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引信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设计及数值分析

作 者: 张亚东
导 师: 聂伟荣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引信电源 气动 压电效应 悬臂梁
分类号: TJ430.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引信小型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其小型化电源技术,特别是引信小型物理电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引信射流发电机的能量来源为弹道气动能,它能够全弹道给引信电路供电,并且保证弹丸的勤务处理安全性;此外,它还可以为某些弹种引信提供解除保险的第二环境信息。但传统的射流发电机体积大、重量大,使用范围有限。本文结合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弹道气动能发电的微型引信物理电源方案。首先结合课题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引信气动技术、现代引信对物理电源的要求以及MEMS能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其次介绍了射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弹丸头部气流环境,以及振动能转化原理和压电材料的发电特性等;结合引信电源的战术技术要求、压电材料的发电特性及MEMS技术特点,设计了一种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结构,并对10mm×6mm×1.5mm的结构在亚音速的入口流速下(取100m/s)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数值仿真,得到其比功率为0.134mW/cm3,研究了其能量采集电路,结果表明该微型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能量大小以及响应时间等可以满足引信电路的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分别设计了该射流压电发电装置中压电膜片和谐振腔体的MEMS加工工艺流程。以上对该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原理的分析和特性的仿真、计算研究等得出的初步结论,为引信微型射流压电发电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1. 绪论  7-14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7-8
  1.2 引信气动技术现状和发展  8-9
  1.3 现代引信电源的发展  9-10
    1.3.1 引信物理电源的种类和特性  9
    1.3.2 现代引信对电源的要求  9-10
  1.4 MEMS技术应用  10-12
    1.4.1 MEMS技术的发展概述  10-11
    1.4.2 MEMS能量采集技术  11-12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14
2. 射流压电发电机工作原理及其气流环境分析  14-24
  2.1 射流发电机  14-15
    2.1.1 射流发电机工作原理  14-15
    2.1.2 射流发电机的应用  15
  2.2 弹丸头部激波现象分析  15-18
  2.3 空气射流激振原理  18-21
    2.3.1 旋涡脱落与涡激振荡  18-21
    2.3.2 谐振器效应  21
  2.4 流体动力型声波发生器  21-23
  2.5 本章小结  23-24
3. 微型压电振动发电装置的理论分析  24-34
  3.1 振动能转换的原理模型  24-25
  3.2 压电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国内外研究现状  25-27
  3.3 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  27-30
  3.4 悬臂梁式压电振子  30-33
    3.4.1 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的电能输出公式  30-32
    3.4.2 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的频率特性  32
    3.4.3 压电材料的最佳粘贴位置  32-33
  3.5 本章小结  33-34
4. 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设计与数值仿真  34-53
  4.1 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结构设计  34-35
  4.2 弹丸头部气流环境的仿真验证  35-37
  4.3 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数值仿真分析  37-43
    4.3.1 发电装置的单向流固耦合  37-39
    4.3.2 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  39
    4.3.3 发电装置的流固双向耦合流程  39-43
  4.4 射流压电发电装置各参数对压电振子振幅的影响  43-45
  4.5 微型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  45-49
    4.5.1 压电膜片基板厚度比选择  45-46
    4.5.2 压电膜片的压电耦合分析  46-47
    4.5.3 压电膜片模态和谐响应分析  47-49
  4.6 能量采集基础  49-52
  4.7 本章小结  52-53
5. 射流压电发电装置的工艺技术研究  53-60
  5.1 MEMS加工工艺介绍  53-56
  5.2 压电膜片的MEMS工艺过程  56-58
  5.3 谐振腔体的MEMS工艺过程  58-59
  5.4 本章小结  59-60
6. 总结与展望  60-62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60-61
  6.2 后续工作展望  61-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7
附录  67

相似论文

  1. 开关阀控气缸模型及PWM控制系统的研究,TH138
  2.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3. 变轴向间隙对采用直、弯静叶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
  4.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5.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6.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7. 考虑碰撞和限位作用的三跨悬臂梁桥地震反应分析,U442.55
  8. 高速受电弓气动补偿控制的研究,U264.34
  9. 汽车轮毂裂纹检测台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U467.4
  10. 驱动感知一体化的混合式微力传感器设计,TP212
  11. 装有纵向涡流产生器的矩形微通道内的传热与流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TK124
  12. 基于压电臂梁的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研究,TM919
  13. 夹杂在压电材料中的迁移及对压电材料蠕变特性的影响,O346.1
  14. 非定常气动力的结构动力学辨识方法,O342
  15. 低压轴流风机的气动设计及性能分析,TH432
  16. 微悬臂梁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TH703
  17. 弹性基体微固体模态陀螺的关键技术研究,V241.5
  18. 引信气流振动压电发电机功率校正增能技术,TM31
  19. 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V211.4
  20. 骨逆压电效应的实验研究,O482.41
  21. 活塞排气气动发动机仿真分析研究,TK40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