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腺癌与IL-8的关联研究

作 者: 彭廷发
导 师: 张立玮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特殊肠上皮化生 食管腺癌 白细胞介素-8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分类号: R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包括一系列复杂而关系密切的上消化道疾病,并且胃食管反流病也是食管腺癌的重要发病原因,但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腺癌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有所定论。IL-8作为炎性趋化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腺癌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若能通过检测IL-8-251A/T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来分析各疾病组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将会为胃食管反流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以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本研究旨在探讨炎性趋化因子IL-8-251A/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食管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疾病之间发生发展的。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患者、105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 RE)患者、200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患者、181例反流性食管炎合并Barrett食管(RB)患者、56例食管腺癌(esophagealadenocarcinoma, EA)以及1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情况通过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病理切片HE染色,同时通过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RDQ)进行患者评分,收集其个人吸烟饮酒史,并排除自身其他良恶性疾病史。组织DNA的提取采用Ezup柱式动物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检测IL-8的基因型,任选显示不同基因型的标本进行DNA测序。病灶组织总蛋白的测定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IL-8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Human IL-8ELISAKit提供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版软件包(SPSS Company,Chicago, Illinois, USA)进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卡方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各基因型频率观察值和预期值。利用行×列表的卡方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经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吸烟及饮酒状况所校正的相对风险度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蛋白表达经总蛋白修正为同一水平后测定,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结果RE组的平均得分为14.4±9.0,≥12分者占55.2%,得分分布明显高于BE组(平均得分9.9±6.9,≥12分者占32.0%)(P值为0.000);RB组和EA组平均得分分别为15.3±7.3以及13.8±7.0,≥12分者分别占73.5%和55.4%,RE、RB和EA三者的得分分布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2.1RE、RB和EA组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6,0.001,0.028;0.021,0.018,0.019),经校正后男性因素仅增加RB组的发病风险(OR=1.818,95%CI=1.079-3.064),而高龄因素可显著增加此三组疾病的发病风险(OR=2.303,95%CI=1.268-4.181; OR=1.770,95%CI=1.064-2.944; OR=2.278,95%CI=1.087-4.774)。2.2病例组的H.pylori感染率(43.1%,29.5%,30.5%,28.7%,23.2%)与对照组(38.0%)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四项因素校正后RB组的OR为0.464(95%CI=0.221-0.974),可见H. pylori感染在本研究中是RB组的一个保护因素。2.3与对照组(19.0%)相比,NERD、BE和EA组吸烟者比例(23.5%,18.5%,30.4%)均无统计学差异,而RE组和RB组的吸烟者比例(31.4%和29.3%)有较明显差异(P值为0.031和0.044),但经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以及饮酒四项校正后的OR分别为1.733和1.556(P>0.05)。2.4RE组(21.9%)饮酒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3%)(P值为0.004),经性别、年龄、H. pylori感染以及吸烟四项因素校正后的OR为2.910(95%CI=1.207-7.012)。3IL-8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3.1健康对照组和各病例组的IL-8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健康对照组T/T,A/T,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的携带频率分别为45.5%,42.1%,12.4%和54.5%,RB组为30.9%,46.4%,22.7%和69.1%,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49,6.573; P=0.025,0.010);NERD组、RE组、BE组、EA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与T/T基因型相比,经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吸烟及饮酒五项危险因素校正后RB组和EA组A等位基因携带率有统计学意义(OR=1.722,95%CI=1.011-2.932; OR=2.378,95%CI=1.134-4.986);A/A基因型亦会增加RB组的患病风险(OR=2.454,95%CI=1.168-5.155);而A/T及A/A同时跟EA的发病有关(OR=2.197,95%CI=1.008-4.791; OR=3.063,95%CI=1.060-8.853)。3.2RB组中CFM型、GCM型和SIM型的T/T,A/T,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的携带频率分别为42.9%、32.1%、25.0%、57.1%;33.3%、44.4%、22.3%、66.7%;26.9%、50.9%、22.2%、73.1%,SIM型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携带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99,8.503; P=0.048,0.004)。而携带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会明显增加BE组和RB组中SIM型的发病风险(OR=2.555,95%CI=1.007-6.484; OR=2.109,95%CI=1.086-4.096; OR=2.966,95%CI=1.246-7.061; OR=2.195,95%CI=1.151-4.184)。4IL-8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4.1NERD组和BE组的平均相对浓度分别为61.6±45.1和77.6±65.8,对照组为63.4±59.5,BE组和对照组以及NERD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7,0.045);而RE组和RB组达406.9±640.3和432.3±526.6,EA组的增高水平最为明显,高达820.4±806.6。4.2RB组携带A等位基因所对应的相对浓度(469.4±525.9)高于T/T基因型(342.4±522.8),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3RB组中,SIM型的基因型间的相对浓度[365.4±668.4(T/T),487.1±576.8(A/T),576.6±689.4(T/T)]有分布差异(P=0.044),携带A等位基因对应IL-8的相对浓度(516.5±612.7)亦高于T/T基因型(P=0.013)。结论:1男性性别显著增加RB组患者的发病风险。2高龄(≥55)因素显著增加RE组、RB组和EA组患者的发病风险。3H.pylori感染显著减少EA组患者的发病风险。4饮酒能增加RE组患者的发病风险。5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IL-8-251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个体显著增加BE组和RB组中SIM型的发病风险。6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IL-8-251A/T基因型、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个体显著增加EA组的发病风险。7RE组、RB组和EA组的IL-8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以EA组的表达量最为显著。8RB组中SIM型携带A等位基因对应的IL-8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T基因型对应的IL-8相对表达量。9RE组、RB组和EA组在疾病严重程度上可能存在递进关系,而NERD组有自己的演变过程,区别于RE组; BE组和EA的关系不如RB组与EA组的关系密切,可将RB组是食管腺癌的危险病例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3
前言  13-14
材料与方法  14-23
结果  23-28
附图  28-32
附表  32-39
讨论  39-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6
综述 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56-66
  参考文献  63-66
致谢  66-67
个人简历  67

相似论文

  1. 鸡CFL2基因遗传变异及其效应与表达的研究,S831
  2. 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Q78
  3.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4. 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布鲁氏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分型研究,S855.12
  5.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6.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7.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8. 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老年RGERD的临床疗效观察,R571
  9.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0.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11.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12.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13. 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R775
  14. 急性白血病儿童还原型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研究,R733.71
  15.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6. IL-15及IL-15受体α亚基对肝转移小鼠的治疗作用,R735.7
  17. p38MAPK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5的影响,R765.21
  18. PD-L1基因多态性和可溶性PD-L1分子与中国人群食管癌的关联分析,R735.1
  19. 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牙周膜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R285.5
  20.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SNP的方法建立和应用,R44
  21. 硫化氢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R57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食管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