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未成年人学校生活中的责任生成

作 者: 赵雪杰
导 师: 宋晔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学校生活 责任生成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今中外对于责任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深刻论述责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对于责任的研究也将展开新的视角,尤其是面对利益、科技和教条下的责任,已经异化了传统的责任观念,从而涉及到学校生活中的责任教育,进而影响到了未成年人责任生成的有效性。本文就是从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出发,在亚文化环境的视域下提出符合未成年人学校生活的责任生成的建议,将学校生活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培养出能够担当社会角色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在学校生活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理解未成年人生活世界的特殊性,能够接纳他们不成熟但又真实的行为。理性对待责任的必要性和未成年人自我矛盾的特殊性,解决未成年人价值冲突的矛盾,促进未成年人责任的生成。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社会的背景和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从而对责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明了责任生成的重要性,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分析了关于责任研究的诸多文献,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间接上丰富了责任的有关理论。第二部分在理解了已有文献关于责任概念的基础上,从本文的角度来界定责任和生成,以及责任生成的概念,并分析了责任感、责任、道德与责任生成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加有利于责任生成在本文的理解。第三部分分别从学校生活中责任的异化、未成年人自我成长、道德教育的角度来阐述责任生成在未成年人生活世界中的必要性,而学校生活恰是未成年人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学校生活中的责任生成是未成年人责任成长的最佳场所,也是责任理论最有力的深化和研究场所。第四部分从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生成的结构特点,在未成年人独特的视野中解读自身责任生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责任生成的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第五部分分析了未成年人学校生活中责任生成的可行性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德性、亚文化的德性和学校生活的德性,他们在不同程度和方面为未成年人责任生成提供了可行的内在因素。个体德性为责任生成提供了主体的内在意志,而同时未成年人所在的亚文化群体和亚文化所在的学校生活也具有道德的品性,是主体责任生成的外在道德意志,未成年人在此环境中养成个体良好的品性,体验群体责任的过程来生成责任。第六部分从现实实际层面阐述未成年人生活世界,在学校生活中发现未成年人真实的生活空间,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生活世界,都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班会生活、实践生活、学习生活、娱乐生活、网络生活等现世生活,从而使学校生活中显性和隐性的因素成为责任生成的一种现实可行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1.1 现代性背景下的网络生活  11
    1.1.2 家庭教育中未成年人责任生成的有限性  11-12
    1.1.3 社会教育中责任生成的复杂性  12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13
    1.2.1 理论价值  12-13
    1.2.2 现实意义  13
  1.3 文献综述  13-17
    1.3.1 伦理学中关于责任的研究  14-15
    1.3.2 社会学中关于责任的研究  15
    1.3.3 教育学中关于责任生成的研究  15-17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17-21
  2.1 相关概念界定  17-19
    2.1.1 “责任”的界定  17-18
    2.1.2 “生成”的界定  18
    2.1.3 “责任生成”的界定  18-19
  2.2 相关概念辨析  19-21
    2.2.1 责任感与责任生成  19
    2.2.2 责任与责任生成  19-20
    2.2.3 道德与责任生成  20-21
第三章 未成年人责任生成的必要性  21-29
  3.1 学校生活中责任异化的救赎  21-23
    3.1.1 利益本位下的责任虚伪化  21-22
    3.1.2 科技理性下责任的技术化  22-23
    3.1.3 成人意志下责任的权威性  23
  3.2 主体性自我成长的宣召  23-26
    3.2.1 昨天的依恋---父母和教师  24-25
    3.2.2 今天的独立---自主的意味  25
    3.2.3 明天的定位---角色期待  25-26
  3.3 道德教育的呼唤  26-29
    3.3.1 德育的人性化  26-27
    2.3.2 德育的主体性  27
    3.3.3 德育的生活化  27-29
第四章 未成年人责任生成的结构分析  29-41
  4.1 责任生成的认知  29-31
    4.1.1 责任生成的知识  29-30
    4.1.2 责任生成的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方式  30-31
    4.1.3 责任自觉的理想追求  31
  4.2 责任生成所带来的特殊情感  31-35
    4.2.1 承担责任所带来的成就感  32
    4.2.2 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归属感  32-33
    4.2.3 承担责任所带来的神圣感  33-34
    4.2.4 承担责任所形成的意应能力  34-35
  4.3 责任生成所蕴含的意志  35-37
    4.3.1 情感的控制力  35
    4.3.2 理智的选择力  35-36
    4.3.3 主观的创造力  36-37
  4.4 责任生成所体现的行为  37-41
    4.4.1 个体责任  37-38
    4.4.2 家庭责任  38
    4.4.3 社会责任  38-41
第五章 未成年人学校生活中责任生成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41-51
  5.1 个体德性:责任生成的主体意志  41-43
    5.1.1 个体感性:责任生成的倾向性  41-42
    5.1.2 个体理性:责任生成的理智性  42-43
    5.1.3 个体超越性:责任生成的升华  43
  5.2 亚文化的德性:责任生成的群体意志  43-46
    5.2.1 亚文化的理性  44-45
    5.2.2 亚文化的人道性  45-46
    5.2.3 亚文化的公平性  46
  5.3 学校生活的德性:责任生成的学校意志  46-51
    5.3.1 群体内生活  47-48
    5.3.2 群体间生活  48-49
    5.3.3 校园共同体生活  49-51
第六章 学校生活中责任生成的现世路径  51-61
  6.1 学校生活中的责任隐性生成  51-56
    6.1.1 班会生活  51-53
    6.1.2 实践生活  53-54
    6.1.3 娱乐生活  54-55
    6.1.4 学习生活  55
    6.1.5 网络生活  55-56
  6.2 学校生活中的责任显性生成  56-61
    6.2.1 责任教育  57-58
    6.2.2 责任评价  58
    6.2.3 榜样教育  58-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6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6-67

相似论文

  1. 未成年人监禁刑行刑模式探究,D926.7
  2. 论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的保护,D925.2
  3.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923
  4.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D923
  5.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思考,D924.1
  6.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问题的研究,D924.1
  7.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犯罪成因和预防,D917
  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924.1
  9. 论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缺陷及对策,D925.2
  10.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初探,D925.2
  11. 吸毒人员监护权的认定与变更,D923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预防与矫正,D917
  13. 遵义市红花岗区2007-2010年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研究,D917
  14.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探究,D926.8
  15.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探讨,D923
  16.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之探索,D924.1
  17. 未成年人管制刑适用研究,D924.1
  18. 农村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研究,D926.5
  19. 大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问题研究,D92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