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适合安徽茶区条形乌龙茶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作 者: 江山
导 师: 方世辉; 宁井铭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茶学
关键词: 条形乌龙茶 杀青 揉捻 干燥 焙火 品质
分类号: TS27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乌龙茶以其精湛独特的加工技艺,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闽北制法的条形乌龙茶以其“条索紧结,色泽乌褐,香气高而持久”的品质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兴起消费热潮。安徽产茶历史悠久,茶区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长期以来,安徽主要生产绿茶,其次是红茶和黄茶。由于春茶后期和夏、秋茶鲜叶生产红、绿茶品质较差,售价低,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无利可图,因此,很多地方不采夏、秋茶,茶叶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为了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泾县、宁国、潜山等十几个县开始生产闽南制法的颗粒形乌龙茶,闽北制法的条形乌龙茶生产在泾县才刚刚起步,因此,急需研究适合安徽茶鲜叶特点的条形乌龙茶加工技术,优化工艺参数,供生产中参考。本文从闽北乌龙茶工艺的萎凋做青方式、杀青程度、揉捻压力及揉捻时间、毛火温度、足火温度、焙火温度和焙火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萎凋做青方式:取同一批鲜叶,分成2份,一份进行晒青后做青(摇青机摇青和做青室摊放交替进行),一份采用综合做青机萎凋做青,然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毛茶。探讨晒青后做青与综合做青机做青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青后做青的条形乌龙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TF、TR、儿茶素总量比综合做青处理高,但感官品质综合得分差异不大。2、杀青程度:取同一批综合做青叶,分成3份,进行不同程度的杀青处理,即嫩杀青、中度杀青、老杀青,失水率分别约为12%、18%、24%,然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毛茶。探讨不同杀青程度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茶嫩杀青处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低,但综合品质最优,毛茶香气较高长,有闽北乌龙茶香气,滋味尚醇。3、揉捻压力:取同一批杀青叶,设置2个揉捻压力处理,即中压揉捻、重压揉捻,然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毛茶。研究不同揉捻压力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压揉捻处理保留了更多的水浸出物,酯型儿茶素向非酯型儿茶转化更多。并且中压揉捻处理的条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都较重压揉捻处理的好,综合感官品质最优。4、揉捻时间:取同一批杀青叶,趁热用中压揉捻,秋茶分别揉捻6min、8min、10min,夏茶揉捻4min、6min、8min,然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毛茶。探讨不同揉捻时间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茶以适中时间揉捻,即秋茶揉捻8min、夏茶揉捻6min处理的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低,滋味等比其它两个处理协调,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但秋茶揉捻6min处理和揉捻8min处理差异不显著。5、毛火温度:将同一批揉捻叶分成3份,分别以低温毛火(110~120℃)、中温毛火(130~140℃)、高温毛火(150~160℃)烘焙至七成干,然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毛茶。研究不同毛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茶高温毛火处理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香气指数(FI)最小,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但夏茶高温毛火处理与中温毛火处理感官品质综合得分差异不大,在生产上秋茶选择高温毛火干燥,夏茶选择中温毛火干燥。6、足火温度:取摊凉后的毛火叶,分成3份,分别以低温足火(70~80℃)、中温足火(90~100℃)、高温足火(100~110℃)烘至足干。探讨不同足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茶不同的足火温度处理之间相比,综合品质均以低温足火处理最优,综合得分分别为83.30和83.55,其次为中温足火处理,高温足火处理品质最差。7、焙火温度:取同一批足干样,分成3份,分别用低温(110~120℃)、中温(120~130℃)、高温(130~140℃)焙火。研究焙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夏、秋茶各焙火温度处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和多糖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中温焙火的香气指数比高温和低温处理分别高43.48%,21.74%。就综合得分来看,夏、秋茶都以中温焙火处理最佳,品质得分分别为84.10、85.90。8、焙火时间:取同一批拣梗后足干样,分成5份,其中4份分别用130℃焙火,在焙火过程中每隔0.5h翻拌一次,迅速放入烘箱中继续焙火,每隔3h取样一份。研究焙火时间对条形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焙火处理相比较,各焙火处理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有所增加且随焙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多糖的含量有所减少且随焙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GroupⅠ及香精油总量比不焙火处理高且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条形乌龙茶品质明显提高,但随着焙火时间的继续延长,茶叶品质下降,在本实验中以焙火9h处理品质最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文献综述  9-16
  1.1 条形乌龙茶研究现状  9-14
    1.1.1 鲜叶  9
    1.1.2 萎凋做青  9-12
    1.1.3 杀青  12
    1.1.4 揉捻  12-13
    1.1.5 干燥  13-14
  1.2 安徽条形乌龙茶加工研究现状  14-16
2 引言  16-18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8
    2.2.1 萎凋做青方式的研究  16
