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美红栎无性繁殖体系的研究

作 者: 丁彤
导 师: 黄成林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北美红栎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组织培养
分类号: S792.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北美红栎是我国城市园林引进的彩色树种,由于利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存在一些局限性,加强其无性繁殖的研究,建立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提高我国北美红栎苗木的生产能力,为北美红栎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中提供物质保障。本论文从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三个方面对北美红栎无性繁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1)扦插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ABT1、NAA、IBA和NAA+IBA(等浓度混合)4种生根剂处理插穗,无论是硬枝还是软枝扦插,600mg/l ABT1浸泡插穗的生根效果最好,硬枝、软枝扦插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数分别为18.3%、2.79cm、1.5条和38.3%、3.24cm、1.7条,软枝扦插生根效果优于硬枝扦插。2)硬枝插穗直径在4~6mm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数分别为25%、3.22cm和1.6条;选取枝条中、上部作为插穗生根效果优,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数分别为20%、2.87cm、1.7条和15%、2.69cm、1.6条。3)7、8、9月份北美红栎软枝扦插的实验结果是8月份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数为46.7%、3.16cm和1.6条;3种扦插基质细沙、珍珠岩和混合基质(珍珠岩和泥炭土等体积比混合)对比实验,混合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数为53.3%、3.35cm和1.5条,生根率和最长根长相比细沙和珍珠岩而言,差异极显著,平均根长差异显著;室外扦插生根率比室内扦插生根率高出38.3%。4)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中旬以麻栎为砧木劈接北美红栎,结果是3月下旬最好,成活率和最长新稍长度分别为100%和35.65cm;4月上旬采用劈接、切接对比试验,嫁接1个月后劈接成活率和最长新稍长度分别为87.5%和33.40cm,成活率比切接高7.5%,最长新稍比切接长5.55cm;采用蜡油封存上剪口结果优于塑料薄膜封存,成活率分别为75%和70%,最长新稍长度分别为29.75cm和26.10cm。5)试验选取幼芽、嫩叶和幼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接种2周后最高保存率分别为25%和10%和78.33%,最高褐化率分别为71.67%、75%和23.33%,选择幼茎为最佳外植体。6)幼茎灭菌程序为:自来水反复冲洗30min→800倍多菌灵液浸泡15min→自来水冲洗2h→75%酒精90s→双蒸水冲洗3次→0.1%HgCL2浸泡→双蒸水冲洗3次。其中将0.1%升汞浸泡时间设计为5min、8min、12min和15min,结果表明0.1%升汞12min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褐化率和保存率分别为11.67%、23.33%和66.67%。其它灭菌程序相同,0.1%升汞浸泡12min,800倍多菌灵浸泡时间设计为30min、15min和0min,15min灭菌效果最好,保存率为65%,启动效果良好。7)初代培养选用了20种培养基,最佳培养基是WPM+6-BA3mg/l+KT3mg/l+2,4-D0.05mg/l+NAA0.05mg/l+琼脂8g/l+食糖30g/l。新芽抽生率最高,为53.33%,基部膨大率为30%,其次是WPM+6-BA3mg/l+KT5mg/l+2,4-D0.05mg/l+琼脂8g/l+食糖30g/l,新芽抽生率为51.67%,基部膨大率为31.67%;使用硝酸银、PVP、活性炭和硫代硫酸钠作抗褐化实验,结果表明200mg/l硫代硫酸钠抗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为20%,最低;最佳继代培养基为WPM+6-BA3mg/l+KT3mg/l+2,4-D0.05mg/l+NAA0.05mg/l+琼脂8g/l+食糖30g/l,增值倍数为6.25,丛生芽长势良好。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1 综述  8-16
  1.1 国内外有关栎属树种无性繁殖的研究现状  8-12
  1.2 北美红栎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国外应用情况  12-13
  1.3 北美红栎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基本情况  13
  1.4 国内外有关北美红栎的研究现状  13-16
2 前言  16-17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2.2 主要研究内容  16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17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17-24
  3.1 扦插繁殖的材料和方法  17-18
  3.2 嫁接繁殖的材料和方法  18-19
  3.3 组织培养的材料和方法  19-24
4 结果与分析  24-36
  4.1 扦插繁殖结果与分析  24-29
  4.2 嫁接繁殖的结果与分析  29-31
  4.3 组织培养的结果与分析  31-36
5 结论与讨论  36-40
  5.1 结论  36-38
  5.2 讨论  38-40
参考文献  40-46
本文所用的缩略符号  46-47
附图  47-49
致谢  49
作者简介  49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49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特征及天然化发育,S793.3
  5. 寒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S682.31
  6. 短梗大参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685.99
  7. 栓皮栎种群更新与无性繁殖特征的研究,S792.18
  8. 秦岭箭竹种群无性繁殖及生存策略研究,S795
  9. 黄土丘陵区沙棘种群生殖与人工林天然化发育,S793.6
  10. 墨兰组培体系的优化及根状茎在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S682.31
  11.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组织培养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S682.31
  12. 发根农杆菌介导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槲皮素在发根中的含量测定,S888
  13. Damas1869李离体繁殖及再生体系建立,S662.3
  14.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及玻璃化防止措施研究,S567.239
  15. 柱花草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S541.9
  16. 珍稀观赏植物“孩儿莲”生物学特性及组培技术的研究,S685.99
  17. 麻疯树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研究,S792.99
  18. 珍稀药用植物林荫银莲花种苗繁殖技术研究,S567.239
  19. 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构建,S567.239
  20. 野生鸭儿芹组织培养及其种子休眠特性、破除方法的研究,S567.239
  21. 小麦组织培养体系优化及抗冻基因KN2转化小麦的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