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煤层层间滑动构造发育规律及定量化评价研究

作 者: 乐琪浪
导 师: 杨为民;陈萍
学 校: 安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层滑构造 分布规律 薄煤带 组合方式 定量评价 潘集矿区
分类号: P61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层滑构造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常造成煤层厚度的突然变化,甚至形成无煤区,严重影响煤矿生产。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顶底板凹凸变化,且在层滑构造附近煤层顶板破碎,应力集中,瓦斯涌出异常,威胁矿井安全。因此,研究潘集一矿11-2煤层层滑构造发育规律,探讨其与煤层薄化带及构造煤的关系,首次运用其分布规律开展地质预测预报,对矿井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对潘集一矿主采煤层11-2煤薄化带及其增厚带的展布方向和幅度变化,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特征和分布,分析矿区构造煤类型,发育位置及其厚度,分析研究层滑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探讨其与构造煤的关系。分析总结11-2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型式,讨论其与矿区层滑构造的关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矿区层间滑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并取得了以下认识:(1)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类型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以断裂式层间滑动形式为主,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2)11-2煤层中层滑构造表现特征为层间滑动、揉皱破碎、伴生断裂构造、穿刺构造、煤层剥蚀、波状折曲、煤层增厚薄化、岩层煤层错动、劈理构造等。(3)依据钻孔资料煤层厚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潘一矿区11-2煤可划分为19个煤层薄化带,薄化带展布基本垂直于层间滑动的方向,从发育程度上来看,中部层滑构造相比于西部发育,主要是由于中部构造较复杂,显示了层滑构造与矿区的构造具有相对应、相伴生的关系。薄煤带的划分为矿区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有益指导。(4)11-2煤层的构造煤类型主要为Ⅱ类和Ⅲ类,主要集中在煤层底部,对矿区煤层底板造成较严重破坏。矿区主要发育断裂式层滑构造,造成煤层揉皱破碎较少。矿区中西部构造煤具有深部比浅部强烈,东部为矿区未开采区,浅部相比于深部较发育,深部构造煤不发育。(5)潘集矿区11-2煤顶底板岩性组合方式有9种类型,当矿区煤层顶底板组合方式为老顶+煤层+直接底型、复合顶板+直接顶+煤+直接底型和直接顶+煤+直接底型时较易发生层间滑动。煤系地层顶底板组合方式对层滑构造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是发生层间滑动的先决条件。(6)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取煤层层滑断层密度、煤层异常指数、断层密度、断层的强度指数、构造煤的发育强度指数、岩层组合关系量化参数6个评价指标对潘集一矿11-2煤层滑发育程度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所得评价结果与矿区生产实际揭露位置较相符合,可以为未开采区生产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6
引言  16-17
1 绪论  17-25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1.2 层滑构造研究现状  17-22
    1.2.1 层滑构造研究方面  17-19
    1.2.2 矿井地质构造定量评价研究方面  19-22
  1.3 研究内容及采取的技术路线  22-23
    1.3.1 研究内容  22-23
    1.3.2 技术路线  23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23-25
2 潘一矿区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  25-39
  2.1 自然地理  25
  2.2 矿区地层及煤系地层  25-27
    2.2.1 矿区地层  25-26
    2.2.2 煤系地层  26-27
  2.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7-29
    2.3.1 矿区含水层系统  28
    2.3.2 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8-29
  2.4 潘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29-39
    2.4.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9-30
    2.4.2 潘一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30-39
3 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特征  39-61
  3.1 矿区层滑构造总体特征  39
  3.2 11-2煤层滑构造基本特征  39-57
    3.2.1 西部层滑构造发育特征  40-48
    3.2.2 中部层滑构造发育特征  48-56
    3.2.3 东部层滑构造发育特征预测  56-57
  3.3 11-2煤层层滑构造类型  57-61
4 层滑构造的分布发育规律研究  61-111
  4.1 11-2煤层构造煤的分布发育特征  61-70
    4.1.1 11-2煤构造煤的物性特征  61-62
    4.1.2 11-2煤中构造煤的判识  62-63
    4.1.3 11-2煤构造煤类型  63-67
    4.1.4 11-2煤构造煤厚度变化特点  67-70
    4.1.5 11-2煤构造煤分布发育及分区  70
  4.2 11-2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70-92
    4.2.1 11-2煤东部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70-75
    4.2.2 11-2煤中部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75-80
    4.2.3 11-2煤西部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80-87
    4.2.4 11-2煤层薄化带特征及其规律  87-92
  4.3 11-2煤层滑构造的分布发育规律  92-95
    4.3.1 11-2煤中构造煤与层滑构造之间关系  92-93
    4.3.2 11-2煤厚度变化与层滑构造关系  93
    4.3.3 11-2煤未开采区预测分布  93-94
    4.3.4 11-2煤层滑构造分布发育规律  94-95
  4.4 11-2煤层岩性组合特征及对层滑构造的控制作用  95-111
    4.4.1 11-2煤顶底板岩性发育特征  96-97
    4.4.2 11-2煤顶底板岩性组合特征  97-101
    4.4.3 11-2煤煤层顶板岩层物理力学性质  101-107
    4.4.4 11-2煤顶底板岩性组合对层滑构造的控制作用  107-111
5 矿井层滑构造的定量分析评价  111-125
  5.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111-113
    5.1.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  111
    5.1.2 矿井层滑构造定量评价的地质依据  111-112
    5.1.3 矿井层滑构造定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112-113
  5.2 矿井层滑构造定量评价的技术要点  113-114
    5.2.1 单元划分方法  113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3
    5.2.3 指标数据的统计与预测  113
    5.2.4 矿井层滑构造级别的划分  113-114
  5.3 评价因素集—层滑构造评价指标的确定  114-115
  5.4 评价因素权重集的确定  115-116
  5.5 评语等级及其指标对应取值的确定  116
  5.6 隶属函数的建立  116-117
  5.7 综合评价方法及结果  117-125
    5.7.1 综合评价方法  117-119
    5.7.2 11-2煤层滑构造定量评价指标统计  119-121
    5.7.3 11-2煤层滑构造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121-122
    5.7.4 11-2煤层滑构造评语等级及其指标对应取值的确定  122
    5.7.5 11-2煤层滑构造评价结果  122-123
    5.7.6 11-2煤未开采区层滑构造的预测  123-125
6 结论和建议  125-128
  6.1 主要成果和认识  125-127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27-128
参考文献  128-133
致谢  133-134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34

相似论文

  1.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2.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部分对比研究,G633.3
  3.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及附近断块断层封堵机理研究,P618.13
  4. 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Q948
  5. 青岛崂山区北宅、王哥庄、沙子口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P642
  6. 宁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P694
  7.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R259
  8. 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调查研究,R271.9
  9. 青岛军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F592.7
  10.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及规律研究,P642.22
  11. 基于GIS的武夷山区植被分布与环境梯度关系分析,Q948
  12. 东辛复杂断块剩余油富集模式及挖潜技术应用研究,TE327
  13. 怒江水电开发对当地人地关系的影响研究,F426.61
  14. 冠心病火邪热结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R259
  15. 《新编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研究,H141
  16. 日照市城区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与时空分异规律研究,F301.2
  17. 龙虎泡油田萨葡油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18. 齐家—古龙地区向斜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19. 高强微膨胀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质边坡中应用的受力机理研究,TD353.6
  20. 新型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TQ529.2
  21. 青岛市快速路交通噪声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U491.9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