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及解决对策
作 者: 谷祖瑜
导 师: 丁伟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小麦 异恶草酮 除草剂飘移 生理影响 解决对策
分类号: S45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作为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发生在小麦上的药害也屡见不鲜,其中除草剂飘移有着严重的影响。异恶草酮作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通过根、幼芽吸收,随蒸腾作用向上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敏感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抑制,虽然能萌芽出土,但无色素,白化,在短期内死亡。异恶草酮主要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异恶草酮是易飘移和挥发的除草剂,每年因异恶草酮的飘移使临近敏感作物如小麦、蔬菜等受药害的事件屡见不鲜。研究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造成的生理和产量影响,明确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造成的伤害程度,旨在通过解毒剂实现修复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体内硝酸还原酶及铁离子还原酶活性等主要指标的变化明确异恶草酮的药害飘移对小麦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了异恶草酮的飘移对小麦叶绿素含量、株高、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铁离子还原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小麦受到异恶草酮飘移药害后,通过喷施解药实现了对小麦药害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如下:].异恶草酮飘移后28天,距离施药点12m处小麦目测伤害得到恢复,异恶草酮飘移后21天,距离施药点26m处小麦株高得到恢复。2.异恶草酮飘移后,小麦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异恶草酮飘移后第28天,距离施药点26m处小麦叶绿素含量恢复正常。3.异恶草酮飘移后第7天,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高,其中0m、2m和4m处理的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了156.56%、124.19%和1120.94%。21天时,飘移距离26m处,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第28天异恶草酮飘移距离为Om、2m和4m处,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3.40%、32.63%和36.99%。4.异恶草酮飘移后第7天,在距离施药点0m、2m、4m、8m、12m和16m处硝态氮含量的抑制率分别为55.75%、49.67%、42.20%、32.16%、34.29%和25.05%,此后抑制率逐渐降低。异恶草酮飘移后第14天,在距离施药点26m处,小麦叶片硝态氮含量为1.023μg/g,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5.异恶草酮飘移后,小麦根系铁离子还原酶活性均未受到显著影响。6.异恶草酮飘移后,距离施药点Om-16m处造成小麦显著减产,距离施药点26m处小麦产量则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7.施用解药对异恶草酮飘移后造成小麦叶绿素含量、株高和产量降低具有恢复作用。施用解药后第21天,小麦的目测伤害、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在异恶草酮飘移距离6m处恢复至正常状态;小麦产量在距异恶草酮施药点10m处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1 前言 11-27 1.1 除草剂的药害及其药害发生原因 11-15 1.1.1 目前易产生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及其药害产生原因 11-12 1.1.2 当前除草剂药害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 12-15 1.2 除草剂的飘移及其主要品种应用情况介绍 15-19 1.2.1 除草剂的飘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7 1.2.2 主要品种应用情况介绍 17-19 1.3 本试验应用的除草剂异恶草酮特点及其应用情况介绍 19-21 1.3.1 除草剂异恶草酮的特点 19-20 1.3.2 异恶草酮的应用情况 20-21 1.4 影响除草剂飘移的主要因素及控制飘移技术与对策 21-25 1.4.1 影响除草剂飘移的主要因素 22-24 1.4.2 除草剂飘移的控制技术与对策 24-25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5-26 1.5.1 研究内容 25-26 1.5.2 技术路线 26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6-27 2 材料与方法 27-33 2.1 试验材料 27-28 2.1.1 供试小麦品种 27 2.1.2 供试除草剂及解毒药 27 2.1.3 供试化学试剂 27 2.1.4 计算公式 27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7-28 2.2 试验设计 28 2.3 试验方法 28-33 2.3.1 叶绿素含蕈测定 28-29 2.3.2 硝酸还原酶(NRA)活性测定 29-30 2.3.3 硝态氮含量测定 30-31 2.3.4 Fe~(3+)还原酶活性测定 31-32 2.3.5 小麦测产 32-33 3 结果与分析 33-47 3.1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33-41 3.1.1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目测伤害的影响 33-34 3.1.2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34-35 3.1.3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37 3.1.4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7-38 3.1.5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铁离子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8-40 3.1.6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40-41 3.2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1-42 3.3 喷施解毒剂对异恶草酮飘移造成小麦目测伤害、株高、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降低的恢复作用 42-47 3.3.1 对小麦目测伤害的恢复作用 42-43 3.3.2 对小麦株高降低的恢复作用 43-44 3.3.3 对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恢复作用 44-45 3.3.4 对小麦减产的恢复作用 45-47 4 讨论 47-49 4.1 不同飘移距离下,异恶草酮对小麦的生理及产量影响 47 4.2 解毒剂对异恶草酮飘移后小麦生理及产量毒害的恢复作用 47-49 5 结论 49-50 5.1 异恶草酮的飘移对小麦生理指标造成影响 49 5.2 不同飘移距离下,异恶草酮对小麦产量毒害程度不同 49 5.3 异恶草酮飘移后施解毒剂对小麦药害具有恢复作用 49-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
|
相似论文
-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有害植物及其清除 > 杂草 > 化学除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