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平衡针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作 者: 金秀兰
导 师: 李瑞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平衡针 肩周炎 肩痛穴 Melle评分 活动度
分类号: R24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国家973课题“平衡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研究”为依托,为其子课题“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基础研究”的一部分。本临床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对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活动度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平衡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意义,进一步提供平衡针疗法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于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对249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将总体数据录入数据库(记录CRF表中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应用Melle评分的变化),以肩关节活动度为指标综合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通过以上指标数据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整理与挖掘,评价每个指标的数据,比较观察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治疗方面。研究结果:1基线分析基本资料分析: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基线分析(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在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指标分析:通过临床观察,肩周炎总体疗效、起效时间、Melle评分各项指标的即时疗效、疗程效果、远期效果、有效率分析,指标资料均显示出平衡针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的治疗皆具有良性调整作用。2总体疗效分析①治疗期总体有效率比较,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访期总体维持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3起效时间分析在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五个方面起效时间的比较显示,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指标改善情况分析4.1即时疗效分析(治疗前与第一次治疗后比较)(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间比较①肩外展、手到嘴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内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即时疗效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疗程效果分析(治疗前与最后一次治疗后比较)(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程效果组间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效效果组内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远期疗效分析(1)随访期肩外展改善情况:①两组随访期肩外展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期平衡针组内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传统针组最后治疗后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肩外展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随访3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改善情况:①肩中立位外旋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肩中立位外旋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手到颈项改善情况:①两组随访期手到颈项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2与随访3、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 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手到脊柱改善情况:①两组手到脊柱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显著地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脊柱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随访期手到嘴改善情况:①两组手到嘴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嘴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各指标有效率分析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平衡针和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效果相当。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患者各项指标(肩外展、肩中立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均有明显改善,且总体疗效(治疗期、随访期有效率)相当。2.平衡针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障碍的即时疗效和疗程效果皆相当显著,且二者效果相当。3.肩外展,手到颈项及手到脊椎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远期效果,且二者疗效相当。肩中立位外旋及手到嘴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一定的远期效果,且二者效果并不明显。4.以上结果显示,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相比,对于肩周炎活动度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分析原因如下:(1)众所周知,针刺的疗效取决病情轻重及腧穴针刺手法和得气等诸多因素。本临床试验收纳病例均为慢性发病,年龄45-65岁,病程在一年半以内,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肩关节囊的粘连、肌肉痿缩等,患者的病情不同于部队训练伤所致的急性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障碍。另外,在各中心的临床针刺操作中,各人的针刺手法与针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可能并未达到平衡针疗法的刺激和针感要求,从而部分的影响到平衡针的疗效。(2)根据对平衡针的疗效特点分析,平衡针具有快速镇痛的效果,而对于慢性的肩周炎粘连所致活动度障碍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2
前言  12-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3-26
  综述一 肩周炎的概述  13-22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3-18
      1.1 概念  13
      1.2 病因病机  13-14
      1.3 肩部循行的经络  14-15
      1.4 中医治疗  15-18
    2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8-22
      2.1 肩周炎的概念  18
      2.2 肩周炎的症状  18-19
      2.3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19-20
      2.4 西医治疗  20-22
  综述二 平衡针概述  22-26
    1 平衡针的定义  22
    2 平衡针的取穴原理  22-23
    3 肩痛穴的定位与针刺方法  23
    4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概述  23-26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26-54
  1 数据来源  26
  2 病例研究内容  26
  3 研究方法  26-28
    3.1 病例信息整理、问题反馈  26
    3.2 数据库录入  26-27
    3.3 疗效判定标准  27
    3.4 平均起效时间  27
    3.5 总体复发、维持、好转判定标准  27
    3.6 统计学处理  27-28
  附:技术路线图  28-29
  4 结果分析  29-54
结果讨论  54-59
  1 基线分析  54
  2 总体疗效分析  54
  3 起效时间分析  54
  4 各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54-58
  5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63
个人简历  63-64
附表  64-71

相似论文

  1. 25-(OH)D_3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及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R593.23
  2. 针灸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研究,R246
  3.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镇痛疗效观察,R246
  4.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5. 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R246
  6. 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临床研究,R274.9
  7. 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R737.33
  8. “rectus-end-to-end Suture”方法在眼球摘除眼座植入术式中的效果评价,R779.64
  9. 白细胞介素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R593.22
  10. 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R593.22
  11. 针刺肩痛穴结合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R246
  12.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ROM改善的临床研究,R274.9
  13. 不同血清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R512.62
  14. 中药制剂与平衡针针麻技术联合应用对提高肠镜检查全过程质量的研究,R246.2
  1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抑制剂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R575.2
  16. 平衡针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研究,R246
  17. 关节角度测量四点法的临床价值,R816.8
  18.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症状大鼠的实验研究,R245
  19. 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R246.6
  20.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临床研究,R246.9
  21. 平衡针针麻技术应用对提高肠镜检查质量的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