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多源数据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作 者: 何昭霞
导 师: 杨存建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生物量 遥感地学因子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BP神经网络建模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森林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林业大县石棉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 5 TM影像、DEM地学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分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对遥感影像与DEM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林分数据进行配准,并对遥感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其次,选取小班内部均一,面积大于1公顷的小班作为本实验研究的样本,并且利用林分样本的属性数据蓄积量计算出各样本的生物量,并建立其GIS数据库。然后,计算地形校正前、经LRM模型地形校正后和经SCS模型地形校正后的植被指数、波段比值数据、缨帽变换数据和主成分变换数据,并对林分样本数据与遥感地学因子分别采用中心点采样、窗口采样和均值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最后,分析各遥感地学因子与样本生物量的相关性,并选取与样本生物量在0.05水平以上显著相关的各最优采样因子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BP神经网络建模对生物量进行拟合,比较各估算精度,最终确定各个树种组的估算模型,通过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桦木组估算时,BP神经网络建模时精度最高,其精度为75.9%;桤木组估算时也是BP神经网络建模时精度最高,其精度为73.5%;铁杉组估算时逐步回归法建模估算时精度最高,其精度为81.9%;软阔类组估算时BP神经网络建模时精度最高,其精度为63.8%;云南松组估算为BP神经网络估算时精度最高,其精度为73.8%;云杉组估算时也仍为BP神经网络估算精度最高,其精度为71.1%;冷杉组估算时为逐步回归法建模估算精度最高,其精度为60.1%;栎类仍为BP神经网络估算精度最高,其精度为70.7%。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16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9-11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1-13
    1.3.1 研究内容  11
    1.3.2 研究路线  11-12
    1.3.3 论文创新点  12-13
  1.4 研究区概况  13-16
第二章 数据获取和处理  16-24
  2.1 研究区数据的获取  16-18
    2.1.1 研究区遥感影像获取  16-17
    2.1.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17
    2.1.3 研究区DEM 数据的获取  17-18
  2.2 数据的处理  18-24
    2.2.1 遥感影像配准和裁剪  18-19
    2.2.2 遥感影像的地形校正  19-21
    2.2.3. 实验区样本小班的选取  21
    2.2.4 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产生生物量数据  21-22
    2.2.5 样本对应TM 数据及地学数据不同采样法  22-24
第三章 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间相关性分析  24-72
  3.1 遥感派生数据的提取  24-29
    3.1.1 植被指数  24-27
    3.1.2 比值波段的设置  27-28
    3.1.3 缨帽变换和主成分变换  28-29
  3.2 不同树种组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9-72
    3.2.1 桦木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7
    3.2.2 冷杉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7-42
    3.2.3 栎类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47
    3.2.4 桤木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7-52
    3.2.5 软阔类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2-57
    3.2.6 铁杉类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7-62
    3.2.7 云南松类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2-66
    3.2.8 云杉类组样本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6-72
第四章 生物量估算与检验  72-88
  4.1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生物量估算  72-75
  4.2 BP 神经网络估算不同树种组生物量  75-79
    4.2.1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76
    4.2.2 BP 神经网络建模数据准备  76-77
    4.2.3 BP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77-79
  4.3 模型精度检验  79-87
  4.4 小结  87-88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88-91
  5.1 本文主要结论  88-90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90-91
参考文献  91-96
致谢  96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4.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5.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6.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7.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8.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9.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10.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11.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2.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13.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4.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15.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16.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17. 能源微藻小球藻的污水培养条件研究,X173
  18. 石灰石湿法脱硫性能指标在线监测与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X701.3
  19.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20.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21.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