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审美救赎还是启蒙欺骗?-对本雅明与阿多诺争论原因的考察

作 者: 李雯
导 师: 胡亚敏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化工业 艺术生产 审美救赎 意识形态
分类号: I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然而在这个学派内部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不同声音。本文将从其中的两位著名学者本雅明与阿多诺的思想分歧出发,考察他们对于当代大众文化的不同理解,并着重探讨两种观点各自产生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原因。从两人的分歧中折射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审美救赎意识形态两种批判维度,最后结合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两位学者理论差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阿多诺与本雅明之间发生的三次理论论争为开端,并将第二次论争作为重点分析,从艺术品自身的变革与艺术功能的不同分别陈述两者在“机械复制”与“文化工业”理论上的差异。第二部分从哲学的角度探寻两人理论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介绍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观之后分析他在这种哲学观下对复制文化的同一性的坚决否定,并指明本雅明在救赎思想下对大众文化产生肯定与赞赏的哲学渊源。第三部分将从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侧重和所受到的不同理论影响等方面分析两者理论差异,指出本雅明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相似性出发并且在布莱希特美学思想影响下对大众文化表示肯定,而阿多诺受到商品拜物教理论以及来自卢卡奇“物化”思想影响后否定大众文化。第四部分将通过对本雅明与阿多诺的生平与经历的介绍与分析,从身份意识上分析两人对大众文化产生不同意见的现实原因:本雅明则尽量贴近底层的看待大众文化带来的艺术盛宴进而对其表示支持,阿多诺站在社会精英的层面俯视大众文化,而对高雅艺术的捍卫因此贬责大众文化。第五部分在本雅明与阿多诺的比较分析之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存在的审美的角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两种批判模式加以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余论部分将理论联系我国大众文化的实际情况,论述本阿之争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借鉴与启发,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两种不同批评模式对我国理论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3
第一章 本雅明与阿多诺之争  13-19
  第一节 本阿之间的思想论争  13-15
    一、本阿之间的三次论争  13-14
    二、自律艺术的当代意义与技术决定论  14-15
  第二节 “机械复制”与“文化工业”的分歧  15-19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5-16
    二、阿多诺:文化工业下的大众文化  16-19
第二章 哲学观的错位  19-25
  第一节 救赎美学观照下大众文化  19-22
    一、救赎哲学观  19-20
    二、大众文化与审美救赎  20-22
  第二节 非同一性哲学与文化工业  22-25
    一、非同一性哲学观  22-23
    二、文化工业与同一性的契合  23-25
第三章 马克思艺术理论的差异承袭  25-32
  第一节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  25-26
  第二节 艺术生产论扩展下的艺术与技术  26-28
    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同一性  26-27
    二、技术对艺术生产的变革  27-28
  第三节 商品经济主导下的艺术生产与消费  28-32
    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差异  29-30
    二、商品拜物教与卢卡奇“物化”理论  30-32
第四章 不同的大众文化视角  32-36
  第一节 大众视角下艺术民主的赞叹者  32-34
    一、漂泊生涯  32-33
    二、贴近底层  33-34
  第二节 精英意识下高雅艺术的捍卫  34-36
    一、音乐生涯  34-35
    二、二战见闻  35-36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批评模式  36-41
  第一节 审美的角度看艺术之救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模式之一  36-38
    一、理性启蒙与审美救赎  36-37
    二、审美救赎论  37-38
  第二节 意识形态出发论启蒙之欺骗——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模式之二  38-41
    一、意识形态与社会批判  38-39
    二、意识形态批判  39-41
余论  41-45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繁荣的启示  41-43
  二、西马克思主义两种批评模式对国内学界的学术反思  43-45
参考文献  45-47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4.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5.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6.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7.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8. 改写理论视角下对林纾译本《迦茵小传》的研究,I046
  9. 论沃勒斯坦自由主义批判理论,B089.1
  10. 消费社会中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奇观化分析,J905
  11. 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看《圣经》不同汉译本的翻译,I046
  12. 从Red Star over China四个中译本看意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I046
  13. 关于奥巴马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H315
  14. 快照风格时装摄影研究,J41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16.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7.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18. 文化政治视域中的文学虚构,I0
  1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与途径研究,D033
  20. 链接异质时空的中性形态研究,J50-02
  21.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艺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