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虾地膜养殖池理化因子及浮游生物时空差异研究

作 者: 关仁磊
导 师: 孙成波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地膜 凡纳滨对虾 时空差异 浮游生物 昼夜垂直变化
分类号: S968.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对虾地膜养殖池全过程的主要水体理化因子的时空变化、浮游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浮游生物在水体的空间分布以及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迁移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对虾地膜池高密度健康生态养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养殖周期各理化因子变化结果如下,水温(WT)变化范围28.0~31.5℃,平均为29.8℃;盐度(S)变化范围6.8~13.0,平均为9.5;酸碱度(pH)变化范围6.9~8.7,平均为7.7;悬浮物(SS)变化范围22.33~156.70mg/L,平均为92.18mg/L;磷酸盐(PO43--P)变化范围0.017~1.248mg/L,平均为0.369mg/L;硝酸氮(NO3--N)变化范围0.007~1.484mg/L,平均为0.393mg/L;亚硝酸氮(NO2--N)变化范围0.004~3.140mg/L,平均为0.775mg/L;氨氮(NH3-N)变化范围0.11~2.407mg/L,平均为0.525mg/L;氮磷比(N/P)变化范围1.15~17.92,平均为5.56;化学需氧量(COD)变化范围4.85~52.59mg/L,平均为24.65mg/L;溶解氧(DO)变化范围2.74~9.36mg/L,平均为5.03mg/L。在垂直方向上,各水层中的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COD差异显著(p<0.05),大小为W5>W4>W3>W2>W1、DO差异显著(p<0.05),大小为W1>W2>W3>W4>W5;水平方向上,各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浓度在各个区域的大小相似,均为C区>D区>B区>A区、COD大小为D区>C区>A区>B区、DO大小为A区>B区>C区>D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共监测到浮游植物8门共46种,其中绿藻门15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9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2种,黄藻门3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4种。养殖前期多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养殖中后期多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的种类随着养殖时间推移呈螺旋式上升,中期达到高峰,变化范围10~20种,平均为14种。总个体数量养殖前期较低、中期较高、后期有所降低,变化范围3.01×107~14.50×107cell/L,平均为8.60×107cell/L。共监测浮游动物4类28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类8种,桡足类2种,其它浮游幼虫2种。养殖前期以原生动物、轮虫类以及桡足类共为优势种;养殖中期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养殖后期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均随着养殖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养殖后期达到最高峰,种类变化范围4~16种,平均为8种;密度变化范围0.49×103ind/L~10.4×103ind/L,平均为3.46×103ind/L。在垂直方向上,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水平方向上,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在各水平区域分布差异显著(p<0.05),个体总数的大小为D区>C区>B区>A区。整个养殖周期内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较低:浮游植物分别为1.69~1.76和0.36~0.44,浮游动物分别为1.39~1.46和0.30~0.34。养殖不同时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分别为前期(中华叶衣藻Lobomonas sinensis)、中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后期(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拟丝状黄丝藻Tribonemaulothrichoides)。虾池水体各区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及昼夜垂直变化:C区浮游植物数量最多,B区次之,A区最少。在24h昼夜内,养殖前期的总浮游植物、中华叶衣藻的个体数量中午12:00最少、午夜0:00最多;养殖中期的总浮游植物、小球藻、小颤藻的个体数量12:00最多,午夜0:00最少;养殖后期的不定微囊藻的个体数量12:00最多,早晨6:00最少,而总浮游植物、亚心型扁藻、拟丝状黄丝藻的个体数量没明显变化。中华叶衣藻、小球藻、小颤藻、拟丝状黄丝藻均为白天上浮,夜间上浮;亚心型扁藻中午和午夜下沉、傍晚和拂晓上浮;不定微囊藻早晨至中午,聚集于中水层,傍晚下沉,午夜上浮。不同养殖时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分别是前期(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中期(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后期(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虾池水体各区域浮动物数量分布及昼夜垂直化:C区浮游动物数量最多,B区次之,A区最少。在24h昼夜内,养殖前期的总浮游动物、近邻剑水蚤的个体数量12:00最少,18:00最多;养殖中期的总浮游动物、壶状臂尾轮虫没明显变化;养殖后期总浮游动物、钟形钟虫的个体数量6:00最少,12:00最多,而褶皱臂尾轮虫没明显变化。近邻剑水蚤拂晓下沉,中午上升,午夜之后又开始下沉;壶状臂尾轮虫没有明显的迁移规律;褶皱臂尾轮虫和钟形钟虫均白天下沉,夜晚上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5
  1.1 我国对虾的养殖概况  10
  1.2 对虾地膜养殖池简介  10-11
  1.3 对虾池理化因子的研究概况  11-12
  1.4 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的研究概况  12-13
  1.5 对虾池浮游生物昼夜垂直迁移研究  13-14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5
2 对虾地膜养殖池水体理化因子的时空差异  15-39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5-16
    2.1.1 虾池概况  15
    2.1.2 样点的设置及采样时间  15-16
    2.1.3 主要实验仪器  16
    2.1.4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16
