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卡丘洛夫与他的《李舟》和《最后一个中国女人》

作 者: 赵建成
导 师: 苗慧
学 校: 齐齐哈尔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 格尔曼·卡丘洛夫 《李舟》 《最后一个中国女人》 民生
分类号: I5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簇奇葩,它具有中俄文化混血的双重身份,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中国的,集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于一身。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文学一直处于尘封状态,其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起步晚,发展慢,迄今为止仅有少数学者发表此类研究性文章。尤其是关于鲜为人知的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如格尔曼·卡丘洛夫的《李舟》和《最后一个中国女人》。格尔曼·卡丘洛夫的作品以人道主义为主题,以东方背景为特色,站在人道主义的的角度评说了中国动荡岁月的种种生活现象。《李舟》是近代中国生活的真实写照,它集中了这位“侨民智者”对中国落后问题的种种思考,而《最后一个中国女人》却立足于中国的立场谈论了中国的现实政治:关注中国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剖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丑恶罪状。卡丘洛夫作为一个漂泊着,摇摆不定的中国政局使他充满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作为一个局外人,他“看中国社会,领略中国社会,解释中国社会”,由此激发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意蕴:关注中国民生、剖析商人世界、解读女性命运,系统地反映了一个俄侨进步人士的中国感观。尽管时过境迁,作品中所谈到的生活往事早已成为众人皆知的历史,但作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以及代表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终极关怀仍值得每一位国人深思和铭记。格尔曼·卡丘洛夫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风格,而且还深深的刻有中国的烙印,同时他也把近代中国历史的真实画面传播给了世界,使外界更深刻、更透明地了解了帝国主义侵华的真实一面。通过研读他的作品,不但可以捕捉到作者的人生轨迹,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且还能更好地挖掘他独特风格中的中国文化风貌。全文由绪论、主要内容(3章)、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组成:首先是绪论,主要概括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概述中国俄罗斯侨民的栖息地哈尔滨和上海,并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在华俄侨的经济与文化生活。第二章分析和研究格尔曼·卡丘洛夫的人生轨迹及创作内涵。首先,分析和研究格·卡丘洛夫作品之中的民生主义思想,其中包括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作家关注民生、审视社会、探求发展的深刻内涵。其次是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探讨旧上海的商业发展环境及李舟创业的光辉历程,期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新的侧面为破解近代上海发展的商业之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提出一些研究线索。最后,解读和分析作品之中的中国女性命运问题,通过对作品之中几位女性不同境遇和相似命运的关注,将乱世里民国女性的凄美和悲伤、刚强和勇毅、挣扎和奋进的生命历程全方位勾勒出来。第三章分析和研究格尔曼·卡丘洛夫作品之中的文化思想意蕴及艺术特色,并从新的取材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挖掘。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Реферaт  9-13
绪论  13-16
第一章 中国俄罗斯侨民的栖息地——哈尔滨、上海  16-24
  第一节 在华俄侨的第二故乡——哈尔滨、上海  16-19
    一、哈尔滨  16-17
    二、上海  17-18
    小结  18-19
  第二节 在华俄侨的经济与文化生活  19-24
    一、“丘拉耶夫卡”  20-21
    二、上海柴拉报  21
    三、上海俄侨的文学生活(天才作家群体诞生)9  21-23
    小结  23-24
第二章 格尔曼·卡丘洛夫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24-58
  第一节 关注民生  26-30
    一、民生的界定  27
    二、农村生活缩影  27-28
    三、城市生活缩影  28-29
    小结  29-30
  第二节 《李舟》  30-37
    一、李舟的创业背景  31
    二、李舟的创业动机  31-34
    三、李舟的创业经历  34-35
    四、李舟的成功之道  35-36
    小结  36-37
  第三节 卡丘洛夫笔下的中国女性命运25  37-50
    一、命比纸薄——凤英  39-41
    二、被玷污的生灵——妓女喜丽  41-43
    三、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凤英、梁月  43-44
    四、知识女性、最后一个中国女人——箫肯  44-49
    小结  49-50
  第四节 审视社会、唤醒迷失的魂灵  50-54
    一、社会公敌——地主阶层  50-51
    二、社会的隐患——土匪恶霸  51-52
    三、愤慨社会、呐喊、疗救  52-53
    小结  53-54
  第五节 探求社会发展  54-58
    一、教育救国  54-55
    二、实业救国和修改土地法  55
    三、驱逐帝国主义列强  55-57
    小结  57-58
第三章 卡丘洛夫小说中的思想意蕴、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特色  58-74
  第一节 中国反帝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锐利武器  58-61
    一、疯狂年代的真实写照  59-60
    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一面镜子  60
    小结  60-6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  61-67
    一、宗教文化  61-62
    二、商人文化  62-66
    三、封建迷信文化  66
    小结  66-67
  第三节 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  67-74
    一、环境展现及典型的人物塑造  67-70
    二、批判现实主义  70-72
    小结  72-74
结束语  74-76
注释  76-78
参考文献  78-8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81-82
致谢  82-83

相似论文

  1.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2. 中国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时代创新,D092
  3.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品牌化研究,G222.2
  4. 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研究,G222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民生审计问题,F239.4
  6. 我国宏观税负轻重问题研究,F812.42
  7. 保障和改善民生主导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及价值探析,D61
  9. 电视民生新闻的时代特征及地域性差异研究,G222
  10. 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探析,D239
  11.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研究,D422.6
  12. 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G275
  13. 党报摄影专题报道的民生视角分析,G212
  14. 民生建设中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D412.6
  15. 战争影响下的社会,K244
  16. 台湾电视民生消费新闻叙事分析,G222
  17. 民生保障为导向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F812.45
  18. 民生公司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1925-1945),K258
  19. 民生人寿四川分公司银行保险发展探索,F842
  20. 民生新闻及其传播效果研究,G212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研究,D66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