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解剖研究

作 者: 王嵩
导 师: 李牧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入路 颅底
分类号: R6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熟悉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包括前颅底、鞍区、中颅底、斜坡、寰枕交界区及后颅底的内镜解剖结构特点,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显露颅底中线区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用新鲜尸头40具,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系统后,75%酒精浸泡5天备用。分别运用直径4mmm,长度18cm的0°和30°硬质内镜(蛇牌,德国),在神经导航系统(史塞克,美国)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单及双侧鼻腔采用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内镜下解剖。观察内镜下颅底可暴露的范围和解剖结构,并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手术入路过程中鼻腔阶段主要的解剖标志是: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鼻中隔、后鼻孔、蝶筛隐窝和蝶窦开口;颅底阶段的主要解剖标志是: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前筛动脉、后筛动脉和筛板、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斜坡隐窝、翼管、咽鼓管和枕髁等。尸头标本上测量两眶内侧壁的最宽距离为34.7±3.5mm,前后筛动脉在眶内侧壁的距离为17.1±2.8mm,蝶窦开口距后鼻孔为15.6±3.5mmm,两侧蝶窦开口之间的距离13.2±2.3mm,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5.3±1.2mm,蝶鞍横径为19.8±3.9mm,蝶鞍前后径为9.1±1.5mm,蝶窦底部至斜坡隐窝下缘的距离为16.2±3.7mm,斜坡段两侧颈内动脉的距离为16.8±3.5mm,枕骨大孔前缘至鞍背的距离39.6±4.3mm。[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暴露前颅底、中颅底及后颅底中线区的骨性及硬膜下解剖结构,并可以提供宽广、清晰的手术视野,是处理颅底中线区病变的一种新的微侵袭方法。通过模拟内镜手术过程对尸头进行解剖,可以熟练掌握内镜手术技术和经鼻入路内镜解剖知识,为临床开展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提供可靠保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符号说明  8-10
前言  10-11
  研究现状、成果  10
  研究目的、方法  10-11
材料和方法  11-14
结果  14-30
讨论  30-37
小结  37-38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6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6-47
综述  47-59
  综述参考文献  53-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R736.4
  2. 蝶窦侧方气化分度及其对内镜旁中线颅底手术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响:CT影像学研究,R762
  3.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术前影像评估研究和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区的解剖学研究,R651.11
  4. 扩大中颅底入路颈内动脉岩骨段血管搭桥术的显微解剖及动物实验研究,R322.8
  5. 神经内镜辅助下翼点锁孔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R651.1
  6. 经鼻蝶入路至鞍区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的比较及临床应用,R736.4
  7. 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R764.21
  8. 经口咽入路行枕骨大孔扩大术的解剖学研究,R322
  9. 经鼻入路处理前颅底中线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R323.1
  10. 联合前后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评价,R651
  11. 颅底凹陷症分型及对手术式选择的意义,R687.3
  12. 经颞下-天幕改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R739.45
  13. 上颌骨掀翻入路之相关解剖学研究,R322
  14. 正常人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空间位置的分析,R782
  15. 颅底下面自然通道影像解剖与鼻咽癌侵犯的MRI研究,R739.63
  16. 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7. 鼻内镜下鼻咽癌挽救手术及相关颅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R739.63
  18. 国人颈髓角的MRI影像测量及临床意义,R687.3
  19. 内镜经鼻腔入路治疗颅底中线区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R322.8
  20. 经鼻蝶入路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R739.41
  21. 前额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前颅底缺损,R73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颅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