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太极拳的“无极之境”
作 者: 李宇飞
导 师: 刘云发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太极 无极 无极之境
分类号: G85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文化学及哲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太极”与“无极”的内在关系,透视出太极拳理论中“身本太极”与“心本无极”的思想,明确提出太极拳心法的终极指向----无极之境,并进一步阐释无极之境的内涵及其在太极拳表演、技击、养生三方面的应用。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太极”与“无极”的内在关系的梳理发现:“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高范畴,太极是混沌未分的万物之本原,是道之体;无极是无形无状、生生不息的原力,是道之用。“无极而太极”,即是道的体用不二之义。太极拳的身法本乎太极之理,太极拳的心法本乎无极之境。太极拳身法和心法的统一本乎“无极而太极”之义。所谓的“无极之境”,就是主体不断自觉追求“无”的实践过程中心灵超越所达到的境地。这个境界是主体在连续“无”的过程中产生并且随着修养功夫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持续的状态。太极拳表演风格符合于老子“上善若水”的价值取向;太极拳“舍己从人”、“以柔克刚”的技击原则,符合于老子“无为不争”的人生境界;太极拳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符合于老子“冲气以为和”的养生原理。太极拳的太极身法与无极心法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太极拳心法的无极之境,应当贯穿于太极拳练习的任何一过程中,最终达到“拳以合道”、“以拳入道”的最高境界。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前言 8-14 1.1 研究背景 8 1.2 研究意义 8-9 1.3 文献综述 9-14 1.3.1 哲学中太极、无极相关文献研究 9-12 1.3.2 太极拳中太极、无极相关文献研究 12-14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5 2.1 研究对象 14 2.2 研究方法 14-15 2.2.1 文献资料法 14 2.2.2 专家访谈法 14 2.2.3 逻辑分析法 14-1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5-33 3.1 太极拳“无极之境”的哲学基础 15-19 3.1.1 哲学中太极与无极关系的再认识 15-16 3.1.2 太极拳理论中太极与无极的应用 16-18 3.1.3 目前太极拳中对无极的理解 18-19 3.2 太极拳“无极之境”的内涵 19-23 3.2.1 无极之境的概念界定 19-20 3.2.2 《道德经》对无极之境的阐释 20-21 3.2.3 太极拳名家对无极之境的感受 21-22 3.2.4 太极拳练习者对无极之境的感受 22-23 3.3 太极拳“无极之境”的展开 23-33 3.3.1 “上善若水”的太极拳表演风格 23-26 3.3.2 “无为不争”的太极拳技击原则 26-28 3.3.3 “冲气以为和”的太极拳养生原理 28-33 4 结论与建议 33-34 4.1 结论 33 4.2 建议 33-34 参考文献 34-35 致谢 35
|
相似论文
-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B244
- 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B26
- 太极拳运动促进长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852.11
- 太极拳在新疆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现状及前景研究,G852.11
- 太极拳运动对60-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G852.11
-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G852.11
- 朱子之“理”的形上诠释,B244.7
- 努尔哈齐与皇太极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K249
- 太极拳运动与团体认知辅导的心理干预效果比较,G852.11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骨量和骨代谢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G852.11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G852.11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52.11
- 太极拳锻炼的口述历史研究,G852.11
- 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赛事组织与传播研究,G852.11
- 明清时期“喜相逢”纹样艺术符号研究,J522
- 中国英语媒体话语中的文化制衡,H315
- 太极拳与围棋攻防变化的比较研究,G852.11
- 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安民警教育培训,G852.11
- 社区中老年人太极拳锻炼时段选择的研究,G852.11
- 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G852.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拳术 > 太极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