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mVEGF表位疫苗在小鼠移植瘤的应用

作 者: 刘英富
导 师: 孙志贤; 王清明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血清 疫苗 载体蛋白
分类号: R3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肿瘤的生长离不开营养的供给,因此,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血管生成有关的细胞因子中,VEGF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很多肿瘤的生长过程都伴随着VEGF的高表达,许多研究表明,抑制VEGF的生物学活性就能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用VEGF抗体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临床使用的VEGF抗体为人源化抗体,虽然人源化程度较高,但仍存在异源性的问题。由于临床上用抗体治疗肿瘤需要反复多次用药,因此,抗体本身的异源性问题不容忽视。另外,抗体临床用量较大,其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抗体药物的价格较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用外源VEGF抗体治疗肿瘤是一种被动免疫治疗。如果能够采用主动免疫治疗,则可以避免VEGF抗体治疗的一些不足,如用药次数多、存在异源性等问题。但是VEGF是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有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对正常的自身蛋白存在免疫耐受,用自身VEGF蛋白难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自身VEGF的抗体。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mVEGF疫苗,绕开或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让机体能够产生识别mVEGF的中和性抗体,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最终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确定了mVEGF疫苗设计的基本策略,即以mVEGF空间结构为依据,寻找mVEGF可能的抗原表位,将这些可能的抗原表位展示在一种简单的蛋白质骨架之上,形成一种新蛋白,用这种新蛋白作为可能的mVEGF疫苗。首先,我们选择了抗体重链可变区作为抗原表位展示的骨架蛋白,由于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是由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共同组成,单独的重链抗体可变区存在稳定性差的缺点,经过分析,我们将抗体重链可变区的部分氨基酸进行了突变,突变后的重链可变区蛋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原核表达,并可复性为稳定的蛋白质。由于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CDR3区的是高度可变的,能够容忍不同长度序列的插入或置换,因此,CDR3区被我们选为抗原表位展示部位。根据人VEGF165的空间结构,我们分析了小鼠VEGF164的可能的抗原表位,其中表位1(EYPDEIEYIFKP)、表位2(KSHEVIKFMDV)和表位3(IMRIKPHQSQH)有可能是mVEGF的中和性抗原表位。我们用表位2的氨基酸序列替换抗体重链可变区的CDR3区氨基酸序列,形成一种新的蛋白质,命名为mFV2。将此序列转换为其基因编码序列,全基因合成其编码序列,并克隆到pET-24a表达载体上,构建了表位2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BL21(DE3)宿主菌,通过IPTG诱导实现了mFV2的高表达,表达的mFV2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洗涤、纯化、裂解后,用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柱进行了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mFV2蛋白,通过稀释法成功复性了mFV2蛋白。通过重叠PCR法将表位1和表位3编码基因成功插入到抗体可变区载体蛋白的CDR3区中,同样实现了mFV1和mFV3的表达、纯化和复性。在获得了三种小鼠表位疫苗蛋白mFV1、mFV2和mFV3后,我们首先验证了三种疫苗蛋白的免疫效果。用三种疫苗蛋白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5周后小鼠眼眶取血,获得三种免疫血清,命名为pAb1、pAb2和pAb3。ELISA检测表明,三种免疫血清的滴度均达到1:104,并且能够特异性识别VEGF164,而不与无关蛋白反应,这表明,这三种疫苗蛋白的确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识别VEGF164的抗体。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免疫血清pAb1和pAb2能够识别VEGF164,但pFV3则不能识别VEGF164,很可能表位3是一种空间表位,在WesternBlot中该表位不能保持其空间结构。另外,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证明,三种免疫血清都能识别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VEGF164,B16细胞表达的VEGF164主要分布在胞浆中。为了验证三种免疫血清是否具有VEGF164中和活性,我们分析了三种免疫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EGF164能够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及成管,而pAb1、pAb2、pAb3均表现出了一定的mVEGF抑制活性,其中pAb3表现出了理想的VEGF164抑制活性。上述体外实验结果证明,三种免疫血清的确具有VEGF164中和活性,能够抑制VEGF164的生物学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mVEGF疫苗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首先,我们采用预防接种的方式观察三种mVEGF疫苗是否具有抑制H22实体瘤生长的作用。实验选用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四组,分别是模型组、mFV1组、mFV2组和mFV3组。