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人灵长类SPF种群建立过程中病毒抗体监测研究

作 者: 郑霞
导 师: 诸葛洪祥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恒河猴 食蟹猴 SPF种群 病毒抗体 监测
分类号: R3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在亲缘关系上最接近人类,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加。扩大非人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获得高质量、纯净、稳定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已成为当前我国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建立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种群的成本很高,然而一旦建立起SPF级动物核心群,即可为科学研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可能会自然携带或感染多种病毒,因此在建立SPF群体的过程中对病毒抗体监测就显得极其重要,并直接影响建群的成功率。本研究贯穿于江苏某大型猴场建立猴SPF种群的全过程,重点针对猴猕猴疱疹病毒1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1, BV)、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1, STLV-1)、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和猴逆转D型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对该猴场的食蟹猴恒河猴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病毒监测,在此基础上探寻合理的病毒监测指标和有效监测频率,从而提升种群建立的成功率,进一步促进我国SPF级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事业的发展。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斑点免疫检测法(Dot immunoassay,DIA)检测猴BV、STLV、SIV和SRV四种病毒的血清抗体水平,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以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食蟹猴/恒河猴的幼年猴与成年猴之间、食蟹猴/恒河猴的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食蟹猴/恒河猴的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食蟹猴和恒河猴的幼年猴之间以及食蟹猴和恒河猴的成年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比较和分析;(2)收集相隔三个月和相隔一个月的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时间间隔对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病毒有效监测频率;(3)进行了胶体金法与ELISA和DIA法检测猴BV、STLV、SRV病毒抗体的效果比较。结果:(1)BV病毒监测。对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1%和7.5%,有显著性差异(P=0.031);成年猴雌雄动物的阳性率分别为2.2%和7.5%,有显著性差异(P=0.009)。对于恒河猴,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0.5%和7.3%,有显著性差异(P=0.010)。对比食蟹猴和恒河猴,两个品种的雄性幼年猴之间、雌性成年猴之间、雄性成年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雌性幼年猴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3%和0,有显著性差异(P=0.002)。(2)STLV病毒监测。对于食蟹猴和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对比食蟹猴和恒河猴,两个品种的雌性幼年猴之间、雄性幼年猴之间、雌性成年猴之间、雄性成年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3)SIV病毒监测。对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雄性幼年猴和繁殖猴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0.7%和6.3%,有显著性差异(P=0.028)。对比食蟹猴和恒河猴,两个品种的雌性幼年猴之间、雄性幼年猴之间、雌性成年猴之间、雄性成年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4)SRV病毒监测。对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繁殖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间、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0.7%和1.6%,有显著性差异(P=0.028)。对比食蟹猴和恒河猴,两个品种的雌性幼年猴之间、雄性幼年猴之间、雌性成年猴之间、雄性成年猴之间的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5)病毒有效监测频率。同批食蟹猴相隔三个月检测,BV、STLV、SIV和SRV转阳的比例分别为3/58、0/55、0/55和0/55;同批食蟹猴相隔一个月检测,BV、STLV、SIV和SRV转阳的比例均为0/93。(6)胶体金法与ELISA和DIA法检测效果对比。对于BV、STLV和SIV,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符合率为88.9%、81.8%和100%;对于SRV,胶体金法与斑点免疫检测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77.3%。结论:在SPF级食蟹猴和恒河猴种群建立过程中,本研究所采取的饲养管理模式、病毒检测技术和检测频率条件下:(1)食蟹猴和恒河猴的BV、STLV、SIV、SRV病毒感染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食蟹猴和恒河猴在繁殖期BV病毒的感染发生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3)雄性恒河猴的SIV病毒感染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4)本饲养管理体系下,STLV、SIV、SRV三种病毒相隔三个月监测一次是可行的,而BV则需要间隔一个月监测一次;(5)与胶体金法相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或斑点免疫检测法对可疑个体更敏感,可有效减少假阴性出现的机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引言  13-15
第一部分 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病毒抗体的研究  15-30
  1 材料与方法  15-17
    1.1 材料  15-16
    1.2 方法  16-17
    1.3 统计学方法  17
  2 结果  17-27
    2.1 食蟹猴幼年猴与成年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17-19
    2.2 食蟹猴的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比较  19-20
    2.3 食蟹猴的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比较  20-21
    2.4 恒河猴幼年猴与成年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21-22
    2.5 恒河猴的幼年猴雌雄动物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比较  22-24
    2.6 恒河猴的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比较  24-25
    2.7 食蟹猴和恒河猴的幼年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25-26
    2.8 食蟹猴和恒河猴的成年猴 BV、STLV、SI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26-27
  3 讨论  27-29
  4 结论  29-30
第二部分 斑点免疫检测法监测病毒抗体的研究  30-42
  1 材料与方法  30-33
    1.1 材料  30
    1.2 方法  30-33
  2 结果  33-41
    2.1 食蟹猴幼年猴与成年猴 SRV 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33-34
    2.2 食蟹猴的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SRV 病毒阳性率比较  34-35
    2.3 食蟹猴的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SRV 病毒阳性率比较  35-36
    2.4 恒河猴幼年猴与成年猴 SR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36-37
    2.5 恒河猴的幼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SRV 病毒阳性率比较  37-38
    2.6 恒河猴的成年猴雌雄动物之间 SRV 病毒阳性率比较  38-39
    2.7 食蟹猴和恒河猴的幼年猴 SR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39-40
    2.8 食蟹猴和恒河猴的成年猴 SRV 病毒阳性率结果及比较  40-41
  3 讨论  41
  4 结论  41-42
第三部分 病毒有效监测频率的探讨  42-45
  1 材料与方法  42
    1.1 酶联免疫吸附法(同第一部分)  42
    1.2 斑点免疫检测法(同第二部分)  42
  2 结果  42-44
    2.1 相隔三个月病毒监测  42-43
    2.2 相隔一个月病毒监测  43-44
  3 讨论  44
  4 结论  44-45
第四部分 胶体金法与 ELISA、DIA 检测方法比较  45-50
  1 材料和方法  45-46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45
    1.2 试验试剂与器材  45-46
    1.3 试验步骤  46
  2 结果  46-49
    2.1 BV  46-47
    2.2 STLV  47-48
    2.3 SRV  48-49
  3 讨论  49
  4 结论  49-50
综述  50-70
参考文献  70-77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77-78
缩写词表  78-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2. 传感器网络中渐变事件监测研究,TP212.9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5.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6.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7. 红火蚁(膜翅目:蚁科)监测盒研制及其在集装箱检疫中的应用,S41-30
  8.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9.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BtGluClα1基因组结构的分析,S433
  10.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氮素营养与生长监测研究,S513
  11. 双季稻群体生长与氮吸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及其NDVI诊断,S511
  12.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S571.1
  13. 基于HJ卫星混合像元分解的水稻生长监测技术研究,S511
  14.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5.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16. 井筒保护煤柱开采设计与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TD822.3
  17. 平庄西露天矿顶帮边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TD824.7
  18. 基于移动Agent的动态工作流技术的研究,TP311.52
  19. 基于数据分布特性的多变量过程监测及故障诊断,TP274
  20. 基于单片机的无尘室监测系统的设计,TP274
  21. 面向水质监测的鱼类行为异常识别方法研究,TP2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免疫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