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沟渠中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

作 者: 段晓姣
导 师: 谢从新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食性 食物选择性 生态沟渠 生物净化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生态沟渠净水系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精养鱼池水质的异位修复,腹足类作为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构件也备受重视。研究食性和食物选择性可以从食物链角度查明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在生态净水系统中的作用。本文对生态沟渠中淡水螺类的组成、饵料生物的组成做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分析了121个梨形环棱螺肠道内含物的样本,对其食性和食物组成做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沟渠内共有淡水螺类5种,分别为梨形环棱螺,长角涵螺,大沼螺,纹沼螺,卵萝卜螺,隶属于3科4属,其中,前鳃亚纲2科3属4种,肺螺亚纲1科1属1种。淡水螺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综合出现率、密度、生物量和优势度来看,梨形环棱螺都占据绝对主要地位,是生态沟渠中淡水螺类的第一优势种,其密度和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2.生态沟渠水体中饵料生物基础调查:①浮游藻类:共鉴定出8门74属,其电蓝藻门12属,绿藻门38属,硅藻门11属,裸藻门5属,隐藻门2属,甲藻门2属,黄藻门1属,金藻门3属。②周丛藻类:共鉴定出7门54属,其中蓝藻门5属,绿藻门26属,硅藻门15属,裸藻门3属,隐藻门2属,甲藻门2属,黄藻门1属。③浮游动物: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8属,轮虫16属,枝角类4属,桡足类1属和无节幼体。由于浮床和沉水植物的抑藻作用以及底栖生物对藻类的摄食作用,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冬季大于夏秋季。3.梨形环棱螺的食性研究:①摄食强度:梨形环棱螺在春季、夏季、秋季摄食,冬季不摄食,且春季空肠率大于夏季和秋季。②食物组成:梨形环棱螺的食物种类主要由藻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机碎屑和其它(包括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难以鉴定的成分)四个大的类群组成。藻类和有机碎屑是梨形环棱螺的主要食物。③食物组成变化:Schoener重叠指数显示,梨形环棱螺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无显著性差异。④食物选择:梨形环棱螺对蓝藻、绿藻、裸藻和黄藻有一定的偏好,对硅藻随机摄食;对甲藻、隐藻、原生动物、轮虫表现出负选择性。从梨形环棱螺食物组成来看,该生物作为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一个构件,对于清除有机碎屑、藻类等可能增加水体有机负荷和引起水华的物质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梨形环棱螺能够与细菌、高等水生植物、其它大型底栖动物以及鱼类等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其它生物构件合理地配置,通过适时放养和利用保持其在系统中的数量,将能从稳定生态系统的层面上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8
  1.1 腹足类概述  10-11
  1.2 螺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1-12
  1.3 螺类的摄食生态学研究  12-13
    1.3.1 螺类的摄食器官  12
    1.3.2 螺类的摄食方式  12
    1.3.3 螺类的食性  12-13
    1.3.4 螺类的食物选择性  13
  1.4 研究方法  13-16
    1.4.1 摄食强度  13-14
    1.4.2 食物组成  14-15
    1.4.3 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性  15
    1.4.4 食物选择性  15-16
  1.5 螺类在水质净化上的作用  16-17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8
第二章 生态沟渠内淡水螺类的调查  18-23
  2.1 前言  18
  2.2 材料与方法  18-19
    2.2.1 采样点的设置  18
    2.2.2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18-19
    2.2.3 淡水螺类优势种  19
  2.3 结果  19-22
    2.3.1 种类组成  19-20
    2.3.2 密度和生物量  20
    2.3.3 优势种  20-21
    2.3.4 梨形环棱螺(优势种)的密度和生物量  21-22
  2.4 讨论  22-23
第三章 生态沟渠中饵料生物的调查  23-36
  3.1 前言  23
  3.2 材料与方法  23-25
    3.2.1 藻类及浮游生物的采集  23-24
    3.2.2 藻类及浮游生物的定量分析  24-25
      3.2.2.1 浮游藻类的定量分析  24
      3.2.2.2 附着藻类的定量分析  24-25
      3.2.2.3 浮游动物的定量分析  25
    3.2.3 优势种  25
  3.3 结果  25-34
    3.3.1 浮游藻类  25-29
    3.3.2 周丛藻类  29-32
    3.3.3 浮游动物  32-34
  3.4 讨论  34-36
第四章 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  36-47
  4.1 前言  36
  4.2 材料和方法  36-38
    4.2.1 样品的采集及鉴定  36-37
    4.2.2 数据处理及计算  37-38
      4.2.2.1 摄食强度  37
      4.2.2.2 食物组成分析  37
      4.2.2.3 不同季节的食物差异  37-38
      4.2.2.4 食物选择  38
  4.3 结果  38-44
    4.3.1 摄食强度  38-39
    4.3.2 食物组成  39-42
    4.3.3 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  42-43
    4.3.4 食物选择  43-44
  4.4 讨论  44-47
论文小结  47-48
参考文献  48-55
致谢  55-56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56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天然抗氧化剂和可食性膜对腌腊肉制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TS251.6
  3. 生态沟渠对氮磷的净化及狐尾藻对氮的去除研究,X173
  4. 松嫩草地降雨变化对蝗虫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S812.6
  5.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额雁(Anseralbifrons)数量分布,觅食行为和食性变化研究,Q958
  6. 长江口中国花鲈的食性及分子生物学在食性分析上的应用,S917.4
  7. 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的吸收特性及其在生态沟渠中的应用,X173
  8. 茶新菇的可食性涂膜保鲜研究,TS219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三种食肉动物的食性及其种间关系研究,Q958.1
  10. 新疆两种荒漠蜥蜴两性异形、食性和繁殖的研究,Q958.1
  11. 广西靖西县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取食生态初步研究,Q958
  12. 谷朊粉基复合型可食性蛋白膜的研究,TS206.4
  13. 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唐鱼生境研究和保护生物学对策,S863
  14. 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鸣叫行为研究,Q958
  15.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食性研究,Q958
  16. 郑州地区4种尸食性苍蝇mtDNA中COI基因序列的检测,Q78
  17. 工厂化养殖水体的生物资源化处理研究,X703
  18. 鱼皮明胶的壳聚糖与酶法复合改性及其膜性能研究,R318.08
  19. 郑州地区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卵习性的研究,D919
  20. 双壳贝类滤食对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S917.4
  21. 拉萨裸裂尻鱼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S9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