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进生的谱系—影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作 者: 吕晓平
导 师: 孙彩平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后进生 话语分析 教育变革 力量
分类号: G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福柯谱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后进生”、“差生”这两个概念的出现、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而探索自建国以来,影响我国教育变革力量有哪些?在不同时期这些力量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它们在整个教育变革中各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共分四章,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源自于笔者研究生阶段对于谱系学和话语分析方法的学习以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最终选取了“后进生”这一话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文章开始,首先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将其作为本文的文献综述;接下来对谱系学和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本文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本文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了“后进生”这一话语的具体演变过程。首先,它的出现是毛泽东同志的“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在教育上的一个应用。“差生”是“后进生”的口语化。这两个概念在产生之初,并没有任何歧视性色彩,而是为了更好的将“后进”变为“先进”。但学校里教师歧视差生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质疑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因此,一些较优秀的教师提出用“后进生”取代“差生”这一概念,因为“后进生”有后来进步的意味,认为这可以消除差生这一概念本身对差生的歧视。但是,用“后进生”取代“差生”似乎也并没有改变对差生的歧视,一些教师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纷纷建议将“差生”、“后进生”改为“学困生”、“潜能生”、“个性生”等等,以此来消除差生歧视现象。但是差生歧视现象仍然没有被消除,“5000万差生”以及“择差教育”等问题的出现就向教育界以及非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学校里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师,其中朱国虹老师的“零差生”理论影响巨大。至此,人们开始反思“抓两头带中间”这一策略是否正确,而“差生制造”和“标签理论”的出现使这一策略和将学生分类这一做法被彻底推翻了。在论文的第四章,笔者对影响我国教育变革的力量进行了分析,这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分析了影响我国教育变革进程中各力量的构成,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教育理论研究者、媒体从业者、政府行政部门、教育产业投资人等。并得出结论:作为教育力量变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教育理论研究者、政府部门代表着影响教育变革的三大系统:学术、政治和大众。而一项教育变革要想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必须使这三者之间沟通对话并逐渐走向融合。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6
  一、研究缘起  9
  二、文献综述:“后进生”的有关研究成果  9-12
  四、方法论  12-14
  五、技术路线  14-15
  六、研究意义  15-16
第一章 话语的出现(50 年代末)  16-20
  一、“后进生”“差生”概念的产生  16-18
  二、结论:教育改革力量分析  18-20
第二章 话语的发展(80 年代初——90 年代末)  20-25
  一、差生歧视现象的出现  20-22
  二、关于“后进生”概念的演变  22-23
  三、结论:影响教育变革的力量  23-25
第三章 话语的转变(21 世纪初——至今)  25-30
  一、“5000 万差生”与“择差学校”  25-27
  二、一些先进的教育经验  27-28
  三、结论:影响教育变革的力量  28-30
第四章 影响我国教育力量变革的图谱  30-34
  一、影响我国教育变革各力量的构成  30-32
  二、对影响我国教育变革的各力量的对比分析  32-34
结语  34-35
引用文献  35-36
参考文献  36-39
后记  39

相似论文

  1.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转化对策,G633.6
  2.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G219.29
  3. 对影响初中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G633.41
  4. 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G456
  5. 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G212.1
  6.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对新闻汉译的操控,H315.9
  7. “后进生”转化问题的研究与探析,G451.1
  8. 运用生活分析咨询法转化后进生的个案研究,G451.1
  9. 幽默里的恐惧与温柔,J218.5
  10. 新形势下高校后进生群体的教育转化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G645.1
  11.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中民本思想的符号学解读,G212.2
  12.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13. 中日两国媒体对中国国家领导人访日报道的比较研究,G219.1
  14. 共鸣与自振:媒介框架与网络舆论,G206
  15. 中美报纸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英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G212
  16. 小学低年级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对策研究,G623.2
  17. 经济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G212.2
  18. 对《纽约时报》中美国华人报道的历时批评性话语分析,G212
  19.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权力呈现,J905
  20. 振动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肩、肘关节肌力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G804.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