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环腔共振模式的研究

作 者: 刘英杰
导 师: 赵海发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光学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环腔 共振模式 差分滤波器
分类号: O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通讯系统飞速增长的数据数据处理速度,日益受到当今电子与光学技术水平的根本制约。纳米量级的电子线路显现出固有的RC时间迟滞问题,而具有超大信息荷载能力的光子线路的尺寸却因为衍射极限的限制,只能达到微米量级。表面等离子体是一种在金属与绝缘介质界面传播的电磁模式。这种电磁模式实际上是光场与金属表面的电子耦合形成的一种自激振荡,最具特点的性质就是其波长总是小于光在介质中的波长,因而显示出独特的亚波长局域效应。在光频段成功的突破了衍射极限,实现了传统光学器件向亚波长尺度的跨越。在传统的硅基光子线路中,光学环腔作为一种基础器件单元应用十分广泛。基于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构造的金属环腔,以其尺寸小巧、结构紧凑,极有潜力成为新一代纳米集成光路的基本元器件。本论文针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MIM波导的环腔共振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模拟的各种金属环腔波导结构的电磁场分布,得到各种环腔结构的共振谱线,总结共振特性。得到影响环腔共特性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的范围和强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基于方形环腔的差分滤波器的共振特性,对比了L型转角方形环腔与弧型转角方形环腔共振模式,得到的各环腔共振谱线基本一致,说明环腔的共振模式与总体结构相关。(2)通过引入弧形转角结构,避免了L型转角产生的光波反射,消除了驻波模式,有利于能量传输。而且这种弧形转角结构在进行纳米刻蚀过程中,工艺要求较低,这一结论在工艺制作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针对圆环腔的共振模式进行了研究,可以发现圆环腔共振峰比较尖锐,滤波精细准确。这是圆环腔的一大优势。为提高圆环腔的耦合效率,提出了一种跑道形环腔结构,将方形环腔耦合率高的优点与圆环腔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滤波效果。(4)通过环腔的共振条件,讨论了不同圆环腔半径及宽度对共振模式的影响。因为环腔波导结构不同于直波导,因而表面等离子体波在其中的传播模式是不同的。说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MIM波导结构中的传播模式,主要取决于波导结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 论  9-15
  1.1 课题背景  9
  1.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研究起源及研究现状  9-11
  1.3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MIM波导的研究及意义  11-12
  1.4 基于MIM波导结构的金属环腔  12-14
    1.4.1 环腔谐振器简介  12-13
    1.4.2 基于MIM波导的金属环腔  13-14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2章 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基本理论  15-26
  2.1 引言  15
  2.2 金属的光学性质  15-18
    2.2.1 光波在导体中的传播  15-16
    2.2.2 金属介电常数的Drude模型  16-18
  2.3 金属表面等离子波基本理论  18-23
    2.3.1 表面等离子波的存在条件  18-21
    2.3.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四个特征参数  21-23
  2.4 MIM金属波导内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播模式  23-25
  2.5 本章小结  25-26
第3章 FDTD数值模拟方法  26-33
  3.1 引言  26
  3.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26-31
    3.2.1 FDTD差分公式及迭代公式  26-30
    3.2.2 数值稳定性分析  30
    3.2.3 吸收边界条件  30-31
  3.3 金属材料的FDTD仿真以及模拟软件的应用  31-32
  3.4 本章小结  32-33
第4章 几种方形环腔的共振模式研究  33-40
  4.1 引言  33
  4.2 直角转弯与弧型转弯波导结构的传输与损耗特性  33-34
  4.3 L型转角与弧型转角方形环腔共振模式对比  34-37
  4.4 双弧型转角方形环腔共振模式分析  37-38
  4.5 本章小结  38-40
第5章 圆环腔的共振模式研究  40-47
  5.1 引言  40
  5.2 各种弧形转角的透过率性质  40-41
  5.3 圆环腔共振模式分析  41-43
  5.4 环腔波导有效折射率分析  43-44
    5.4.1 环腔波导半径对有效折射率的影响  43-44
    5.4.3 环腔波导宽度对有效折射率的影响  44
  5.5 跑道型环腔共振模式特点分析  44-46
  5.6 本章小结  46-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3
致谢  53-54

相似论文

  1. 新体制低剖面天线研究,TN823.27
  2. 基于SPPs波导的光学特性研究,TN252
  3. 基于锥形微纳光管的亚波长聚焦及其应用的研究,TN25
  4. 过氧化氢定量释放及其与金属蛋白相互作用的SECM-SPR原位研究,R363
  5. 基于超连续谱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TN241
  6.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耦合的双带SERS基底的研究,O433.4
  7.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环的光学特性研究,TN25
  8. 金属—介质亚波长结构波导性质研究,TN929.1
  9. 银膜/增益介质界面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增益放大特性,O53
  10. 表面等离子体在金属—电介质—金属结构内的传输特性,TN25
  11. 环腔掺铒光纤激光器应用于气体传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TN248
  12. 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光学特性研究,TB383.1
  13.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对化学杀虫剂的生化效应研究,S482.3
  14. LINC零中频调制前端研制,TN761
  15. 基于波导耦合光栅的光学滤波器件,TN713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代谢组学及荷叶生物碱干预机制研究,R285.5
  17. 基于视频序列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TP391.41
  18. 动态图像序列的运动参数研究及应用,TP391.41
  19. 亚波长介质光栅的导模共振效应特性研究,O436
  20. 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R737.3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