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刘飞
导 师: 张俊良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人口聚集 城市增温 影响研究
分类号: C9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状况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更为明显。由于历史及其他种种原因,中国的广大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谋求生路和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城市当中,导致了城市人口聚集。这种聚集是相对于“传统”的城市人口状况而言的,它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研究认为城市人口聚集是人口城市化的伴随现象,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有学者将人口聚集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引起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状况的改变。同时,城市入口聚集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但当大量的人口涌进承载力有限的城市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增加使得对各类能源和资源的需求提高,在消耗和利用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时也产生了许多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不能及时扩散,引起城市温度升高。目前,国际和国内对气候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正处在持续变暖的过程当中。IPCC的报告显示,全球经历了几十年来的最高温。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部分人具有一定目的的谎言,也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地球正常周期变化,还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温室气体增加的后果。尽管说法不一,全球变暖确实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区域气温乃至气候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范围内温度渐渐升高,形成城市热岛,产生一系列热岛效应。众多学科对城市增温进行了研究,得出其成因主要是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变,为了分析和缓解城市增温带来的影响,气候学家、地理学家、环境学家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目前,关于城市增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学、工学、气象学方面,对于城市增温的社会学研究还不是很多,关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变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曾有学者试图将气候的变化与人口变动建立联系。但因为人口变动本身涉及了人口社会变动、人口自然变动等多个方面,本身就较为复杂,想要建立气候变化与人口变动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工作。目前为止,关于人口变动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当中。实际上人口聚集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口在空间上从分散到集中,从稀疏到密集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聚集往往发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具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城市基础上更容易形成人口的集聚。城市经济通常较为发达,空调、冰箱、私家车数量众多,这些发达的现代用品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等问题。按照2010年最新中国城市等级分化衡量成都市,成都市属于二线的大城市行列,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因为人口聚集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成都市人口聚集的研究,对人口数据序列的分析,可以发现成都市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密度不断增大。同时,成都市气温数据序列也呈现出城市温度不断增高的趋势。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成都市的实际情况为例,说明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导论。介绍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显著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聚集严重,而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温度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人口聚集对其增温影响的研究,对减轻或遏制城市温度不断升高的势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城市人口聚集的角度考虑其对气温增高的影响,更加接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增温问题的本质。第二章,人口聚集与城市增温。城市人口聚集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不同,城市人口聚集的特征也截然不同。当城市人口聚集到一定的阶段,人类活动就会影响到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环境。目前,环境质量、城市气温等问题渐渐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人口城市化进程下的人口聚集,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双向循环的典型特征。第三章,成都市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定量分析。成都市位于川西高原东部,成都平原腹地,历史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对几十年来成都市人口数据、城市温度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成都市的人口规模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当中,并且城市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最冷月的温度越来越高,而最热月的温度也远远的高出了历史最高气温,也就是说成都市出现了冷月不冷,热月炎热的现象,也体现出了成都市的城市温度不断攀升的趋势。第四章,成都市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计量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气温的影响,所以,选取的数据指标主要有两个目标方向,一个方向是体现城市人口聚集方面的变量指标;另外一个方向是反映城市气温变化的相关指标。在进行指标选取之后,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再通过现代计量研究方法,计算各人口指标因素对气候指标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相关计量结果,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第五章,人口聚集带来的城市增温问题的思考。成都市要实现降低人口城市化进程下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影响的目标,首先,需要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总量保持在与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程度之内,也就是将人口控制在适度人口规模范围内。