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与适宜规模研究

作 者: 关博
导 师: 崔国发; 朴正吉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保护成效 适宜规模
分类号: S8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立最早、地位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然而,保护区建立50多年以来,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和适宜规模的研究鲜有开展,关于单一物种的保护成效研究也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为此,作者于2012年1月-2月和2012年的11月-12月,结合长白山保护区以往的野生动物调查数据(长白山东坡和南坡1987-2013年动物样线调查数据、北坡2000-2010年动物样线调查数据,均由吉林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的朴正吉老师提供),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和保护区的适宜规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野生动物的足迹数量上看,野猪(Sus scrofa)、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青鼬(Martes flavigula)、黄鼬(Mustela sibirca)、紫貂(Martes zibellina)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在保护区内较为常见,其他动物的足迹已经很难遇到。啮齿类动物和鼬科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分布范围扩展。(2)在东坡和南坡,从1987-1999年到2001-2005年,只有黄鼬的样线出现频率是下降的,而马鹿(Cervus elaphus)、狍子、野猪、青鼬、紫貂、松鼠、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和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sia)的样线出现频率都在上升;狍子、青鼬、黄鼬和花鼠的平均出现频率是下降的,马鹿、野猪、紫貂、松鼠和花尾榛鸡的平均出现频率呈现增长趋势;狍子、青鼬、黄鼬和花鼠的平均遇见率是下降的,马鹿、野猪、紫貂、松鼠和花尾榛鸡的平均遇见率呈现增长趋势。从2001-2005年到2006-2013年,只有黄鼬和紫貂的样线出现频率是上升的,马鹿、狍子、野猪、青鼬、松鼠、花鼠和花尾榛鸡的样线出现频率是下降的;马鹿、野猪、青鼬、花鼠和花尾榛鸡的平均出现频率是下降的,狍子、黄鼬、紫貂、松鼠的平均出现频率上升;马鹿、野猪、青鼬、花鼠和花尾榛鸡的平均遇见率是下降的,而狍子、黄鼬、紫貂和松鼠的平均遇见率是上升的。(:3)在北坡,从2000-201()年,东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和三种鼬科动物的样线出现频率在增加,马鹿、狍子、野猪、松鼠、花尾榛鸡和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的样线出现频率呈现下降趋势;野猪、东北兔和三种鼬科动物的平均出现频率出现上升,而马鹿、狍子、松鼠、花尾榛鸡和松鸦的平均出现频率是下降的;只有东北兔的平均遇见率上升,马鹿、狍子、野猪、青鼬、黄鼬、紫貂、松鼠、花尾榛鸡和松鸦的平均遇见率都在下降。(4)从横向比较的结果来看,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总体上是大于保护区外围的。周围林场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鼠类数量多,为鼬科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因此鼬科动物与其他动物表现出相反的分布特点,即保护外多于保护区内。东北兔由于在:实际的样线调查中遇见的数量及其稀少,因此可能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5)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的最适宜栖息地(5级)基本上都分布在北坡、西坡海拔1100以下的阔叶混交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面积为29109.803hm2,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4.786%;4级栖息地的面积最为广阔,为150023.770hm2,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76.203%;3级栖息地的面积为16010.36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148%:2级栖息地的面面积为1389.636hm2,占保护区总面的0.706%;1级栖息地的面积为309.22.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157%。我们人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为4、5级栖息地,面积为179133.573hm:,占保护区总面积达到90.990%。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8
  1.1 研究背景  10
  1.2 研究进展  10-16
    1.2.1 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进展  10-14
      1.2.1.1 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和分布方面  10-11
      1.2.1.2 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力分析  11-12
      1.2.1.3 野生动物栖息地评价方面  12-13
      1.2.1.4 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  13-14
    1.2.2 自然保护区适宜规模的研究进展  14-16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8
    1.3.1 研究目的  16
    1.3.2 研究内容  16-17
      1.3.2.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  16-17
      1.3.2.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适宜规模研究  17
    1.3.3 技术路线  17-18
2. 研究地点概况  18-22
  2.1 地质地貌  18-19
  2.2 气候  19-20
  2.3 土壤  20
  2.4 水文  20
  2.5 野生动物资源  20-21
  2.6 野生植物资源  21-22
3.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22-40
  3.1 引言  22-23
  3.2 野生动物数量的年际变化  23-34
    3.2.1 研究方法  23-25
      3.2.1.1 数据收集  23
      3.2.1.2 数据分析  23-25
    3.2.2 研究结果  25-34
      3.2.2.1 历年调查次数及野生动物足迹数量  25
      3.2.2.2 东坡和南坡野生动物的数量动态  25-33
      3.2.2.3 北坡野生动物的数量动态  33-34
  3.3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林场的对比分析  34-38
    3.3.1 研究方法  34-36
      3.3.1.1 数据采集  34-35
      3.3.1.2 数据分析  35-36
    3.3.2 研究结果  36-38
  3.4 结论  38-39
  3.5 分析与讨论  39-40
4.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宜规模  40-56
  4.1 引言  40
  4.2 研究方法  40-43
    4.2.1 数据采集  40-42
      4.2.1.1 栖息地信息的采集  40-42
    4.2.2 数据处理  42-43
      4.2.2.1 适宜生境的确定  42-43
      4.2.2.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适宜面积  43
  4.3 研究结果  43-52
    4.3.1 单一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  43-46
    4.3.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适宜面积  46-52
  4.4 结论  52
  4.5 分析与讨论  52-54
  4.6 在保护管理中的建议  54-56
参考文献  56-60
导师简介  60-64
个人简介  64-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物权制度研究,D923.2
  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3. 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野生动物官员卢迪弥腊第一的档案重建,K124
  4. 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制度研究,D923.2
  5. 生态文明视野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D922.68
  6. 湖北石首麋鹿活动时间分配及其生态安全评价,Q958
  7. 长沙市区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Q958
  8. 苏北典型区潮滩围垦适宜规模评价体系构建,P75
  9. 县级医院适宜规模研究,R197.3
  1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的数字识别及空间分布模式分析,P208
  11. 陕西省佳县农民植枣意愿及适宜规模研究,F326.13
  1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S762
  13. 基于3S技术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和分布特征研究,X36
  14. 石羊河流域外调水规模研究,TV68
  15. 内蒙古中部草原生态住区适宜规模及布局研究,TU984.12
  1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F592.7
  17.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F590
  18. 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Q969.544.7
  19. 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S863
  2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P901
  21.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谱可视化表达研究,P20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狩猎、野生动物驯养 >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