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软铁弹带TIG堆焊工艺及界面研究

作 者: 磨安祥
导 师: 吕世雄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 软铁 弹带 热丝 振动 返碳
分类号: TG4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铜弹带的TIG堆焊过程中,容易存在界面渗透裂纹,铜堆焊层泛铁导致弹带硬度升高等缺点。本文选用软铁(含碳量小于0.04%的工业纯铁)代替铜作为弹带的堆敷材料,采用冷丝TIG焊、自主设计的热丝TIG焊及振动TIG焊的方法在炮弹基体上进行软铁堆焊试验,基体主要有20#、45#和50#钢。对软铁堆焊进行工艺摸索,分析比较不同焊接方法及参数对软铁堆焊接头的宏观成形、连接界面形态和堆焊层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堆焊层的硬度大小及分布的影响规律,测量堆焊层剪切强度并进行实弹发射检验软铁弹带的效果。利用冷丝焊接方法进行了工艺摸索,30mm口径炮弹的软铁弹带时合适的参数为:焊接电流180-220A,送丝速度1.3-1.5m/min,转动周期100-110s,气流量10 L/min。发明了新型的双TIG电源热丝焊接技术,大幅提高了送丝速度,降低了主弧焊枪电流。而振动焊接能够降低焊接电流,增加送丝速度,改善堆焊层组织。软铁堆焊接头的宏观照片显示,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堆焊层宽度增加、高度减少,基体热影响区范围变大。背部水冷能有效减小接头热影响区的大小。对接头界面进行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焊接电流越大,基体界面熔化量越多,越过界面进入熔池的碳元素也越多。热丝焊接使界面附近粗晶区晶粒严重长大,部分粗晶区晶粒熔化,界面上联生晶粒度较大,而振动焊接接头的界面组织比较细小。通过对软铁堆焊层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冷丝焊接电流小于180A时,20#钢基体的软体堆焊层组织构成基本为铁素体,电流达到220A时,堆焊层中出现了粒状贝氏体。热丝焊接的堆焊层组织则由垂直于熔合线的柱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粒状珠光体、少量贝氏体等组织构成。振动焊接的堆焊层多为铁素体组织。当基体不同时,随着基体含碳量增加,软铁堆焊层则会相继出现珠光体和贝氏体类型组织。研究堆焊层机械性能发现,降低焊接电流、选用含碳量低的母材和背部水冷方式均能降低软铁堆焊层的硬度,振动焊接的方法能使20#钢基体的软铁堆焊层的平均硬度降到160HV左右,比其他两种方法降低15HV左右,接近机械压带的水平。对三种焊接方法得到的接头进行剪切试验,软铁堆焊层及铜堆焊层断口撕裂方式一样,均位于弹带层上,连接界面处的强度值要高于炮弹堆焊层本身的强度。实弹发射试验效果良好,表明了软铁能代替铜作为弹带的堆焊材料可行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2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0-11
  1.2 国内外弹带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11-14
  1.3 软铁与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14-18
  1.4 热丝TIG 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8-20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2
第2章 试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22-30
  2.1 试验设备  22
  2.2 试验材料  22-23
  2.3 试验方法  23-26
    2.3.1 冷丝焊接  23-24
    2.3.2 热丝焊接  24-25
    2.3.3 振动焊接  25-26
  2.4 焊接试验与分析  26-30
    2.4.1 焊接前期准备  26
    2.4.2 焊接试验  26-27
    2.4.3 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27-28
    2.4.4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28-30
第3章 焊接工艺对堆焊接头成形的影响  30-39
  3.1 引言  30
  3.2 焊接工艺对比  30-34
    3.2.1 冷丝焊接工艺探索  30-31
    3.2.2 热丝焊接工艺试验  31-33
    3.2.3 振动焊接工艺试验  33-34
  3.3 焊接工艺对接头宏观形貌的影响  34-37
    3.3.1 宏观接头对比  34-35
    3.3.2 堆焊层宽度与焊接电流的关系  35
    3.3.3 堆焊层高度与焊接电流的关系  35-36
    3.3.4 接头热影响区大小与焊接电流的关系  36-37
    3.3.5 背部水冷对接头热影响区大小的控制  37
  3.4 本章小结  37-39
第4章 堆焊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39-53
  4.1 引言  39
  4.2 堆焊接头热影响区组织分析  39-43
  4.3 软铁堆焊接头界面组织分析  43-48
    4.3.1 堆焊层界面  43-44
    4.3.2 焊接电流对界面形貌及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  44-46
    4.3.3 焊接方法对界面形貌及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  46-48
  4.4 软铁堆焊层组织分析  48-52
    4.4.1 焊接电流对堆焊层组织的影响  48-50
    4.4.2 焊接方法对堆焊层组织的影响  50-51
    4.4.3 不同母材对堆焊层组织的影响  51
    4.4.4 空冷对堆焊接头组织的影响  51-52
  4.5 本章小结  52-53
第5章 堆焊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53-63
  5.1 引言  53
  5.2 硬度试验  53-58
    5.2.1 不同基体软铁堆焊层的平均硬度  53-54
    5.2.2 不同焊接电流软铁堆焊层的平均硬度  54-55
    5.2.3 不同冷却条件软铁堆焊层的平均硬度  55-56
    5.2.4 不同基体软铁堆焊层的硬度分布  56-57
    5.2.5 不同焊接方法软铁堆焊层的硬度分布  57-58
  5.3 剪切试验  58-60
  5.4 实弹打靶试验  60-61
  5.5 本章小结  61-63
结论  63-65
参考文献  65-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G663
  2.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3.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4.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5. 170F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优化降低割草机振动的研究,S817.111
  6. 复合材料闭合薄壁梁的模态阻尼预测,TB33
  7. 轴流式通风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测量,TD441.2
  8. 测量船水下噪声预报及减振降噪技术研究,TB53
  9. 一类偶数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正解存在性,O175
  10. 振动力场强化塑料挤出过程混合机理研究,TQ320.66
  11. 随机基础激励响应控制及Patran的二次开发,O324
  12. 多激励作用下单、双层圆柱壳声振分析,U661.4
  13. 磁致伸缩负刚度阻尼器设计研究,TU311.3
  14. 发动机振动与燃烧分析虚拟仪器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TK407
  15. 并联式六维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设计与研究,TH762.2
  16. 低速空腔流动被动控制的实验研究,V211
  17. 机械振动辅助液中喷气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TG661
  18. 热丝TIG焊热丝温度分析及温度场模拟,TG422.3
  19. 苯乙烯—丁二烯(或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O631.3
  20. 平面拼接干涉仪的子孔径扫描定位系统,TH744.3
  21. 基于FEM/BEM的船体薄壁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研究,U661.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 > 焊接工艺 > 堆焊及补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