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作 者: 周娜
导 师: 潘林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农村劳动力 流动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省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家政策倾斜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由世界发达国家高梯度产业经济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中西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已远高于内陆省份,区域间经济发展已呈现不平衡的状况,并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梯度特征。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吸收中西部廉价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厂商的不断增加,导致东部沿海地区拥挤程度不断加剧,直接引起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同时由于资源、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将昔日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梯度经济区,为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腾出空间,让出资源,缓解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日趋紧张的人口、环境和资源压力,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则为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契机,为提升工业化水平提供了最现实的途径。因为资本积累的不足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障碍,若仅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达到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快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进程,现实的选择就是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从东部直接输入资本,来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将从东部地区引进的资本、技术与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将中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融入到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体系之中,培育出新的增长极,进而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为缓解“三农”问题创造条件。由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本文便将两者结合起来,从产业转移的视角来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已是必然趋势,但是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尚未到来。其原因:尽管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禀赋,良好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及劳动力优势,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带动就业结构调整,从而扩充就业容量,最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另外由于当地就业机会的增加,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还将推动中西部劳动力就近转移,改变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已大量流入东部地区使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延长,加上东部地区政府担心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引起当地经济倒退及企业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我国现阶段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尚未到来。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农民工的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之上,提高东部地区的用工成本,使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将中西部打造成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国家可以从宏观层面上给予引导和调控,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限制,迫使其在产业转移和就地升级转换之间做出选择,为东部地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腾出资源,也为中西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对于中西部地区内部无序竞争问题,国家可以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优势,制定相应的产业承接规划,同时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9-10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0
  1.3 论文框架和内容  10-11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  11-1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2-19
  2.1 城乡收入差距论  12-14
  2.2 非农产业就业容量论  14-15
  2.3 农民工工资论  15-16
  2.4 个体特征论  16-17
  2.5 家庭因素论  17
  2.6 户籍制度论  17-19
第三章 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  19-22
  3.1 产业转移的概念  19-20
  3.2 产业转移的理论  20-22
第四章 我国产业转移现状及特征分析  22-28
  4.1 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已成趋势  22-23
  4.2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尚未到来  23-26
  4.3 中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具有优势  26-28
    4.3.1 资源禀赋较好  26
    4.3.2 产业基础良好  26
    4.3.3 区位优势极佳  26-27
    4.3.4 人口多市场广  27-28
第五章 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28-39
  5.1 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  28-35
  5.2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35-39
第六章 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9-51
  6.1 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  39-44
    6.1.1 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利于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  39-43
    6.1.2 产业转移能够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能力  43-44
  6.2 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4-48
    6.2.1 产业转移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44-46
    6.2.2 产业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46-48
  6.3 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48-51
    6.3.1 劳动力流动对GDP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8-49
    6.3.2 农民工是城镇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9
    6.3.3 农民工促进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49-51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51-55
  7.1 研究结论  51
  7.2 政策建议  51-55
    7.2.1 提高农民工工资,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  52
    7.2.2 努力将中西部打造成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52-54
    7.2.3 国家要从宏观层面上给予引导和调控  54-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9

相似论文

  1.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4.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5. 动静脉足泵对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R445.1
  6. 科技产业转移中的公众社会行为研究,G322
  7.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动因研究,F249.2
  8. “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F273.1
  9.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267.2
  10. 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治理效应,F224
  11.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研制及活性氧检测研究,O657.1
  12. 进城务工80后青年融入城市生活对策研究,F249.2
  13. “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D412.6
  14. 我国当前时期通货膨胀研究,F224
  15. 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49.27;F127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以潍坊为例,F323.6
  17. 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575.2
  18. 社会转型期流动儿童社会化偏差问题研究,B849
  19. 产业转移背景下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对策研究,F127
  20. 流动的传承,J632.31
  21. 硅基正弦波纹微通道内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研究,TK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