mFV1组、mFV2组和mFV3组分别用mFV1蛋白、mFV2蛋白和mFV3蛋白免疫三次,第5周通过ELISA检测免疫效果,并开始接种H22肿瘤细胞,待肿瘤生长到可用手摸到时开始记录肿瘤生长状态,并最终处死小鼠,分离肿瘤,称量肿瘤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三种mVEGF疫苗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H22肿瘤生长的能力,其中,mFV3疫苗的效果最理想,抑瘤率达到83.8%,mFV2次之,mFV1最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mVEGF疫苗的抑瘤机制,将H22肿瘤模型实验中各组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疫苗治疗组微血管密度比模型组低,其中mFV3免疫组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在三种疫苗蛋白中mFV3抑瘤作用最好的原因。同样地,利用S180肿瘤模型验证了三种mVEGF疫苗的抑瘤效果。在S180肿瘤模型上,三种疫苗的抑瘤表现与在H22肿瘤模型上的表现一致,也是mFV3疫苗的效果最理想,抑瘤率为80.3%,mFV2次之,mFV1最差。为了模拟临床上疫苗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开展了治疗性接种mVEGF疫苗对肿瘤生长影响及与化疗药物共用的效果观察。实验仍选用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四组,分别是模型组、mFV3治疗组、顺铂治疗组和mFV3+顺铂组。实验中接种H22肿瘤细胞与给药同时进行,模型组仅注射生理盐水,顺铂组注射顺铂2mg/kg,每周一次,连续用药2次,mFV3+顺铂组为顺铂和mFV3联合治疗,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注射顺铂(2mg/kg)并同时进行mFV3免疫,顺铂每周一次,连续用药2次,第14天进行mFV3第二次免疫,于第28天处死小鼠,并剥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实验结果为,单纯mFV3免疫组肿瘤抑制率为27.3%,单纯顺铂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35.7%,而mFV3免疫+顺铂治疗组的肿瘤抑制率达到了66.2%。可见,mVEGF疫苗治疗和化疗之间并不冲突,二者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联合用于肿瘤的治疗。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抗体可变区的抗原表位展示系统,利用该系统构建了三种mVEGF疫苗,它们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VEGF164中和抗体,最终抑制小鼠实体瘤的生长。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4-5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常用试剂  12-15
前言  15-19
第一部分小鼠 VEGF 表位疫苗的构建和制备  19-33
  1 材料  19-20
  2 方法  20-25
  3 结果  25-31
  4 讨论  31-33
第二部分小鼠 VEGF 表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  33-47
  1 材料  33
  2 方法  33-36
  3 结果  36-46
  4 讨论  46-47
第三部分免疫蛋白在小鼠肿瘤模型的体内验证  47-57
  1 材料  47
  2 方法  47-49
  3 结果  49-55
  4 讨论  55-57
总结  57-58
参考文献  58-62
综述  62-70
  参考文献  65-70
论著  70-78
个人简历  78-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溶藻弧菌噬菌体、菌影疫苗及其对对虾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S945
  2.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R392
  3.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4. MMP-2、VEGF和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739.41
  5.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6. Angiopoietin-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R587.2
  7.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8.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9. 大连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和78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分析,R765.21
  10. 甲乙肝联合疫苗和乙型脑膜炎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评价的动物实验研究,R186
  11.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13. TNF-α、MMP-9与VEGF在肺气肿大鼠BALF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R563.3
  14. 联合检测外周血VEGF、MT与晚期肺癌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镁离子浓度的影响,R965
  16.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丝素膜上向内皮细胞分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392
  17. HBV疫苗志愿接种者PBL中CD4~+T、CD8~+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的监测及CDR3分子特征初步分析,R392.1
  18. 脂质体介导的VEGF-C siRNA治疗肺癌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9. MG63和MG63/ADR骨肉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VEGF和NF-κB1基因在骨肉瘤裸鼠模型中表达的意义研究,R738.1
  20. 防龋用转基因番茄和生菜中目的基因遗传传递的初步分析,R781.1
  21. 改进ACO算法在DTSP中的应用研究,TP301.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