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麻杏石甘汤证治规律

作 者: 冯青
导 师: 傅延龄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方药量 麻杏石甘汤 现代医案
分类号: R28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麻杏石甘汤是中医经典古方之一,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在该方基础上加减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鼻窦炎等。本研究就近年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的临床医案文献进行梳理,借助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功能和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方在现代临床中的证治规律,以期对该方的规范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1、建立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数据库,归纳总结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方证特点。主要包括疾病地域分布、病史采集时间、疾病分类、病例性别、年龄、中西医诊断、证型、症状、舌、脉、药物加减化裁等。2、利用数据统计挖掘技术,归纳总结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剂量特点。主要包括对单味药的剂量分析及剂量影响因素对剂量的影响情况分析。3、结合统计结果,为麻杏石甘汤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借鉴。研究内容和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麻杏石甘汤”为主题词,发表时间定为1979年—2012年,并且手工检索了部分1949年—1978年的中医学期刊,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治疗各类疾病的医案文献进行搜集和总结。将纳入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利用统计学方法及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功能对麻杏石甘汤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麻杏石甘汤的临床使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华东地区使用频次最多有101例,占全部病例的30%,其次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使用频次最少,仅出现15例,占全部病例的4%。麻杏石甘汤的临床使用以冬、春两季为主。男女患者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本证,但以0-10岁为最多。2、方证特点:麻杏石甘汤治疗的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肺系疾病)为主,在全部359例医案中,有251例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例的70%。主治病症主要涉及21种中医病名,其中,喘证最多(26.7%),其次为咳嗽(17.6%),其余较常见者依次为麻疹、哮证、鼻渊、遗尿症、水肿和痔疮。主治病症主要涉及28种西医病名,其中,大叶性肺炎是最多的(22.8%),其次为支气管炎(11.7%),其余较为常见者依次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鼻窦炎和荨麻疹。证属痰热壅肺的共有88例(33.1%),外寒内热的共43例(18.5%),风热犯肺的共有39例(14.7%),邪热壅肺的共28例(10.5%),频率均在10%以上。主治症状咳嗽(75.5%)出现最多,其次是发热(63.2%)和咳痰(57.1%),频率均超过50%,其余常见症状有喘、口干、气促、大便干、汗出、小便黄、痰黄、胸闷、水肿等。最常出现的舌象是舌红苔黄。最常出现的脉象是数脉、滑脉、浮脉、弦脉,复合脉象也大多是这四种脉象的组合。3、剂量特点:原方中麻黄的最小剂量为0.3g,最大剂量为40g,平均剂量为6.3g,常用剂量范围是3-10g。杏仁的最小剂量为2g,最大剂量为20g,平均剂量为9.1g,常用剂量范围是6-12g。石膏的最小剂量为1g,最大剂量为120g,平均剂量为25.3g,常用剂量范围是15-30g。甘草的最小剂量为1g,最大剂量为30g,平均剂量为5.8g,常用剂量范围是3-9g。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在东北地区的用量较其它地‘区的用量略大,石膏在西南地区的用量较其它地区的用量略大。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药在秋季的用量较其它季节略大。小儿使用每味药物的平均剂量约为成人使用该药物平均剂量的1/3。麻杏石甘汤临床在治疗喘证时,麻黄的用量偏大,而治疗鼻渊时石膏用量偏大。麻黄与石膏的最常见比例是1:5和1:3。临床处方中加味药出现最多的是黄芩(33.1%),其次是桔梗(22.6%)和葶苈子(21.7%),出现频率均在20%以上其它常用的加味药包括连翘、桑白皮、半夏、瓜蒌、金银花、鱼腥草和苏子,出现频率均在10%以上。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1
第一部分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进展  11-27
  1 临床应用  11-20
    1.1 内科  11-15
    1.2 外科  15-16
    1.3 儿科  16-19
    1.4 皮肤科  19
    1.5 五官科  19-20
  2 药理研究  20-27
    2.1 镇咳作用  20
    2.2 祛痰作用  20
    2.3 平喘作用  20-21
    2.4 解热作用  21
    2.5 抗炎作用  21
    2.6 抗过敏作用  21
    2.7 免疫作用  21-22
    2.8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2
    参考文献  22-27
第二部分 麻杏石甘汤方证研究  27-34
  1 条文解析  27
  2 病因与脉症  27-28
  3 方药与配伍  28-30
    3.1 麻黄  28-29
    3.2 石膏  29
    3.3 杏仁  29
    3.4 甘草  29-30
    3.5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规律  30
    3.6 其它药物配伍  30
  4 证治规律  30-31
  5 类证鉴别  31-32
    5.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1
    5.2 麻黄汤证  31
    5.3 小青龙汤证  31-32
    5.4 葛根芩连汤证  32
  6 后世医家发挥  32-33
  参考文献  33-34
第三部分 麻杏石甘汤医案文献分析  34-77
  1 研究目的  34
  2 研究方法  34-41
    2.1 资料来源  34-35
    2.2 文献纳入标准  35
    2.3 文献资料规范  35-39
    2.4 文献录入  39
    2.5 数据统计分析  39-41
  3 结果统计  41-63
    3.1 发病地区统计  41-42
    3.2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  42-43
    3.3 患者性别、年龄统计  43-45
    3.4 病名统计  45-48
    3.5 证型统计  48
    3.6 症状统计  48-50
    3.7 舌脉统计  50-54
    3.8 药物统计结果  54-63
  4 结论  63-64
  5 讨论  64-75
    5.1 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症状的病机分析  65-66
    5.2 麻杏石甘汤证舌脉分析  66-67
    5.3 麻杏石甘汤证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67-68
    5.4 麻杏石甘汤证的药物加减变化规律  68-69
    5.5 中日两国中药剂量的比较探讨  69-71
    5.6 经典医案选录  71-75
  6 问题与展望  75-76
  参考文献  76-77
致谢  77-78
个人简历  78

相似论文

  1. 麻杏石甘汤治疗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R272
  2.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R259
  3. 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R285.5
  4. 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R259
  5.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证治特点,R289.5
  6. 以经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小儿病毒性肺炎的Meta分析,R272
  7. 四个经方及其合方并用对大鼠哮喘模型IL-5/IL-13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
  8. 黄芪麻杏石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研究,S858.31
  9.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及血清MPO、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R259
  10. 中药内外合治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R725.6
  11.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12. 加味麻杏石甘汤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S858.31
  13.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R259
  14. 基于现代医案研究附子复方的证治特点,R289
  15. 基于热动力学表征的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差异及其配伍规律,R289
  16.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客观差异初步研究,R285
  17.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临床观察,R259
  18. 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中钙及相关无机离子的研究,R289
  19. 麻杏石甘汤质量控制方法与配伍规律研究,R289
  20. 经方葛根岑连汤、麻杏石甘汤量效关系研究,R28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方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