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瓦斯催化元件制备方法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作 者: 王莹
导 师: 童敏明
学 校: 中国矿业大学
专 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关键词: 瓦斯催化元件 工艺改进 活性 稳定性 抗硫 水蒸气
分类号: TD7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催化燃烧式瓦斯传感器是监测矿井瓦斯关键的器件,其性能的提高对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催化燃烧型瓦斯传感器性能的关键是制备催化元件的关键工艺。现有的催化燃烧式瓦斯传感器在工作时,高温的催化条件和严苛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催化元件中Al2O3载体颗粒和贵金属活性组分的烧结、比表面积的减小。瓦斯气体中含硫气体对瓦斯传感器的毒化,水汽对瓦斯传感器的影响,也会极大的影响催化元件的稳定性和灵敏度,造成了瓦斯传感器调校周期短以及寿命短等问题。为了改进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的性能,本论文在催化元件传统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催化元件新的的制备材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论文将纳米材料引入催化元件的载体制备,将辉光放电冷等离子体工艺引入催化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Pd-Pt双金属活性组分对催化传感器催化元件的影响,研究了稀土催化助剂Ce/Zr对催化元件性能的影响,通过各种制备工艺和材料工艺对催化元件影响的研究,为催化元件的工艺改进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改进催化元件性能的目的。首先在传统制备工艺基础上对催化元件的载体制备工艺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成载体纳米Al2O3,并对催化元件制备过程中影响输出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验表明,利用纳米载体可明显提高催化元件的低温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元件制备条件的优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元件性能。在利用纳米制备工艺改进的基础上,采用辉光放电冷等离子体的新方法,通过“外冷内热”的效应,对催化元件表面贵金属进行低温还原&焙烧。结果分析证明,利用等离子体的制备工艺改进对催化元件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降低催化燃烧反应的温度30-50°C,提高了催化元件的活性。在制备工艺改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利用组分的掺杂改性对催化元件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利用高稳定性贵金属Pt对催化元件活性组分Pd进行掺杂,通过Pd-Pt的合金效应阻止贵金属之间的烧结,提高贵金属在催化元件表面的分布。实验证明能够提升催化元件的低温活性及抗硫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应的稳定性,并指出了Pd:Pt=2:1的组分可得到优化的性能。而改变载体的组分,利用高储氧性稀土助催化剂Ce,Zr对氧化铝进行掺杂制备成Ce-Zr-Al载体。利用稀土元素强大的储放氧功能,降低催化燃烧反应的条件,促进反应的发生。实验结果证明对催化元件的关键性能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催化元件的抗硫能力在高湿度气氛下的抗衰减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6
Abstract  6-8
Extended Abstract  8-10
目录  10-14
图清单  14-17
表清单  17-19
1 绪论  19-37
  1.1 研究背景  19-21
  1.2 催化传感器的研究及改进现状  21-28
  1.3 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方法的研究现状  28-35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35-36
  1.5 技术路线  36-37
2 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性能的测试  37-42
  2.1 瓦斯催化元件性能测试要求  37-38
  2.2 瓦斯催化元件测试系统  38
  2.3 瓦斯催化元件性能测试  38-42
3 纳米 Pd/Al_2O_3型瓦斯催化元件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42-63
  3.1 纳米瓦斯催化元件制备方法的原理分析  42-47
  3.2 载体及催化剂性能表征  47-48
  3.3 催化元件活性稳定性测试  48-49
  3.4 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  49-57
  3.5 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制备条件的优化  57-61
  3.6 本章小结  61-63
4 辉光放电冷等离子体对催化元件性能影响  63-76
  4.1 冷等离子体对甲烷催化剂的改性分析  63-66
  4.2 实验部分  66-69
  4.3 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69-75
  4.4 本章小结  75-76
5 基于 Pd-Pt 双金属活性组分对催化传感器催化元件影响  76-90
  5.1 双金属组分催化剂掺杂的原理分析  76-77
  5.2 实验部分  77-79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79-88
  5.4 本章小结  88-90
6 稀土催化助剂 Ce/Zr 对催化元件性能的影响  90-111
  6.1 助催化剂的掺杂对催化元件改性的原理分析  90-94
  6.2 实验部分  94-95
  6.3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95-107
  6.4 本章小结  107-108
  6.5 不同改进方法总结与分析比较  108-111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11-115
  7.1 结论  111-112
  7.2 本文创新点  112-113
  7.3 展望  113-115
参考文献  115-127
作者简历  127-130
学位论文数据集  130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3.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4.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5.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6.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7.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8.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9.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0.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11. 三种羧酸系列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O621.13
  12.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13.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14. 沙利度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65
  15. 阿托伐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16.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17.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8.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9.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20.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21.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 > 矿山安全监测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