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当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及构建

作 者: 董洪文
导 师: 王树松
学 校: 齐齐哈尔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哲学基础 构建
分类号: B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始积极地探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于是,对文明发展的探讨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工业文明衰败之日,正是生态文明兴起之时。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力量,已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特别在中国,生态文明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文明成分和主要推动力量,是人类在新时代面对深重的生态危机和对传统文明发展模式做出深刻反思之后所选择的一种新的文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正是以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恢宏视角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道德评价。因此,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将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轴心,通过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阐述,追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弊端,并在对其进行一系列反思的基础上,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形态—生态文明的界定、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构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从哲学世界观、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结合的视角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洞悉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并分析了其对生态文明构建的现代价值;同时深入研究和反思了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学思想,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学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从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三个维度对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3
第一章 生态文明的理论界说  13-18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  13-15
    一、 原始文明时期  13
    二、 农业文明时期  13
    三、 工业文明时期  13-14
    四、 生态文明时期  14-15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界定和内涵  15-18
    一、 生态文明的界定  15-16
    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  16-18
第二章 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意义  18-28
  第一节 中西方古代哲学家的生态思想  18-21
    一、 古希腊朴素的生态观  18-19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19-20
    三、 对古代生态观的评析  20-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观  21-24
    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及对自然环境危机的警告  22-23
    二、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的批判  23-24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24-28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揭示  25-26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分析  26-28
第三章 生态价值观及其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作用  28-38
  第一节 生态价值观的历史演化  28-32
    一、 原始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28-29
    二、 农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29-30
    三、 工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30
    四、 生态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30-32
  第二节 生态价值观的内涵  32-35
    一、 生态价值观的伦理学基础  32-33
    二、 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33-35
  第三节 以生态价值观构建生态文明的原则  35-38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35
    二、 主张认识的整体性  35-36
    三、 重视系统的关联性  36
    四、 倡导发展的协调性  36-38
第四章 生态思维方式及其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作用  38-54
  第一节 生态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38-46
    一、 生态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  38-40
    二、 生态思维方式的内涵  40-46
  第二节 生态思维方式的功能与作用  46-54
    一、 生态思维方式的功能  46-49
    二、 生态思维方式的作用  49-54
结论  54-55
注释  55-60
参考文献  60-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3.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5.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G258.6
  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7. 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X2
  8.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G633.91
  9.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G633.8
  10. 山水精神,J213
  11.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研究,G647.38
  12.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模式构建,G652.0
  13.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925.2
  14. 黄骅市生态用地空间效益分析与系统构建,P90
  15.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选择,X2
  16. 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I206.7
  17. 调解的类型化研究及规制,D925.1
  18.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探析,D925.2
  19. 中国水电八局人才流失的应对与防控体系构建研究,F426.91;F426.61
  20. 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926.8
  21.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