基础。首先明确了诔文产生的时代,并分析了先秦两篇诔文的体制。接着介绍了汉代诔文创作的基本情况。明确这一时期诔文在内容体式上已确立了前半述德、后半写哀的模式,语言形式主要为四言韵语。第三章为魏晋诔文发展进程。第一节主要通过对曹植诔文的分析,概括出魏诔的四点新变:一是所诔对象扩大,作者与死者关系私人化;二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向死者倾诉;三是语体之变——以骚体自抒怀抱;四是文学表现手法的强化。明确曹魏时期诔文已由纯“礼仪”之文向抒情之文转变。第二节结合潘岳、左芬、陆机、陆云、孙绰等名家的诔文分析晋诔状况,明确其既有沿袭旧轨的面,又有创新变化的一面。具体从所诔对象、作者在诔文中的主体意识、散文体传记写作手法、语言的时代特色四个方面阐述晋代诔文的新变,突出其进一步向文学性、抒情性发展的表现。接着,举出魏晋诔文第一大家——潘岳,通过分析其多样化的序悲技巧和《马汧督诔》引人注目的笔法,肯定其诔文成就。余论部分则从社会感伤思潮弥漫、魏晋重视“以孝治国”以及文学的自觉三个方面对魏晋诔文创作繁盛的原因作一简单的说明。
|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21 一、魏晋南北朝诔文研究现状综述 10-20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0-21 第一章 诔文的界定 21-32 第一节 诔文的定义 21-26 第二节 诔文与哀辞、哀策的关系 26-32 第二章 魏晋诔文的基础 32-43 第一节 诔文溯源 32-36 第二节 汉代诔文述略 36-43 第三章 魏晋诔文发展进程 43-71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诔文 43-50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诔文 50-71 一、两晋时期诔文创作概述 50-62 二、潘岳的诔文成就 62-71 余论 71-73 附录 73-78 参考文献 78-84 后记 84
|
相似论文
- 基于脚本的中学英语叙事文体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G633.41
-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B221
- 汉魏晋之际武人研究,K235
- 论《搜神记》的艺术特点,I207.41
- 藏语语体与文体的关系研究,H214
-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 论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I207.3
- 魏晋南北朝诗题研究,I207.22
- 魏晋南朝民族地区校尉郎将制度考,D691
- 十六国北朝教育述论,K235
- 格特鲁德·斯泰因作品《三个女人》的元功能分析,I712.074
- 古代公文的文体特点与政治传播功能研究,C931.46
- 英文广告的功能文体分析,H315
- 圣经文体及其翻译初探,H059
- 儿童文学汉译的文体演变,I046
- 看待和表达世界的方式,I561.074
- 魏晋南北朝军戎诗研究,I207.22
- 从话语分析文体学角度探析电视剧《金粉世家》中人物对话,H13
- 英汉俚语修辞格及文体对比研究,H15
-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看旅游景点简介和导游词的差异,H315
- 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I562.07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