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作 者: 张云路
导 师: 李雄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村镇 平原村镇 绿地系统规划 方法体系
分类号: TU98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快速的的城镇化发展对村镇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需求的增长与村镇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村镇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环环节,协调着村镇和自然,并服务于人类,保障着村镇的健康发展,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村镇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质量。目前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相对滞后,大多沿用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与我国村镇实际需要严得脱节,亟需一套能够基于我国村镇现状,解决村镇实际问题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一项强调土地最优化利用和功能效益最大化的规划理论,可以对绿地系统规划实践给予有益的指导,在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为此,木研究聚焦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总结,并通过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力图建立能够符合现今我国平原村镇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法体系,从规划技术角度解决平原村镇绿地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我国村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参考。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定义了村镇绿地的范畴,认为其应包含村镇体系下各个居民点(一般建制镇、乡村集镇和村)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和村镇空问即镇(乡)域以内,各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外的绿地。结合村镇体系的两级空间层级:镇(乡)域和村镇居民点,将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分为:村镇体系绿地系统规划、镇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镇区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镇区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村庄绿地建设规划。2)提出了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建村镇自然系统与村镇发展的共轭关系是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的核心。并以此构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体系框架。3)在村镇绿地分类层面上,遵循“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与村镇绿地功能纵横联合”的分类思路,提出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村镇绿地的三级分类体系。既融合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连接性、尺度协调性和功能复合性等先进理念,又能与我国村镇实际有较为紧密的结合。4)在村镇绿地系统布局层面上,明确了以“村镇基础设施转变绿色网络结构”为导向的绿地布局思路,提出基于“村镇绿地适宜性评价”的绿地布局方法,并积极与村镇其他规划相协调和衔接,最终构建一个以展现村镇绿地功能的多样化和土地利用的最优化为目的的绿色网络结构。5)在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指标评价途径,科学地丰富了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评估体系。6)在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程序层面上,进一步完善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在整体程序上融入“评价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对规划前期调研、后期规划成果收集进行补充完善,而在规划编制程序上则加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下新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内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4
1 绪论  14-42
  1.1 研究缘起  14-15
    1.1.1 从“美丽中国”到“美丽村镇”  14
    1.1.2 建设“美丽中国”,风景园林人应该做什么?  14
    1.1.3 努力拓展研究视角,积极支持国家课题  14-15
  1.2 研究背景  15-21
    1.2.1 快速的城镇化让中国村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5-16
    1.2.2 “城乡二元制”影响下的村镇人居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16-18
    1.2.3 村镇绿地建设是保障村镇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8-21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  21-35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21-25
    1.3.2 国外相关实践  25-30
    1.3.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30-33
    1.3.4 国内相关实践  33-35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35-37
    1.4.1 研究目的  35-36
    1.4.2 研究意义  36-37
  1.5 研究对象与范围  37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37-42
2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相关内容解析  42-86
  2.1 村镇与村镇体系  42-52
    2.1.1 作为中国基本居民点和行政管理单元的城、镇和村  42-43
    2.1.2 “村镇体系”概念及地理空国所涵盖的内容  43-45
    2.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镇与城市的关系  45-47
    2.1.4 村镇与小城镇的关系  47-48
    2.1.5 村镇的分类  48-52
  2.2 村镇绿地的内容  52-63
    2.2.1 绿地  52
    2.2.2 村镇绿地  52-54
    2.2.3 我国村镇绿地资源要素  54-55
    2.2.4 影响村镇绿地发展的因素  55-59
    2.2.5 村镇绿地的功能作用  59-60
    2.2.6 村镇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区别  60-63
  2.3 村镇绿地系统  63-68
    2.3.1 绿地系统  63
    2.3.2 村镇绿地系统的概念  63-64
    2.3.3 村镇绿地系统的特征  64-65
    2.3.4 村镇绿地系统的定位  65-68
  2.4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  68-84
    2.4.1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和职能  68-69
    2.4.2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69-71
    2.4.3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层次  71-73
    2.4.4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与我国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73-84
  2.5 小结  84-86
3 现阶段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规划方法的反思  86-126
  3.1 建国以来村镇绿地建设的发展历程  86-94
    3.1.1 起步准备期(1949-1957年)  86
    3.1.2 混乱停滞期(1958-1978年)  86-87
    3.1.3 恢复发展期(1979-1986年)  87-88
    3.1.4 问题凸显期(1987-1997年)  88-89
    3.1.5 战略调整期(1998-2007年)  89
    3.1.6 跨越上升期(2008年至今)  89-94
  3.2 现阶段我国村镇绿地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94-100
    3.2.1 村镇绿地建设数量不断攀升  94-95
    3.2.2 村镇绿地景观园林化发展趋势  95-96
    3.2.3 城乡绿地一体化建设趋势  96-97
    3.2.4 村镇大环境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  97-99
    3.2.5 结合绿色旅游、绿色生产等经济经营模式的转变  99-100
  3.3 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典型性特征  100-108
    3.3.1 本研究中平原村镇的概念界定  100-102
    3.3.2 我国平原村镇的基本特征  102
    3.3.3 华北平原地区“林网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  102-103
    3.3.4 东北平原地区“林城交融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  103-104
    3.3.5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林水交融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  104-106
    3.3.6 成都平原地区“林盘式”村镇绿地系统建设  106-108
  3.4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08-115
  3.5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分析  115-116
    3.5.1 绿地布局结构  115-116
    3.5.2 绿地功能内容  116
    3.5.3 绿地建设质量  116
  3.6 目前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建设问题的根源症结分析  116-120
    3.6.1 观念层面——村镇仅仅是居民生产生活之地  116-117
    3.6.2 法规层面——村镇绿地系统相关法规的欠缺和混乱  117
    3.6.3 技术层面——盲目沿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与村镇实际条件相适应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  117-118