    2.2.2 杀青程度的研究  16-17
    2.2.3 揉捻工艺的研究  17
    2.2.4 干燥工艺的研究  17
    2.2.5 焙火工艺的研究  17-18
3 材料与方法  18-25
  3.1 材料  18
  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8
  3.3 主要理化分析方法及检测方法  18-19
  3.4 茶叶感官审评  19
  3.5 试验方法  19-25
    3.5.1 萎凋做青方式的研究  19-20
    3.5.2 杀青程度的研究  20-21
    3.5.3 揉捻工艺的研究  21-22
    3.5.4 干燥工艺的研究  22-23
    3.5.5 焙火工艺的研究  23-25
4 结果与分析  25-52
  4.1 萎凋做青方式研究  25-26
    4.1.1 不同萎凋做青方式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25
    4.1.2 不同做青方式对条形乌龙茶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25-26
    4.1.3 不同做青方式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6
  4.2 杀青程度研究  26-29
    4.2.1 不同杀青程度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26-27
    4.2.2 不同杀青程度对条形乌龙茶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27-29
    4.2.3 不同杀青程度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9
  4.3 揉捻压力的研究  29-31
    4.3.1 不同揉捻压力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29-30
    4.3.2 不同揉捻压力对条形乌龙茶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30
    4.3.3 不同揉捻压力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30-31
  4.4 揉捻时间的研究  31-34
    4.4.1 不同揉捻时间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31-32
    4.4.2 不同揉捻时间对条形乌龙茶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32-33
    4.4.3 不同揉捻时间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33-34
  4.5 毛火温度的研究  34-39
    4.5.1 不同毛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34-35
    4.5.2 不同毛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  35-39
    4.5.3 不同毛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39
  4.6 足火温度的研究  39-44
    4.6.1 不同足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39-40
    4.6.2 不同足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  40-43
    4.6.3 不同足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43-44
  4.7 焙火温度的研究  44-48
    4.7.1 不同焙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44
    4.7.2 不同焙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  44-47
    4.7.3 不同焙火温度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47-48
  4.8 焙火时间的研究  48-52
    4.8.1 不同焙火时间对条形乌龙茶内含成分的影响  48
    4.8.2 不同焙火时间对条形乌龙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  48-51
    4.8.3 不同焙火时间对条形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51-52
5 讨论  52-54
  5.1 萎凋及做青方式研究  52
  5.2 杀青程度研究  52
  5.3 揉捻工艺研究  52-53
  5.4 干燥温度研究  53
  5.5 焙火工艺研究  53-54
6 结论  54-56
  6.1 萎凋及做青方式研究  54
  6.2 杀青程度研究  54
  6.3 揉捻工艺研究  54
  6.4 干燥温度研究  54-55
  6.5 焙火工艺研究  55-56
参考文献  56-62
致谢  62-63
作者简介  63

相似论文

  1.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2. 多级喷动脱硫塔内雾化与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X701.3
  3.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4. 片状农业物料滚筒干燥计算机模拟,S226.6
  5.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6.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7.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8. 米粉品质改良研究,TS213.3
  9.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0.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1. 片状农业物料滚筒干燥控制系统研究,S226.6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稻干燥智能控制研究,S226.6
  13.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4.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5.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6. 不同品种鸡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特性比较研究,TS251.1
  17. 禁食对鸡肉宰后僵直及其品质影响研究,TS251.1
  18. 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1
  19.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20.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21.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饮料冷食制造工业 > > 制造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