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

作 者: 万永周
导 师: 刘炯天; 陶秀祥
学 校: 中国矿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褐煤 热压 脱水 工艺 稳定 机理
分类号: TQ5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7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之一,具有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石油、优质煤资源等能源资源的逐渐匮乏,储量丰富的褐煤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褐煤热压脱水工艺,水分以液态形式脱水,产品能级密度得以明显提高,且具有不易吸潮、自燃,煤质性能明显改善等优点。本文以云南小龙潭等高水、低热值褐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褐煤热压脱水过程机理、褐煤热压型煤稳定机制及热压脱水工艺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结果:褐煤原煤煤质分析结果表明,原料褐煤孔隙结构发达,氧含量较高,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结构,易吸湿返潮、自燃,其挥发分初析温度在222℃左右。褐煤热压脱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压过程中煤水分离的基本过程为温度引起的热力效应脱水、机械压力产生的压实固结脱水和闪蒸脱水三方面;其机制是褐煤在热力作用下其有机含氧官能团和有机结构发生分解等引起褐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及组成的改变,煤水体系作用力减弱,借助于褐煤本身体积收缩、释放气体的排水作用及压力的压密固结作用等实现煤水体系的彻底分离。结合热压脱水过程基本特点,根据已有固结理论对热压过程进行了模型推导,建立了包含热压压力、温度和煤质特性因素的模型方程,模型方程进一步揭示并反映了热压过程热态固结脱水的特点。对小龙潭褐煤无粘结热压型煤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热压型煤稳定性的同时,从褐煤样品表观形态、总孔容与稳定性关系及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角度对热压型煤的稳定性机制进行了分析。热压过程中褐煤内部及表面含氧亲水基团的减少、疏水性增强,及孔隙、总孔容的大幅降低,内部结构的规整和热压作用引起的型煤表面的炭化作用是热压型煤稳定的基本原因。实验条件下,经干燥褐煤吸水率达9%以上,而型煤产品吸水率在4%左右,二者相差达5个百分点;褐煤经热压成型后,其自燃倾向性降低,自燃倾向性等级从Ⅰ级容易自燃变为Ⅱ级自燃倾向性等级。论文对100kg/d规模褐煤热压脱水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是褐煤水分含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温度和压力是褐煤热压脱水过程中关键因素,二者间交互作用对褐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热压过程适宜的工艺参数应根据对褐煤产品水分含量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温度压力范围分别为150-200℃和5-10MPa,保压时间1-5min;上述极值条件下,褐煤水分含量可分别降至24.8%和8.78%。对热压产品煤质分析结果表明,脱水后褐煤能级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小龙潭褐煤干基发热量增幅最大可达37%以上;同时,元素组成中碳含量可提升9%,而氧和硫元素含量明显降低;热压过程对褐煤具有一定的“洗涤”作用,其Na、Mg、Ca等金属元素含量较原煤有明显降低;Cl、Ni、As等元素含量也有所降低;热压处理后煤样挥发分、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幅降低及固定碳含量的升高,反映热压过程对褐煤煤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热压产品的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原煤,煤样挥发分初析温度、着火温度及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有明显提高,而燃尽温度变化不大,说明褐煤经热压后热稳定性的提高及燃烧性能的改善。基于获得200℃、10MPa条件下褐煤产品的热压脱水过程,对所需基本理论能耗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其理论能耗大约为1195.7kJ/kg,按褐煤原煤热值及价格折合为17.52元/t。即热压脱水过程能耗成本为17.52元/t。该论文有图75幅,表31个,参考文献165篇。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Extended Abstract  10-17
图清单  17-21
表清单  21-23
1 引言  23-2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3-24
  1.2 课题的提出  24-25
  1.3 研究内容  25-27
2 文献综述  27-42
  2.1 褐煤概况  27-28
  2.2 褐煤中的水分  28-30
  2.3 褐煤利用概述  30-31
  2.4 褐煤利用中的问题  31-32
  2.5 褐煤脱水研究综述  32-39
  2.6 褐煤脱水提质机理研究概况  39-40
  2.7 本章小结  40-42
3 褐煤煤化学特性  42-48
  3.1 实验部分  42-43
  3.2 试验结果及讨论  43-47
  3.3 本章小结  47-48
4 褐煤热压脱水机理研究  48-66
  4.1 实验装置及步骤  48-49
  4.2 褐煤热压脱水试验及结果  49-50
  4.3 褐煤热压脱水过程机理  50-65
  4.4 本章小结  65-66
5 褐煤热压脱水模型  66-76
  5.1 一维热压理论模型的推导  66-69
  5.2 热压过程压榨比及压榨系数的确定  69-73
  5.3 热压过程褐煤水分含量的计算  73-74
  5.4 本章小结  74-76
6 褐煤热压型煤稳定机制研究  76-89
  6.1 褐煤无粘结剂热压制型煤  76-82
  6.2 热压型煤稳定性分析  82-84
  6.3 热压型煤稳定性机制  84-87
  6.4 本章小结  87-89
7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研究  89-119
  7.1 实验装置及操作  89-91
  7.2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  91-95
  7.3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参数的优化  95-101
  7.4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适用性试验  101-103
  7.5 加水润湿对褐煤热压脱水的影响  103-104
  7.6 热压过程对褐煤煤质特性的影响  104-117
  7.7 本章小结  117-119
8 褐煤热压脱水经济性分析  119-124
  8.1 热压脱水过程的能耗分析  119-121
  8.2 褐煤热压脱水过程经济性分析  121-123
  8.3 本章小结  123-124
9 结论与展望  124-127
  9.1 结论  124-126
  8.2 本文创新点  126
  8.3 研究工作展望  126-127
参考文献  127-135
作者简历  135-137
学位论文数据集  137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真空玻璃的阳极键合密封技术研究,TQ171.1
  3. TZ3Y20A-SrSO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TB332
  4.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5.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6.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7.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8.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9.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10.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1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12.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仿真研究,TM712
  14.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15. 激光直写机的光功率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TN249
  16.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17. 面向火箭发动机的数字化装配工艺系统研究与开发,TP391.7
  18.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19.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20.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21. 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TJ76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 > 煤的加工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