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加快推进和县工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作 者: 宫能泉
导 师: 高茜;吴桂林;孙重文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工业化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贸易结构
分类号: F4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贸易与工业化是相互加强的。贸易使各国能在工业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业各分部门间,甚至越来越多地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实行专业化。对外贸易促进技术发展和工业生产,反过来新技术的出现确定了专业化格局和贸易格局,为工业化铺平了道路。2010年,安徽和县的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90%以上,然而参考经典理论对和县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建立的工业园区如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乌江工业园、沈巷工业园尚处于初创阶段,各乡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板块经济没有发挥效用。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根据近十年的相关数据,从和县的工业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县的工业化与对外贸易有很强的相关性,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工业化进程,出口比进口跟区域内经济联系更紧密,出口贸易比进口贸易对区域内产业增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省直建园区之一,和县必须抓住时机,积极发挥对外贸易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提高工业化水平。十一五期间,和县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基本保持增长。对外贸易总量排名自2005年起达到并保持了巢湖市第一的地位;至2010年,和县利用外资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县级第一位。然而综合当地的外贸产品结构和企业发展状况,和县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缺失,高新技术不高,行业结构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外贸产品未能突出自身应有的优势和特色,各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经营能力有重大缺陷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其对外贸易无法发挥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工业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如广东模式、山东模式、闽南模式以及九十年代以后的江浙模式,从对外贸易的视角,提出和县应强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服务型政府职能,实现产业承接的反梯度推移,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外贸企业人才培养以及推行品牌战略,以此推动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加快和县工业化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6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3
    1.3.1 主要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
    1.3.3 创新点  13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16
    1.4.1 工业  13-14
    1.4.2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14-16
2 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关理论  16-22
  2.1. 工业化主要理论  16-19
    2.1.1 霍夫曼定理  16-17
    2.1.2 二元经济理论  17-18
    2.1.3 钱纳里模型  18-19
  2.2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19-22
    2.2.1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要件——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  20
    2.2.2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战略  20-22
3 和县工业化发展与对外贸易状况  22-30
  3.1 和县工业化发展的背景  22-23
  3.2 和县工业化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  23-26
    3.2.1 和县工业发展概况  23-24
    3.2.2 和县工业化发展阶段——基于经典理论的判断  24-26
  3.3 和县对外贸易状况  26-27
  3.4 对外贸易与和县工业化进程的相关性分析  27-29
    3.4.1 工业与对外贸易的回归分析  28-29
    3.4.2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29
  3.5 实证研究结论  29-30
4 和县外贸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0-39
  4.1 和县外贸企业简况及外贸结构  30-32
    4.1.1 外贸企业简况  30-31
    4.1.2 和县外贸结构  31-32
  4.2 出口产品结构问题分析  32-34
    4.2.1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33
    4.2.2 技术密集型产品缺失,高新技术不高  33-34
  4.3 行业结构分析  34-37
  4.4 企业经营分析  37-38
    4.4.1 资金问题  37-38
    4.4.2 创新和人才问题  38
  4.5 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38-39
5 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推动和县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39-48
  5.1 国内利用对外贸易发展工业化的模式与经验借鉴  39-42
    5.1.1 发展模式分析  39-42
    5.1.2 经验借鉴  42
  5.2 对策建议  42-48
    5.2.1 强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42-43
    5.2.2 增强服务型政府职能  43-46
    5.2.3 实现产业承接的反梯度推移  46
    5.2.4 发展县域循环经济  46-47
    5.2.5 加强外贸企业人才培养  47-48
    5.2.6 推行品牌战略  48
结束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5
致谢  5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

相似论文

  1.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2. 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研究,F427
  3. 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服务建筑标准化设计研究,TU248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6;F752.6
  5. 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珠三角中小城市旧村居改造研究,TU984.114
  6.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F832.6;F224
  7. 宿迁市实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F427
  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I561
  9. 汇率波动率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从国际贸易壁垒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区域分布,F741.2
  11. 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F224
  12. 蒙中贸易结构及互补性分析,F752.7
  13. 重庆市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渠道的分析,F121.3;F224
  14. 企业家才能对工业化水平的影响研究,F424
  15. 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F299.2
  16. 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研究,F127
  17. 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TU984.114
  18. 基于工业化时期猪肉消费约束的生猪产业的整合研究,F326.3
  19. 肉荚云实(Caesalpinia digyna)产业化及中国云实属(Caesalpinia Linn.)植物的研究,S567.239
  20. 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F249.2;F424
  21. FDI对江西贸易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F752.8;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地方工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