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红外/可见光技术的辐射测温技术研究
作 者: 马东栋
导 师: 冯驰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关键词: 辐射测温 光电转换 曲线拟合 黑体校准
分类号: TH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都要求对温度进行测量。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是采用热电阻或热电偶。这些接触式测温方法虽然具有简单、可靠、精度高等特点,但是需要温度探测器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进行热传导,直至热平衡之后方能测量出温度,而且这种方法只局限于中低温测量,对于较高的温度测量就不适用了。如果需要测量液体的温度,用于测温的探头多为一次性的,属易耗品,测温成本较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一些运动物体进行温度测量,这些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多种多样,如旋转运动、简谐运动、摆动等,对这种情况就必须采用非接触式测温方法了。辐射测温法就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温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而不破坏被测物的温度场。一般常用于温度检测的辐射光波长范围为0.4~40μm,属于红外/可见光波段。本课题拟在研制一套基于红外/可见光技术的辐射测温系统,用于对运动物体进行温度检测。本文首先对辐射测温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比色测温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比幅测温法的概念。然后根据设计指标进行器件选择和硬件电路设计,调试通过后设计合理的温度标定实验获取离散的电压温度(V-T)数据,再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多个曲线拟合模型比较之后,选用了指数模型并计算得到了V-T函数,求取反函数得到温度关于电压的T-V函数,实际测温时只需将测得的电压数值代入这个T-V函数便可计算出对应的温度值。由于整个测温系统的电路和光路都会引入噪声,最后建立了一个误差补偿模型对获取的温度值进行修正,提高了测温的精度。本文最后通过实验测试给出了该辐射测温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证明本课题所论述的基于红外/可见光技术的辐射测温系统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和响应速度,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5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1.2 辐射测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12 1.3 辐射测温系统实现方案及框架 12-14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5 第2章 辐射测温原理 15-21 2.1 黑体辐射定律 15-17 2.1.1 普朗克定律 15-16 2.1.2 维恩位移定律 16 2.1.3 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16-17 2.2 比色测温法原理 17-18 2.3 比幅测温法 18-20 2.3.1 比幅法测温的原理 19 2.3.2 比幅测温的3种处理模式 19-20 2.4 本章小结 20-21 第3章 器件选择与电路设计 21-37 3.1 设计指标 21 3.2 光电器件选择 21-27 3.2.1 光电管主要参数 22-23 3.2.2 光电管I-V特性曲线 23-25 3.2.3 光电管等效模型 25-26 3.2.4 光电管工作模式 26-27 3.2.5 光电管的选择 27 3.3 放大电路设计 27-33 3.3.1 放大器的选择 28 3.3.2 直流偏置引入 28-30 3.3.3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30-31 3.3.4 恒温模块 31-33 3.4 位置信号检测 33-36 3.4.1 位置检测原理 33-34 3.4.2 电路设计 34-35 3.4.3 实验结果 35-36 3.5 本章小结 36-37 第4章 温度标定及温度曲线拟合 37-52 4.1 温度标定实验设计 37-41 4.1.1 温度标定目的及意义 37 4.1.2 实验设计 37-40 4.1.3 实验数据 40-41 4.2 V-T曲线拟合 41-48 4.2.1 非线性曲线拟合原理 41-42 4.2.2 常用曲线拟合模型 42-48 4.3 1stOpt曲线拟合工具 48-51 4.3.1 1stOpt软件简介 48-49 4.3.2 1stOpt的拟合效果及误差分析 49-50 4.3.3 1stOpt拟合的优点 50-51 4.4 本章小结 51-52 第5章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2-63 5.1 辐射测温系统的性能参数 52-59 5.1.1 频带特性 52-53 5.1.2 信噪比与温度误差 53-55 5.1.3 温度灵敏度 55-57 5.1.4 噪声影响 57-59 5.2 辐射测温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59-62 5.2.1 线性误差修正模型 59-60 5.2.2 InGaAs管测试结果 60-61 5.2.3 Si管测试结果 61-62 5.2.4 比幅法测温实验结果 62 5.3 本章小结 62-63 结论 63-65 参考文献 65-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69-70 致谢 70
|
相似论文
-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纤几何参数检测研究,TN253
- 蓝宝石光纤高温仪的研究,TH811
- 基于μC/OS-Ⅱ的红外辐射测温系统研究,TN215
- 汽车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U467
- 基于USB2.0的高速光电转换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TP274.2
- 一种改进型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设计,TH744.12
- 空调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TU831.3
- 提高车载导弹发射架变形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TJ768.21
- 管道漏磁内检测信号重构技术研究,TN911.23
- 基于图像技术的智能报靶系统设计,TP391.41
- 无人驾驶智能车基于单目视觉的道路检测,TP391.41
- 湖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蠕变特性研究,U212.22
- 视觉导引AGV的自动驾驶系统,TP391.41
- 分布式光纤扰动监测系统信号调理技术的研究,TN911.3
- 离散数据拟合模型的研究与实现,TM743
- 大型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估指标及算法研究,TM712
- 框架断路器大电流试验计算机测控系统研究,TM561
- 基于激光反射法的叶片振动测量技术研究,TK268.1
-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作用机理研究,TU473.1
- 基于GNSS的列车定位系统中数字轨道地图的研究,U29-3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工业 > 仪器、仪表 > 热工量的测量仪表 > 温度测量仪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