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哲学视角下陆源污染问题研究

作 者: 车鸣
导 师: 任秋娟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陆源污染 生态环境 哲学思想 海洋经济
分类号: X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迫切性问题、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渊源。现阶段陆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阻碍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问题,对陆源污染的有效处理迫切需要哲学的指导。不能从哲学的高度探究陆源污染的原因,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陆源污染问题,这样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现阶段,我国陆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表面上原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的,但是其深层的根源包括许多哲学问题,主要在于错误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例如:一是人类中心主义生产观,这种价值观更加强调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一切生产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盲目的进行生产活动。这种生产观指导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必然对海洋环境产生掠夺式的破坏,造成陆源污染,从而使得陆源污染问题变得严重;二是形而上学的科技观,科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有利保障。但是在发展过程为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盲目依靠科技,形成简单形而上学的科技观,缺少生态技术的补充,无法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产生陆源污染问题;三是功利主义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理念就是经济增长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基本尺度,从而造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短期内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陆源污染问题。既然从哲学层面挖掘出了陆源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那就应该从哲学上寻求解决之道。首先,推行生态化的生产观,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使得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考虑生产行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不和谐的生产行为,解决陆源污染问题;其次是推行绿色的科技观。这主要是更加注重生态科技的应用,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科技应用中,整个的技术应用、生产过程更加体现生态保护的基本特征。因为生态技术的补充,在应用科技的过程中既不损害社会环境,又能充分的发挥作用,从而对陆源污染产生的源头方面进行必要的防治。最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自然的可持续性”,经济与社会应当共同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保障社会的科学进步。陆源污染不仅影响我们当代生存环境,也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从全方位出发,多措并举,有效的解决陆源污染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导言  9-13
  一、选题的由来  9-10
  二、研究文献综述  10-13
第一章 当前我国陆源污染问题的总体概况  13-19
  第一节 陆源污染问题的定义及成因  13-15
    一、陆源污染的定义  13
    二、陆源污染问题的主要成因  13-15
  第二节 我国陆源污染问题现状  15-19
    一、我国陆源污染问题现状  15-17
    二、我国陆源污染整治工作的成效  17-19
第二章 从哲学理论中寻找陆源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  19-27
  第一节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产观  19-22
    一、人类中心主义生产观的内涵  19-20
    二、人类中心主义生产观的生态误区  20-21
    三、人类中心主义生产观对陆源污染的影响  21-22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科技观  22-25
    一、形而上学科技观的内涵  22-23
    二、形而上学科技观的生态误区  23-24
    三、形而上学的技术观对陆源污染的影响  24-25
  第三节 功利主义的发展观  25-27
    一、功利主义的发展观的概述  25
    二、功利主义的发展观对陆源污染的影响  25-27
第三章 哲学理论中的陆源污染问题解决之道  27-42
  第一节 构建和谐可循环的生态生产观  27-30
    一、生态生产观的内涵  27-28
    二、生态生产观在治理陆源污染问题上的要求  28-29
    三、生态生产观对解决陆源污染的应用  29-30
  第二节 确立绿色的科技观  30-35
    一、绿色科技观的内涵  30-31
    二、绿色科技观对解决陆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31-32
    三、绿色的科技观对解决陆源污染应用  32-35
  第三节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5-42
    一、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35-36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优势  36-38
    三、针对陆源污染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8-42
结束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2.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3.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X321
  4.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5. 生态政治研究,X321
  6.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7.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8. 渤海湾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F426.22
  9.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F301
  10. 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F205
  11. 亲水·空间·融合,TU984.18
  12. 甘肃省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C964.2
  13. 基于FCM的利益相关者认知下煤矿区生态风险管理,X322
  14. 浙江省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F127
  15. 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验收方法研究-以舒兰吉辉矿业有限公司为例,X328
  16. 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研究,C913.3
  17. 近15年伊通河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的生态环境意义,P901
  18. 城市滨水空间合理开发的规划研究,TU984.18
  19.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农地流转的管理,F301
  20. 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可持续开发与应用,TU564
  21. 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我国政府职能研究,F20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