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牙周可疑致病菌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钟钰
导 师: 陈文霞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伴放线放线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 福赛斯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逆行性牙髓炎
分类号: R7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斯坦氏菌(Tf)、齿垢密螺旋体(Td)五种微生物在逆行性牙髓炎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中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构成比),分析这些微生物的构成比与牙周牙髓状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微生物在逆行性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病作用,为临床上逆行性牙髓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逆行性牙髓炎患牙(38例)的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以及健康牙(30例)的龈下菌斑,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细菌总量以及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数量,并分别计算这五种微生物在总菌中所占的比例(构成比)结果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龈下菌斑中,Aa、Pg、Pi、Tf、Td的检出率分别为13.2%、76.3%、89.5%、92.1%、92.1%,除Aa外,其余四种菌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f所占的构成比最大,为9.01±11.27%;而在牙髓组织中,Aa、Pg、Pi、Tf、Td的检出率分别为0、21.1%、63.2%、81.6%、44.7%,其中,Tf所占的构成比也是最大,为2.89±4.04%。结论Pg、Pi、Tf和Td均与逆行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Pg在牙周组织中的致病性较显著,而Pi、Tf和Td在引发牙髓组织感染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Aa、Pg、Pi、Tf和Td五种微生物在总菌中所占的构成比不大,提示可能尚存在其他的优势致病微生物参与逆行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3
材料和方法  13-19
结果  19-29
讨论  29-39
结论  39-40
附图  40-45
参考文献  45-54
附录  54-59
综述  59-66
  参考文献  64-66
致谢  66-6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7-68
附录  68-71

相似论文

  1. 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重组菌毛蛋白诱导HUVECs天然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的研究,R781.4
  2.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研究,R781.4
  3. 定期预防性洁治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微生物的影响,R783.5
  4. 血链球菌和/或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R781.4
  5.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中间普氏菌与慢性牙周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R781.4
  6. 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多态性、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相关性,R781.4
  7.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血管内皮细胞NO信号通路的影响,R781.4
  8. 伴放线放线杆菌CDT蛋白亚基CdtA功能研究,R781.4
  9. 伴放线放线杆菌及其cdt基因在龈下菌斑中的分布,R781.4
  10. 抗牙龈卟啉单胞菌IgY的制备和体外研究,R392.1
  11. 固定矫治对牙周微生态的影响,R783.5
  12. 伴放线放线杆菌粗糙型与光滑型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R781.42
  13. 伴放线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初步研究,R780.2
  14.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781.4
  15. 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重组菌毛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R781.4
  16. EB病毒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研究,R781.31
  17. Pg、Pi、Aa和Fn对HGFs增殖及IL-1β、1L-6和MMP-2表达的影响,R781.4
  18. 16S rRNA基因定量PCR检测牙周可疑致病菌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R450
  19. PCR法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R781.4
  20. 牙周病原菌在牙周病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研究,R781.4
  21. 牙病图像处理系统,TP391.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内科学 > 牙髓病及根尖周围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