    2.1.5 数据分析及处理  16
  2.2 结果  16-32
    2.2.1 水温  17
    2.2.2 盐度  17-18
    2.2.3 pH 值  18
    2.2.4 悬浮物(SS)  18-19
    2.2.5 磷酸盐  19-21
    2.2.6 硝酸氮  21-23
    2.2.7 亚硝酸氮  23-25
    2.2.8 氨氮  25-27
    2.2.9 氮磷比(N/P)  27-28
    2.2.10 化学需氧量(COD)  28-30
    2.2.11 溶解氧(DO)  30-32
  2.3 讨论  32-38
    2.3.1 水温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2-33
    2.3.2 盐度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3
    2.3.3 pH 值对虾养殖的影响  33-34
    2.3.4 悬浮物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4
    2.3.5 氮、磷营养盐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4-36
    2.3.6 化学需氧量(COD)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6-37
    2.3.7 溶解氧(DO)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37-38
  2.4 小结  38-39
3 对虾地膜养殖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  39-55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9-40
    3.1.1 虾池概况  39
    3.1.2 样点的设置及采样时间  39
    3.1.3 样品的采集  39
    3.1.4 样品的分析  39-40
    3.1.5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40
  3.2 结果  40-52
    3.2.1 对虾地膜养殖池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40-46
    3.2.2 对虾地膜养殖池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46-51
    3.2.3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相关关系  51-52
  3.3 讨论  52-54
    3.3.1 对虾地膜养殖池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  52-53
    3.3.2 地膜对虾池浮游生物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53-54
    3.3.3 浮游生物对对虾养殖的影响  54
  3.4 小结  54-55
4 对虾地膜养殖池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变化  55-74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5-56
    4.1.1 虾池概况  55
    4.1.2 样点的设置及采样时间  55
    4.1.3 样品的采集  55
    4.1.4 样品的分析  55-56
  4.2 结果  56-71
    4.2.1 对虾地膜养殖池不同养殖时期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变化  56-58
    4.2.2 对虾地膜养殖池不同养殖时期浮游植物优势种昼夜垂直变化  58-64
    4.2.3 对虾地膜养殖池不同养殖时期浮游动物昼夜垂直变化  64-67
    4.2.4 对虾地膜养殖池不同养殖时期浮游动物优势种昼夜垂直变化  67-71
  4.3 讨论  71-73
    4.3.1 对虾地膜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特征  71-72
    4.3.2 对虾地膜养殖池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特征  72-73
  4.4 小结  73-74
5 结论  74-76
参考文献  76-84
致谢  84-85
作者简介  85-86
导师简介  86

相似论文

  1.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2. 生物质液态地膜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S316
  3. 实时海洋浮游生物目标智能识别系统设计,TP391.41
  4. 贵州省雷山县马铃薯高产关键技术研究,S532
  5. “底充氧”对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Q948.8
  6. 辽河流域水环境时空差异性评价,X824
  7. 环境因素对浮游生物脂肪酸影响的研究,X17
  8. 铜锈环棱螺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生态效应,X524
  9. 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和大型海藻携带AVNV的检测及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S917
  10. 应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分子检测技术对其主要宿主的检测与分析,S944.43
  11. 白银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与综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研究,S565.4
  12. 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效应的时空差异分析,F249.2
  13. 基于小波分解和颜色信息熵的浮游生物图像识别技术研究,TP391.41
  1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时空差异研究,F592
  15. 2007年春季和秋季北黄海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调查分析及两种微型硅藻的分离鉴定,Q179.1
  16. 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X53
  17. 稻草纤维素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制,TB383.2
  18. 地膜回收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S223.5
  19. 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X52
  20. 余氯对浮游生物毒理效应及损失量初步评估,X171.5
  21. 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粉末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TQ325.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 > 甲壳类养殖 > 虾的养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