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兴安岭三种林型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作 者: 刘志理
导 师: 金光泽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 展叶调查 凋落物法 半球摄影图像法 季节动态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但目前还没有提出一种在非破坏条件下合理监测针阔混交林LAI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本研究中,首先对阔叶红松林2007年5月1日及11月15日的有效叶面积指数(effective leaf area index, LAIe;由Winscanopy2006冠层分析仪获取)进行冠层水平的集聚(ΩE)和叶簇内的集聚(γE)及木质部分所占比率(α)的校正,作为此时的真实值;再将5月日的真实LAI结合生长季节(5月-7月)的展叶调查和针叶凋落情况,得到生长季节LAI的动态变化;将11月15日的真实LAI结合凋落物法得到落叶季节(7月-11月)LAI的动态变化;最后结合两个时期的调查结果,获得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真实LAI及其季节变化。并利用光学仪器法与本文推荐方法测定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白桦次生林及谷地云冷杉林2009年落叶期的LAI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07年阔叶红松林样地内,光学仪器法(鱼眼镜头)的估测值比本文方法平均低估了41.64%(5月-11月)。本文方法测得8月初林分的LAI达到最大仇为6.53(相应的鱼眼镜头估测值为3.83),5-11月的平均LAI为4.97。2)落叶期内白桦次生林的LAIc在7月达到峰值(2.21),而谷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的LAI。在8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57、2.68。三种林型的LAI均在7月达到峰值,分别为3.44、3.86、6.93。相对于本文探讨的方法,光学仪器所测定的值在最高叶面积指数期分别低估33.09%、32.93%、65.97%;而调查期内谷地云冷杉林和阔叶红松林平均低估22.80%和56.47%,白桦次生林则平均高估13.17%。本文推荐方法适合于估测针阔混交林的LAI及其动态变化,同时还能得到各树种LAI的动态变化;且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LAI及其动态变化,还能为准确估测LAI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2
  1.1 研究意义  9
  1.2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  9-11
    1.2.1 直接测量方法  9-10
    1.2.2 间接测量方法  10-11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1.4 研究目的  11-12
2 研究地区概况  12-13
3 研究方法  13-19
  3.1 样点设置  13
  3.2 光学仪器测定  13
  3.3 实验方案  13-18
    3.3.1 5月1日及11月15日真实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14-15
    3.3.2 生长季节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15-17
    3.3.3 落叶季节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17-18
  3.4 数据处理  18-19
4 结果与分析  19-28
  4.1 集聚指数  19
  4.2 针簇比  19-20
  4.3 比叶面积  20
  4.4 调整系数  20-21
  4.5 生长季节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21-22
  4.6 凋落物  22-23
  4.7 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23-24
  4.8 光学仪器法和介绍方法估测阔叶红松林的叶面积指数  24-25
  4.9 比较三林型各样点有效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指数  25-26
  4.10 三林型落叶期有效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  26-28
5 讨论  28-31
  5.1 介绍方法的可行性  28-29
  5.2 主要参数的获取  29
  5.3 凋落物的统计分析  29
  5.4 光学仪器法  29-31
结论  31-32
参考文献  32-3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7-38
致谢  38-39

相似论文

  1.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库和土壤呼吸,S714
  2. 灌浆期弱光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和分配影响的模拟研究,S512.1
  3. 日光温室切花百合生长动态预测模型的研究,S682.29
  4. 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群体辐射特性及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研究,S641.2
  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6. 松嫩平原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和全叶马兰种群构件动态的研究,S812
  7. 舟山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Q958.8
  8.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9. 呼伦贝尔温带草地PAR分量变化规律及FPAR/LAI模型的验证,S812.1
  10. 湖南4种人工林群落细根生物量时空动态特征研究,S718.5
  11. 构树引进筛选品种的光合生理生态研究,S792.99
  12. 武汉市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测算,S731.2
  13. 基于环境星CCD数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监测模型研究,S512.1
  14. 两个水稻亚种间新组合高产机理研究,S511
  15. 华北平原水分胁迫对小麦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S513
  1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154
  17.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S714.2
  18. 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特性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S714
  19. 南京市苗木根际寄生线虫种类及种群季节动态,S763.11
  20. 刺槐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特征研究,S792.27
  21.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生长季土壤呼吸研究,S7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