同时加强市政建设,实现郊区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其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后,注重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的碳汇,营造低碳城市建设氛围。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分析了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并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成都市减轻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控制或缓解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带来的影响。针对成都市情况,提出以下两点注意事项:(1)成都市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中心区人口聚集现象严重,人口密度呈现增长趋势,且分布表现出圈层差异,内密外疏。一定时期内成都市人口将进一步向中心地区集聚,离市中心点不同距离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仍继续增大。成都市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政策和政府行为因素影响,可以通过调控产业布局、控制人口城市化进程等方式降低中心区人口聚集程度。使得未来成都市人口向郊区农村扩散,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速度将减缓,近郊区和远郊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分布向农村扩散,人口分布持续趋于均匀。(2)人口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聚集,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为了降低或消除成都市因人口聚集造成城市温度升高的影响,可以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碳汇量、打造零碳成都的城市品牌,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成都市温度不断升高的趋势。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3
1. 导论  13-23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17
    1.1.1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  14-15
    1.1.2 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  15-16
    1.1.3 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16-17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7-19
    1.2.1 人口聚集城市增温影响的国内研究  17-18
    1.2.2 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影响的国外研究  18-19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19-21
    1.3.1 研究方法  19-20
    1.3.2 研究思路  20-21
    1.3.3 研究假设  21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1-23
2. 人口聚集与城市增温  23-33
  2.1 城市人口聚集及其影响  23-27
    2.1.1 城市人口聚集定义  23-24
    2.1.2 城市人口聚集特征  24-25
    2.1.3 城市人口聚集的消极影响  25-26
    2.1.4 我国城市人口聚集原因及现状  26-27
  2.2 城市增温及其影响  27-29
    2.2.1 城市增温概述  27
    2.2.2 城市增温的影响  27-29
  2.3 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影响  29-33
    2.3.1 人口聚集对气温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9
    2.3.2 人口聚集影响城市增温的途径  29-31
    2.3.3 人口聚集影响城市增温的中介因素  31-33
3. 成都市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的定量分析  33-42
  3.1 成都市城市人口聚集  33-36
    3.1.1 成都市城市人口聚集过程  33-34
    3.1.2 成都市人口分布  34-35
    3.1.3 成都市城市人口聚集现状  35-36
  3.2 成都市温度变化情况  36-38
    3.2.1 成都市历史气温状况  36-37
    3.2.2 成都市温度变化研究现状  37-38
    3.2.3 成都市热岛效应  38
  3.3 成都市人口聚集对城市增温影响显著  38-42
    3.3.1 成都市人口聚集对城市温度的影响途径  38-39
    3.3.2 成都市人口聚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39-40
    3.3.3 二氧化碳对城市增温的影响  40-42
4. 成都市人口聚集对其增温的计量研究  42-54
  4.1 数据、指标的选取及模型建立  42-52
    4.1.1 人口聚集变量数据、指标的选取及处理办法  42-43
    4.1.2 城市气温变化相关数据、指标的选取及处理办法  43-45
    4.1.3 数据、指标的处理和筛选  45-47
    4.1.4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和分析  47-50
    4.1.5 单一回归方程的平稳性检验  50-52
  4.2 模型结果分析  52-54
5. 人口聚集带来的城市增温问题的思考  54-59
  5.1 适度人口城市化  54-55
    5.1.1 控制人口数量  54
    5.1.2 调整产业、市政设施布局  54-55
  5.2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55-59
    5.2.1 低碳城市建设  55-56
    5.2.2 低碳城市建设思路  56-57
    5.2.3 控制或减缓CO2的排放  57-59
6.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4
致谢  64-6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5

相似论文

  1. 试论鲁迅作品蒙古语译介及其影响,I210
  2. 中国城市化绩效问题研究,F299.2
  3.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I207.42
  4.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X826.03
  5.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创作中的女性主义影响研究,I207.25
  6. 高中音乐课程对学生人格素养养成的影响研究,G633.951
  7.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派对布鲁姆斯伯里的接受,I206.6
  8. 西安地区高校对城市网球项目发展的影响研究,G845
  9. 社会性别差异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影响研究,G633.91
  10. 物以载文—文字媒材对汉字艺术表现样式的影响研究,H12
  11. 长清矿区开采对黄河水利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研究,X820.3
  12. 莎士比亚对废名的影响研究,I207.42
  13. 元认知能力对化学样例学习的影响研究,G633.8
  14. 水产养殖区建设场地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研究及选址论证,F326.4
  15. 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F832.6
  16. 在自由与充沛的活力中翱翔,I106.2
  17. 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影响研究,F592.7
  18. 公务员工作压力对敬业度的影响研究,D630.3
  19. 高校团干部胜任力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297
  20. 论19世纪西方文学“自我分裂”人物母题的特殊类型,I10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口学 >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 > 中国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