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正态验证性因子分析在基因整体效应中的应用

作 者: 马瑞
导 师: 张岩波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关键词: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非正态 S-B测度调整估计 验证性因子模型
分类号: R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后基因组时代,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这是因为SNPs是最常见的人类序列变异,广泛分布在人类DNA中,且SNPs的检测已自动化目前,与SNPs相适应的统计学方法,已成为统计遗传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将潜在结构模型(latent structural model)或潜变量模型(latentvariable model)引入单体型或高维SNPs整体效应的关联分析及其相关的推断性研究但潜变量模型要求观测变量与潜变量服从正态分布,SNPs数据无论以何种遗传模式量化,都违背其正态假定为此,本文针对SNPs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拟采用S-B估计方法拟合验证性因子模型,进行SNPs整体效应和关联性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验证性因子模型的有关理论,包括模型概述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拟合评价及模型修正的相关内容其中着重介绍模型参数估计的几种方法:最大似然估计Browne’s渐近任意分布方法S-B测度调整(scaled)估计并对几种方法方法做比较,得出S-B估计方法为最适合处理SNPs数据的参数估计方法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用GAW17提供的SNPs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号染色体上,分布在6个基因之中的13个SNPs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ML估计方法卡方自由度比2/ df=3.59,S-B调整估计方法卡方自由度=2.89,ML估计法RMSEA=0.061,S-B调整估计法RMSEA=0.052此结果表示使用S-B调整方法得到的拟合指标较ML法好,说明在处理SNPs数据时,使用S-B估计能得到更好的拟合模型此外,由于6个基因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大,所以将这6个基因作为初阶因子,做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能得到一个拟合很好简洁的二阶模型该实例通过GAW17提供的模拟数据,对选取的6个基因做潜变量得分,然后对基因和疾病感染做t检验,得出6个基因对该感染都有影响,可以推测这6个基因下的13个SNP位点可能是感染的致病位点对二阶因子和疾病感染做检验,得到基因A对感染有影响( t 3 .657, P 0.001)本文的讨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ML参数估计与S-B调整估计方法高阶验证性因子模型与验证性因子模型分别做了比较,此外,在讨论部分,本次研究的优缺点及研究展望也作了阐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前言  9-12
  1.1 研究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第二章 验证性因子分析  12-24
  2.1 模型概述  12-15
    2.1.1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概述  12-14
    2.1.2 高阶验证性因子模型概述  14-15
  2.2 参数估计方法  15-17
    2.2.1 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ML 估计)  15-16
    2.2.2 Browne’s 渐近任意分布方法  16-17
    2.2.3 S-B 测度调整(scaled)估计(S-B 估计)  17
  2.3 模型拟合评价  17-22
    2.3.1 卡方检验  18
    2.3.2 绝对拟合指数  18-19
    2.3.3 相对拟合指数  19-21
    2.3.4 信息标准指数  21
    2.3.5 节俭拟合指数  21-22
  2.4 模型修正  22-24
第三章 实例分析  24-31
  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24-27
  3.2 ML 估计和 S-B 估计处理 SNPs 数据的比较  27-29
  3.3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29-30
  3.4 基因与人群疾病间的关系  30-31
第四章 讨论  31-33
  4.1 ML 参数估计与 S-B 调整方法比较  31
  4.2 二阶验证性因子模型与验证性因子模型比较  31-32
  4.3 潜变量得分的相关内容  32
  4.4 本次研究的优点  32
  4.5 本次研究的缺点与不足  32
  4.6 研究展望  32-33
参考文献  33-36
附录  36-41
个人简介  41-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基因-脂肪酸交互作用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2型糖尿病易感性研究,R587.1
  2. Foxp3,Fas,FasL,COMT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分析,R758.63
  3. DDAH-2(-449G/C)基因多态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MA浓度的影响,R459.5
  4. 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R563.9
  5. 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物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R587.1
  6. 混合潜变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基因关联分析中的应用,R34
  7. 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TB114.2
  8. 基于非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浓度地表臭氧预报模型的应用,X831
  9. 非正态分布下过程能力指数的区间估计及不合格品率计算,O211.3
  10. 非正态分布参数的机械构件的可靠性灵敏度与可靠性稳健设计,TB114.3
  11. 非正态分布条件下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F224
  12. 非正态分布形态下的过程能力指数研究,F273.2
  13. 统计过程控制中非正态过程能力指数的研究,O211.3
  14. 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5. 湖南衡阳地区汉族人群NARC-1/PCSK9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含量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R541.4
  16. 基于贝叶斯网的潜类分析在基因关联分析中的应用,R596
  17. 中国股市收益率的经验分布研究,F832.51
  1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R774.5
  19. 过程能力指数及两种转换方法的探讨,O211.3
  20. 样本偏相关系数的中心极限定理,O21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