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成县近十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作 者: 龚士东
导 师: 陈长青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动态分析 文成县
分类号: X1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足迹,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计量的一种可操作的测定方法。随着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越来越重视,作为生态经济学和环境承载能力问题研究指标的生态足迹概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采取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化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的消费与供给,标准化处理后折算为一定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需求(生态足迹)与供给(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分析这种供需状况,定量判断区域过去或现在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文成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加大,建设用地不断增多,耕地面积日趋缩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县域生态环境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以文成县为例,立足该县近十年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抓住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等重点生态足迹基础指标,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模型,逐一进行动态分析,并对未来10年生态足迹做出相应预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生态足迹需求来看,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5918ha上升到2009年的0.6352ha,增加了7.33%。2、从生态承载力来看,文成县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不大,总体上来看,2000至2009年间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0.6189ha降到2009年的0.5281ha,减少了14.67%。3、从生态赤字来看,生态足迹供给增加较缓慢,满足不了逐年增加的生态足迹需求,从而使生态足迹赤字有逐年攀升的趋势。4、从未来10年预测来看,文成县生态承载压力将越来越大,2019生态赤字将达1.4335ha。因此,文成县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尤其显得重要,如整治重点区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人民生活品位,等等。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前言  9-17
  1.1 选题背景  9-10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0-16
    1.2.1 生态足迹理论  10-12
    1.2.2 国外生态足迹研究  12-14
    1.2.3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  14-16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17-21
  2.1 研究区域  17
  2.2 研究方法  17-18
  2.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8-21
    2.3.1 主要内容  18-19
    2.3.2 技术路线  19-21
第三章 文成县生态足迹指标与计算方法  21-27
  3.1 生态足迹指标  21-22
    3.1.1 基础指标  21
    3.1.2 均衡因子  21-22
    3.1.3 产量因子  22
    3.1.4 生物多样性  22
  3.2 生态足迹的模型  22-23
    3.2.1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22-23
    3.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23
  3.3 生态足迹模型延伸分析  23-27
    3.3.1 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点  23-24
    3.3.2 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  24-26
    3.3.3 构建文成县生态足迹评价指标体系  26-27
第四章 文成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27-51
  4.1 文成县区域情况  27-37
    4.1.1 地理位置  27
    4.1.2 地貌与气候  27
    4.1.3 动植物资源  27-28
    4.1.4 土壤矿产  28
    4.1.5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8-33
    4.1.6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十年变化情况  33-35
    4.1.7 文成县区域条件和发展的特殊性评价  35-37
  4.2 文成县2000年至2009年生态足迹动态核算分析  37-51
    4.2.1 文成县生态足迹计算  37-41
    4.2.2 文成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  41-43
    4.2.3 文成县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  43-44
    4.2.4 文成县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分析  44-48
    4.2.5 文成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分析  48-51
第五章 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足迹预测  51-59
  5.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足迹预测  51-53
    5.1.1 文成县生态足迹人口指标预测  51-52
    5.1.2 文成县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52
    5.1.3 文成县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  52-53
    5.1.4 小结  53
  5.2 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53-59
    5.2.1 生态足迹  54
    5.2.2 生态承载力  54
    5.2.3 生态环境  54-55
    5.2.4 产业结构  55-56
    5.2.5 科技含量  56
    5.2.6 生活品位  56-59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与讨论  59-61
  6.1 主要结论  59-60
  6.2 讨论与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2.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3. 长春岭地区长109区块开发动态分析,TE331
  14.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15. 辉发河梅河口市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X522
  16.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TH222
  17.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R197.1
  18.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9.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20. 新疆兵团新型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F299.27
  21. 轧机弯辊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开发,TG334.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