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域底栖食物网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

作 者: 付姗姗
导 师: 慕芳红; 刘晓收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底栖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胶州湾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于2011年7月、11月,2012年2月、5月对胶州湾北部菲律宾蛤仔养殖水域六个站位的底栖生物及其潜在的食物源POM(悬浮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SOM(沉积物有机碎屑)进行了采集。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食物网各组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底栖生物的食物关系以及营养位置信息。食物源组分POM、浮游植物、SOM同位素比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时间和空间差异。POM和浮游植物的δ15N值季节变化规律相似,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并且六个站位中C4站的δ15N值显著地低于其他站位。而SOM的δ15N值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共测定了75种底栖生物的稳定同位素值,包括小型底栖生物中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大型底栖生物包括甲壳类27种,多毛类26种,双壳类5种,腹足类9种,棘皮动物2种,纽形动物门1种,扁形动物门1种,虾虎鱼1种,头足类1种。δ13C值的数值变化范围是-24.93‰(桡足类)~-9.37‰(狭细蛇潜虫,Ophiodromus angutifrons),δ15N值的变化范围是3.33‰(蜾蠃蜚,Corophium sp.)18.57‰(长蛸,Octopusvariabilis)。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水域底栖生物食物关系如下:小型底栖生物中底栖桡足类主要以SOM为食,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还有其他的摄食策略。POM和浮游植物是双壳类重要的食物源之一,可能还有其他本研究未涉及的食物源,例如底栖微藻和大型藻类。甲壳类的食物来源广泛,蟹类主要是肉食性或杂食性,十足类中的虾为肉食性,钩虾以沉积物碎屑为食或为杂食性。底栖多毛类多为肉食性、杂食性或食沉积物碎屑。而其中的食沉积物碎屑种类不是直接以SOM为食,多为选择性摄食SOM中有营养的组分。腹足类多为肉食性、腐食性或杂食性,纽虫为肉食性。棘皮动物中海蛇尾(brittle star)直接摄食沉积物碎屑,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ata)可能还摄食大型藻类碎屑。从δ15N值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季节的底栖生物的营养位置会有变化,并且不同的功能群的生物营养级会有很多重叠,但总体上,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水域底栖食物网由大于3个营养级组成。甲壳类中的蜾蠃蜚、涟虫以及棘皮动物中的海蛇尾处在最低的营养位置上,而甲壳类中的底栖桡足类、钩虾、背尾水虱处在中间营养位置上。而处在高营养位置上的主要为肉食或杂食性的腹足类、十足类中的虾蟹,肉食性的纽虫、棘刺锚参以及双壳类。本研究中根据菲律宾蛤仔的壳长、壳宽、壳高分成不同的组,用来分析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是否有差异。结果是除了夏季C4站两组菲律宾蛤仔的同位素值有较大差异外,其他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的同位素值差异不大,说明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滤食相同的食物。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水生食物网研究方法、进展  11-22
  1.1 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对胶州湾环境的影响  11-13
    1.1.1 通过滤水摄食作用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  11-12
    1.1.2 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沉积和生物扰动作用  12
    1.1.3 菲律宾蛤仔的呼吸排泄作用  12-13
  1.2 水生食物网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13-22
    1.2.1 消化道内含物分析法  13
    1.2.2 稳定同位素分析法  13-20
    1.2.3 脂肪酸标记法  20-21
    1.2.4 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  21-22
2 材料和方法  22-25
  2.1 采样站位  22
  2.2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22-24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4-25
3 胶州湾底栖生物及其食物源组分 POM、浮游植物和 SOM 的同位素比值的特征及时空变化  25-32
  3.1 POM、浮游植物和 SOM 的同位素比值的特征及时空变化  25-30
  3.2 底栖生物同位素比值特征  30
  3.3 小结  30-32
4 胶州湾底栖生物食物关系  32-47
  4.1 胶州湾小型底栖生物食物来源  32-35
    4.1.1 混合模型计算 SOM、POM、浮游植物对线虫的食物贡献率  32-33
    4.1.2 底栖桡足类的食物来源  33
    4.1.3 讨论  33-35
  4.2 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食物关系  35-46
    4.2.1 SOM、POM、浮游植物对双壳类的食物贡献率  39
    4.2.2 腹足类食物来源  39-40
    4.2.3 甲壳类食物来源  40-42
    4.2.4 多毛类的食物来源  42-43
    4.2.5 其他底栖生物类群的食物来源  43
    4.2.6 讨论  43-46
  4.3 小结  46-47
5 胶州湾底栖生物营养结构  47-49
  5.1 不同季节中底栖生物类群的营养位置变化  47-48
  5.2 小结  48-49
6 菲律宾蛤仔稳定同位素比值与个体大小关系  49-54
参考文献  54-63
致谢  63
个人简历  63
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相似论文

  1.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2. 胶州湾湿地浅海区环境变化特征的研究,X55
  3. 东、黄海大气沉降中营养盐的研究,P734.2
  4. 胶州湾水交换数值研究,P731
  5. 胶州湾60年岸线变化对水动力影响研究,TV133
  6. 近海生物硅溶解行为的研究,P734
  7. 胶州湾溢油动态预报模式及可视化研究,X55
  8. 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X55
  9. 镉—苯并[α]芘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研究,X174
  10. 稀土元素对双壳类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应研究,X174
  11. 基于区域发展的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X37
  12. 冬季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及大气释放研究,X51
  13. 青岛城市空间的形成及其初期嬗变,TU984.113
  14. 胶州湾中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研究,S932.4
  15. 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922.6
  16. 胶州湾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时空变化研究,P734.4
  17. 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X820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多环芳烃蒽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毒性效应研究,X174
  19. 太湖梅梁湾梅鲚的食性研究: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S917.4
  20. 海带和菲律宾蛤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影响的研究,R285
  21. 胶州湾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研究,X5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