    3.6.4 体制层面——缺少沟通平台,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指导性  118-120
  3.7 我国现行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的滞后性分析  120-125
    3.7.1 目前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所沿用的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解析  120-122
    3.7.2 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沿用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的弊端与实施困境  122-125
  3.8 小结  125-126
4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实践研究  126-164
  4.1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概态  126-127
    4.1.1 “绿色基础设施”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126-127
    4.1.2 本研究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定义  127
  4.2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发展历程  127-131
    4.2.1 萌芽期(1850-1900年代)  127-128
    4.2.2 探索革新期(1900-1920年代)  128
    4.2.3 环境设计期(1930-1950年代)  128
    4.2.4 生态十年期(1960年代)  128-129
    4.2.5 关键理念提升期(1970-1980年代)  129
    4.2.6 强调“连接”期(1990年代至今)  129-131
  4.3 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空间网络支撑体系  131-135
    4.3.1 作为绿色功能策源地的中心控制区(Hubs)  132
    4.3.2 承担系统整合纽带的连接通道(Links)  132
    4.3.3 保障不同层级绿色空间的场地(Sites)  132-135
  4.4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  135-137
    4.4.1 尺度的协调性  135
    4.4.2 内容的多样性  135
    4.4.3 形态的网络连接性  135
    4.4.4 功能的复合性  135-136
    4.4.5 服务的共享性  136-137
    4.4.6 效益的综合性  137
  4.5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一般步骤  137-141
  4.6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核心内涵  141-143
    4.6.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主动性规划  141
    4.6.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弹性的土地适应策略  141-142
    4.6.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不只是在“绿色”上做文章  142
    4.6.4 绿色基础设施连通性的内涵远大于简单的空间结构连接  142-143
    4.6.5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建立在许多原则理论的基础之上  143
  4.7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欧美国家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实践研究  143-162
    4.7.1 美国纽约州维克多(Victor)村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研究  144-153
    4.7.2 英国贝德福德郡克洛普希尔镇(Clophill)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研究  153-160
    4.7.3 案例研究启示  160-162
  4.8 小结  162-164
5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探索  164-180
  5.1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性分析  164-168
  5.2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积极意义  168-172
  5.3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  172-176
    5.3.1 重新理解村镇绿地  172-174
    5.3.2 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重建自然系统与村镇发展的共轭关系  174-176
  5.4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应用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体系框架  176-177
  5.5 小结  177-180
6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体系研究  180-268
  6.1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村镇绿地分类  180-198
    6.1.1 绿色綦础设施理论下村镇绿地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思想  180-183
    6.1.2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与村镇绿地功能纵横联合”为导向的分类思路  183-186
    6.1.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村镇绿地分类体系  186-188
    6.1.4 分类体系的说明  188-194
    6.1.5 与我国相关标准中用地分类体系的对接  194-198
  6.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的村镇绿地系统布局方法  198-252
    6.2.1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下村镇绿地系统布局目标与基本原则  198-201
    6.2.2 以“村镇基础设施转变绿色网络结构”为导向的布局思路  201-204
    6.2.3 基于“村镇绿地适宜性评价”的绿地布局方法  204-214
    6.2.4 村镇绿地布局的适宜性主要内容解析  214-222
    6.2.5 我国平原村镇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适用层面  222-223
    6.2.6 镇(乡)域层面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运用——陕西省泾河新镇镇域绿地系统布局体系研究  223-236
    6.2.7 村镇居民点层面绿地系统布局方法的运用——黑龙江省漠河北极镇镇区绿色廊道规划研究  236-252
  6.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途径  252-262
    6.3.1 我国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现状分析  252-256
    6.3.2 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的意义  256-257
    6.3.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度”的村镇绿地系统指标评价途径  257-262
  6.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程序  262-266
  6.5 小结  266-268
7 总结与展望  268-274
  7.1 研究主要结论  268-269
  7.2 研究创新点  269-270
  7.3 研究局限  270-271
  7.4 远景展望  271-274
    7.4.1 村镇绿地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271-272
    7.4.2 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展望  272-274
参考文献  274-280
图表目录  280-286
个人简介  286-288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288-290
导师简介  290-292
致谢  292

相似论文

  1. 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研究,TU985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F832.35
  3. 山西省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研究,F592.7
  4.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监管研究,F832.35
  5. 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村镇银行的可行性研究及实证分析,F224
  6.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研究,TU986
  7. 尊豪房地产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293.33
  8. 村镇木结构住宅结构构件加固技术研究,TU746.3
  9. 我国村镇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现状分析及加固,TU746.3
  10. 中国村镇银行法律规制研究,F832.2
  11.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TU982.29
  12.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及方法研究,TU985
  13. 基于乡村旅游的村镇改造设计研究,TU982.29
  14. 村镇住宅建设低碳化效益评价研究,F205
  15. 既有村镇生土结构房屋承重夯土墙体加固试验研究,TU352.11
  16. 村镇生土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的试验研究,TU352.11
  17. 既有村镇生土结构房屋承重土坯墙体加固试验研究,TU361
  18.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广佛地区城镇发展概念规划初步研究,TU984.18
  19. 摩擦滑移减震技术在村镇砌体房屋结构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及减震效果分析,TU352.1
  20.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普查标准构建,TU984.114
  21.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TU-8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中国绿化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