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木对PG细胞的增殖、粘附及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 者: 江保中
导 师: 张培彤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肺癌 血瘀证 活血化瘀 苏木 增殖 侵袭 转移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本质特征,也是临床肿瘤疾病分级、判断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肿瘤转移是防治肿瘤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中医理论根据恶性肿瘤的机理将其治疗原则总结为四点: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其中活血化瘀法最近几年的研究较多,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肿瘤患者存在血瘀证,这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证实。血瘀证不仅是恶性肿瘤患者客观存在的病理状态,同时可能是癌细胞转移的有利因素,并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不同的病理阶段。其中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病期愈晚者,其高凝现象也愈明显。所以活血化瘀药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但是一些临床及基础实验的研究结果与此却大相径庭,以为某些活血药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也有一部分研究称活血药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及转移,那么活血化瘀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可能活血药与其他方法如益气法、行气法等配伍方法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现代医学的干预如手术、放化疗和中药应用的先后次序不同有关,也可能与药物本身的作用特点及实验方法有关,总之至今很难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所以进一步地研究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合理性势在必行。本课题是在导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展开的。前期通过体内实验观察了丹参、鸡血藤、水蛭、川芎、苏木肺癌微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苏木对肿瘤转移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苏木总提取液干预PG细胞,并将其接种于裸鼠,使其发生自发转移,通过检测原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原位瘤E-cad的表达、肺CD44v6表达、肝VEGF等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MTT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重建基底膜侵袭等实验,从不同角度说明苏木对PG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苏木抑制肿瘤的机制,为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患者能否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体内实验:于常氧(5%C02、95%空气)和低氧(5%O2、5%CO2、90%N2)环境下培养PG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苏木总提取液给予干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对照DDP组。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后接种于裸鼠右腋下,第28d处死动物,取材肺、肝、瘤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44v6、VEGF、E-cad的表达。体外实验:建立常氧和低氧人巨细胞肺癌细胞生长、粘附、侵袭模型,以不同浓度的苏木总提取液进行干预,同时设空白对照和顺铂对照。利用MTT法检测其对P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PG细胞CD29表达的影响,利用浸润小室(transwell)模型研究其对PG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影响。研究结果1MTT检测增殖情况:常氧24h时,实验组和顺铂组与阴性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氧24h时顺铂组与阴性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4h时两种氧环境下,苏木对PG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常氧48h时实验组与阴性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顺铂组与各实验组也均有差异(P<0.05);低氧48h时除了200μg/m1、100μg/ml组外,其余实验组与阴性正常组比较抑制作用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氧与常氧相比,对PG细胞的增殖影响不明显,并且在48h时苏木才对PG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的表达:常氧组CD29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低于低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实验组之间PG细胞CD29平均荧光强度均有差异(P<0.05),苏木提取液中浓度和顺铂对PG细胞CD29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说明苏木能够明显降低PG细胞表面CD29的表达,其中高浓度的苏木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顺铂组。3原位瘤瘤重及抑瘤率:常氧中苏木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差异(P<0.001);常氧苏木组与DDP组相比也有差异(P<0.001),其中苏木组抑瘤率为21.20%,DDP组抑瘤率为83.80%,苏木组不及DDP组。低氧中苏木组和对照组、DDP组相比也均有差异(P<0.001),其中苏木抑瘤率57.30%,DDP组抑瘤率90.30%。常氧和低氧环境相比,苏木组之间、DDP组之间均没差异(P>0.05),对照组之间有差异(P<0.001)。说明低氧环境下肿瘤细胞增殖更快,苏木在低氧环境下抑瘤率更明显,但均不及顺铂抑瘤效果。4肺组织CD44v6表达情况:苏木组及顺铂组表达的CD44v6在低氧环境下低于常氧环境,明显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组在常氧环境下表达高于顺铂组,但没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组在低氧环境下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苏木组和顺铂组两种环境下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01)。