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结构与发展研究

作 者: 王鹏
导 师: 陈丽华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天然次生杨桦林 群落生态结构 空间格局 演替模式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林分类型,其原生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林,在长期经受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后被破坏严重,经过数十年的自然恢复,逐渐形成了以杨、桦为先锋树种的次生混交群落,成为该地区地带性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典型的过渡群落。本研究以该地区不同混交程度的次生山杨、白桦纯林和杨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群落的优势种群的组成、生态位、生物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对比了不同群落之间的近自然度和林分优势度,分析了该地区天然次生杨桦群落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该地区的森林演替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研究区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林分密度较大,植被种类较为丰富,乔木层共有11个树种,均以山杨和白桦为优势种,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而伴生树种以华北落叶松、五角枫和云杉为主。4块公顷级标准样地分别为1个山杨群落,1个白桦群落,以及两个不同混交度的杨桦混交群落。其中林分密度最大的为样地A山杨群落,为853株/hm2,最小的为样地C2杨桦混交群落,为572株/hm2;胸径断面积以C1群落最大,为20.156m2/hm2,山杨群落次之,各树种胸径断面积以山杨、白桦和落叶松为主,三者胸径断面积占据群落绝对优势;各样地径级结构较为典型,优势树种的山杨和白桦种群基本上都呈单峰曲线,而各群落的伴生树种则均呈反J曲线;各群落林分垂直结构有所差别,除山杨群落呈单峰曲线外,其他3个群落均呈双峰曲线,分层明显。(2)研究区内各乔木和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分布较为均匀,乔木层中五角枫、华北落叶松、花楸和白桦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黑桦、硕桦和油松生态位宽度较小:灌木层中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为五角枫、毛榛和沙株,较小的为荚迷、大叶小檗和华北忍冬。从生态位重叠度来看,占据生态位优势的种群之间重叠度也明显较高,其中花楸、五角枫、蒙古栎和云杉为杨桦林乔木层主要伴生种,而灌木层则明显以毛榛和五角枫为优势种,沙株、锦带花为其主要伴生种。(3)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的a多样性三类指标中,草本层明显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但灌木层与乔木层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在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上灌木层略微高于乔木层,而其均匀度指数却略低于乔木层,表明灌木层多样性分化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五角枫和毛榛的密度巨大,几乎占据了群落整个灌木层。而不同群落类型比较来看,杨桦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明显大于山杨群落、白桦群落,而灌木层来看,白桦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杨桦混交群落,山杨群落最低,而在草本层则是山杨群落最高,混交群落次之,白桦群落最低。(4)由点格局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主要种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其各自的聚集程度均随尺度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趋势。在种间关系方面,除了较小尺度外,作为优势种的山杨与白桦和落叶松种群在r<25m的各尺度范围内均呈显著负相关,竞争激烈;而白桦种群除了与山杨种群显著负相关外,在中尺度到大尺度范围内均与落叶松种群呈正相关,但在唯独在样地B白桦优势群落内,与落叶松在中尺度内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蒙古栎相关性不明显。(5)分析不同天然次生群落的近自然度和优势度可以看出,各群落近自然度大小为:C2群落>B群落>C1群落>A群落,总体来看杨桦混交群落更接近自然稳定状态;而各群落优势度的大小顺序为:C2群落>C1群落>B群落>A群落,说明混交群落比山杨、白桦纯林具有较强的活力,更适宜生长。(6)综合以上数据,全面的分析天然次生杨桦林各群落类型的生态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山杨种群结构较差,乔灌层生物多样性较低,种群更新慢,且大面积出现林木枯死现象,种群发展前景堪忧;白桦种群较山杨种群稍好,幼龄木较多,生活力较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继续维持其优势度;而杨桦混交林则为最优,林分结构较好,优势度和近自然度都较高,稳定性也最好。作为次生演替的先锋种,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杨桦次生林已进入演替中期,从幼苗更新情况来看,次顶极树种五角枫幼苗大量着生,将逐步演替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优势树种和建群种,形成五角枫次顶极群落,并最终向油松、落叶松顶极群落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6
  1.1 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0-11
  1.2 群落的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11-13
  1.3 群落多样性研究  13-14
  1.4 近自然度及近自然度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14-15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16
二 研究区概况  16-24
  2.1 木兰围场概况  16-21
    2.1.1 木兰围场自然概况  16-20
    2.1.2 木兰围场森林资源概况  20-21
    2.1.3 木兰围场社会经济概况  21
  2.2 北沟林场森林资源概况  21-24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34
  3.1 研究内容  24-26
    3.1.1 研究目标  24
    3.1.2 主要研究内容  24-25
    3.1.3 技术路线  25-26
  3.2 研究方法  26-34
    3.2.1 样地调查  26-27
    3.2.2 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27-28
    3.2.3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8-29
    3.2.4 生态位分析  29-30
    3.2.5 物种多样性分析  30-31
    3.2.6 林分近自然度分析  31-32
    3.2.7 林分优势度分析  32-34
四 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34-62
  4.1 林分结构特征树种组成结构  34-42
    4.1.1 树种组成结构  34-37
    4.1.2 水平结构规律  37-39
    4.1.3 垂直结构规律  39-42
  4.2 生态位  42-48
    4.2.1 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42-44
    4.2.2 主要种群的生态重叠度  44-48
  4.3 群落物种多样性  48-51
    4.3.1 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48-49
    4.3.2 天然次生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49
    4.3.3 天然次生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49-50
    4.3.4 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关系  50-51
  4.4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  51-62
    4.4.1 单个种群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  51-58
    4.4.2 枯立木空间分布格局  58-62
五 天然次生林林分近自然度及演替模式  62-70
  5.1 林分近自然度  62-63
  5.2 林分优势度  63-67
    5.2.1 优势等级划分及多样性  63-65
    5.2.2 林木优势等级分布  65-66
    5.2.3 林木优势度  66-67
  5.3 天然次生林发展现状及演替模式  67-70
    5.3.1 天然次生杨桦林概况  67
    5.3.2 枯立木和群落更新情况  67-68
    5.3.3 演替模式  68-70
六 结论与讨论  70-74
  6.1 结论  70-71
  6.2 讨论  71-74
参考文献  74-78
个人简介  78-79
导师简介  79-80
获得成果目录  80-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基于TM/ETM+数据的水体有机污染空间格局变化分析,X52
  2. 沈阳市温州人经济空间扩张研究,F127
  3. 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TU986.5
  4. 西安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研究,TU984.13
  5. 1912-1958年上海基督新教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B977
  6.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凋落量动态及冰雪灾害的影响,S714
  7.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写实性的研究运用,J209.2
  8. 天水地区苹果园益害螨种群的时空动态及巴氏钝绥螨捕食作用研究,S476.2
  9.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G124
  10. 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与调控研究,F127
  11. 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研究,F301.24
  12.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S718.5
  13. 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F592.7
  14. 太岳山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结构特征研究,S718.5
  15. 牛首山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与动态研究,S718.542
  16. 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研究,S763.3
  17. 城市化对上海城市热岛时空动态的影响,TU119.4
  18. 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动态及与环境关系研究,S763.7
  19. 松墨天牛种群空间格局特征研究,S763.3
  20. 水曲柳天然林枯落物层水文功能动态与格局,S715
  21. 生态设计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研究,U412.3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