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村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以青树包村为例

作 者: 石玉珍
导 师: 贺立源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资源环境信息工程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测土配方施肥 数据库 GIS 农业信息化
分类号: S-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信息化以来,已连续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从不同方面提出农村信息化。为了响应党中央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号召,国务院制定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各项政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建设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也先后凸显出来。“最后一公里”是指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难,“最初一公里”是指为农民服务的农业信息的定位问题,即拿什么来为农民服务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目前困扰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要建设好农业信息化,就必须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行政村是中国农村行政体系中的最小单位,是中国各项统计数据的源头。要实现中国农村的信息化,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行政村。行政村的资源管理涉及到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自然资源的管理,这里我们主要侧重于对耕地资源的管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盲目种植,盲目施肥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例如作物减产、作物品质降低、施肥效益减低,耕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恶化等,使得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于2005年和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自2005年起,农业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目前已有2498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布于全国各个县市。随着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展开与深入,产生了大量的耕地养分信息和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已经有些地区将这些试验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它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并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一系列恶果。基于以上考虑,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设计了村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为有效的利用已有的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用它为农民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本文以长阳县火烧坪乡青树包村为例,针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加入了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模型。利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实现了本套系统。该系统同时解决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响应党中央对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号召,对农村资源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进行了探索与实现。下面描述该系统设计与研究的具体内容:1、依据现代软件工程的思想,设计了村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型和开发方式,构建并确定系统的开发方案。依据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可以对耕地、林草地、建筑用地、房屋、道路等资源信息进行浏览和查询。围绕着耕地资源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①地块、房屋信息查询。②户主、房屋、地块联动。③测土配方施肥推荐。④历史数据管理。2、系统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①土壤养分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土壤养分数据是当地土肥站工作人员实地采样得到的。利用GPS确定采样点的位置,通过实验获取土样的养分信息;在ArcGIS中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获取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赋予每一个地块养分值,从而实现对具体地块提供施肥指导,为农户提供购肥信息(包括种类和数量)的目标。②地块信息的获取与确定。参考数据有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土壤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高清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确定具体地块的轮廓,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和土壤图获取地块的属性信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确定地块的所属信息。③房屋信息和户主信息的确定。利用遥感图勾画房屋的位置和形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房屋的属性信息和屋主信息。3、测土配方施肥模型的确定,对比多种测土配方施肥方法,选取了地力减差法,并结合青树包村的实际情况,在地力减差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指标改进。使之符合地区实际情况,提高它的适用性。4、运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Web技术,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实现村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选取合适的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操作处理,用ArcSDE进行空间数据的访问,通过ArcGIS Server将空间数据和地图图件发布到服务器端,用户可利用浏览器进行访问。总之,本系统以耕地地块为基本单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对农户的种植施肥提供建议等功能,最终达到对耕地资源进行管理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绪论  10-1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0-12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4
    1.2.1 青树包村简介  13
    1.2.2 研究内容  13-14
  1.3 国内外研究相关现状  14-16
    1.3.1 国内现状  14-16
    1.3.2 国外现状  16
  1.4 论文的组成结构  16-18
2 系统分析  18-24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18-19
    2.1.1 农业服务需求分析  18-19
    2.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9
    2.1.3 系统性能需求  19
  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19-22
    2.2.1 社会可行性  20
    2.2.2 技术可行性  20-22
    2.2.3 经济可行性  22
  2.3 系统开发环境  22-23
  2.4 小结  23-24
3 总体设计  24-28
  3.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4-26
    3.1.1 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24-25
    3.1.2 系统结构设计  25-26
  3.2 系统功能设计  26-28
4 数据库的设计  28-41
  4.1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9-31
    4.1.1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0
    4.1.2 属性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0-31
  4.2 数据库的选择  31-35
    4.2.1 空间数据库  31-33
    4.2.2 关系数据库  33-34
    4.2.3 XML  34-35
  4.3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35
  4.4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35-41
    4.4.1 概念设计  36-38
    4.4.2 逻辑结构设计  38
    4.4.3 物理结构设计  38-39
    4.4.4 数据字典的设计  39-41
5 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模型  41-45
  5.1 测土配方施肥  41-42
  5.2 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模型  42-45
    5.2.1 地力减差法  42-43
    5.2.2 地力减差法的改进  43-44
    5.2.3 系统模型的指标选择  44-45
6 系统实现  45-54
  6.1 耕地信息查询  47-48
  6.2 推荐施肥  48-49
  6.3 房屋地块的联动  49-50
  6.4 数据管理  50-53
  6.5 本章小结  53-54
7 结论与展望  54-56
  7.1 研究现状分析及结论  54
  7.2 展望  54-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基于WinCE平台的故障分析仪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TP311.52
  2. 武器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3.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4.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5. 部队人员网上训练与考核系统的开发,TP311.52
  6.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7.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8.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9.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0.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1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2.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13.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4.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15.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6.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17.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8.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9. 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S565.1
  20.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21.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X8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一般性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