说明苏木组和顺铂组在CD44v6表达方面作用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低氧环境下苏木组比顺铂组抑制作用更强。5肝组织VEGF表达情况:阴性对照组表达的VEGF在低氧环境下明显高于常氧环境,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组表达的VEGF在常氧环境下明显高于低氧环境,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顺铂组表达的VEGF在低氧环境下高于常氧环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木组和顺铂组常氧环境下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01)低氧环境下苏木组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苏木组和顺铂组常氧环境下均有明显促进血管生成作用,低氧环境下苏木则无明显作用。6原位瘤E-cad表达情况:苏木组、顺铂组E-cad表达上常氧环境下均高于阴性对照,低氧环境下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但在两种环境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苏木和顺铂组对E-cad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7侵袭实验:低浓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低氧环境中累积光密度值高于常氧环境,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及顺铂组在常氧环境下累积光密度值高于低氧环境,但两种氧环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常氧和低氧微环境中,高、中、低浓度的苏木组及顺铂组的累积光密度值均有明显下降,下降的趋势呈剂量依赖性,其中顺铂组累积光密度值低于中浓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累积光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之间累积光密度值的差异除了中浓度与顺铂组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苏木在常氧、低氧环境下均可以明显的抑制PG细胞的侵袭,其中高浓度组时抑制率高于顺铂,证明苏木在抑制肿瘤侵袭方面是有效的。综合上述结果,我们认为苏木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的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的增殖、粘附和侵袭等过程。其中增殖阶段在两种氧环境下苏木均有明显抑瘤作用,其中低氧环境下抑瘤率更高;粘附阶段主要是可以降低癌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表达,即降低癌细胞与基膜的粘附过程,而对钙依赖粘附素的表达,即细胞之间的粘附没有明显的影响;侵袭阶段发现随着苏木浓度的增高肿瘤抑制作用也明显增高,成剂量依赖性;在血管生成方面苏木能够促进血管的生成,其中常氧环境下尤其明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3
英文缩略词表  13-14
文献综述  14-25
  一、体内实验  14-17
  二、体外实验  17-19
  三、苏木抗肿瘤机制研究  19-22
  参考文献  22-25
前言  25-26
第一章 苏木提取液对PG细胞增殖的影响  26-32
  1 目的  26
  2 材料  26
  3 方法  26-27
  4 统计分析方法  27
  5 结果  27-30
  6 讨论  30-31
  7 参考文献  31-32
第二章 苏木提取液对PG细胞表达CD29的影响  32-38
  1 目的  32
  2 材料  32
  3 方法  32-33
  4 统计分析方法  33
  5 结果  33-35
  6 讨论  35-36
  7 参考文献  36-38
第三章 自发转移模型的建立及PG细胞E-CAD、VEGF、CD44V6的表达  38-47
  1 目的  38
  2 材料  38-39
  3 方法  39-40
  4 统计分析与方法  40
  5 结果  40-44
  6 讨论  44-45
  7 参考文献  45-47
第四章 苏木提取液对PG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7-53
  1 目的  47
  2 材料  47
  3 方法  47-48
  4 统计分析方法  48
  5 结果  48-49
  6 讨论  49-51
  7 参考文献  51-53
结语  53-56
  1 主要研究结果  53-54
  2 讨论  54-55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55
  参考文献  55-56
附图  56-63
  流式检测CD29图  56-59
  免疫组化图片(400倍镜下)  59-61
  侵袭实验图  61-63
致谢  63-64
个人简历  64

相似论文

  1.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4.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5.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6.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7.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8.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9.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0. 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R734.2
  11.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12. 小菜蛾APN和Pxbre基因的克隆与mRNA表达,S433.4
  13. 人源志贺菌对SPF雏鸡、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的侵袭性及肠组织CD44分子的时空性表达研究,S855.1
  14.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15.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16.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7.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8.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19.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630
  20.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21.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