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

作 者: 张晓燕
导 师: 欧阳五庆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细胞生物学
关键词: 吡喹酮 芬苯达唑 纳米乳
分类号: R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血吸虫病、绦虫、线虫等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研制治疗寄生虫疾病的药物是重大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以纳米乳为载体,通过筛选并优化处方,制备了复方吡喹酮纳米乳,并对其安全性、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为复方吡喹酮纳米乳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1.制备复方吡喹酮纳米乳,分别称取适量的吡喹酮和芬苯达唑,加入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搅拌直至全部溶解,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蒸馏水,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澄透透明的液体即可。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最佳配方是w(吡喹酮)=1.20﹪、w(芬苯达唑)=0.04﹪、w(乙酸乙酯)=11.98﹪、w(N、N-二甲基乙酰胺)=5.39﹪、w(乙醇)=29.17﹪、w(冰醋酸)=2.83﹪、w(吐温-80)=23.02%、w(二甲基亚砜)=19.97%和w(蒸馏水)=6.40%组成,总组分为100﹪。2.对复方吡喹酮纳米乳进行质量评价。用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激光粒度测定仪测粒径及其分布。测出的平均粒径为11.2nm,粒径小于9nm<15%,大于20nm<2.5%,9~20nm约占82.5%。说明制备的纳米乳粒径较均匀,分布范围窄。纳米乳均澄清透明,液体内无絮状沉淀,未见分层,可初步确定为纳米乳。所制得的液体分别加入亚甲基蓝和苏丹红Ⅲ,亚甲基蓝(蓝色)扩散速度比苏丹红III(红色)快,说明其为水包油型。将制好的混合液放入-4℃(冰箱中)、室温25℃和60℃(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在0、10、30d、3个月后观察,稳定性良好。经过4000r/min、30min离心后,无分层、沉淀或絮凝出现,并且澄清透明。形态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复方吡喹酮纳米乳呈圆形,液滴分布均匀,表明分散性良好。3.对复方吡喹酮纳米乳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吡喹酮纳米乳进行安全性评价。预实验后,取70只小白鼠按体重随机分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编号。对小白鼠灌胃给药,给药后一周内观察其中毒症状并记录各组的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将结果数据代入Bliss软件或简化寇氏法计算公式,求出LD50和95%可信限。结果显示: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49.01m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560.09~752.04mg·kg-1,属于低毒级药物,其安全性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5
  1.1 吡喹酮芬苯达唑的研究概况  10-11
    1.1.1 吡喹酮的研究概况  10-11
      1.1.1.1 吡喹酮的理化性质  10-11
      1.1.1.2 吡喹酮的药理性质  11
      1.1.1.3 吡喹酮的剂型  11
    1.1.2 芬苯达唑的研究概况  11
  1.2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11-15
    1.2.1 纳米乳的结构、性质  11-12
    1.2.2 纳米乳的制备  12-13
    1.2.3 伪三元相图的制备  13
    1.2.4 纳米乳的药学研究  13-14
    1.2.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5
第二章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15-21
  2.1 材料与方法  15-16
    2.1.1 材料  15-16
      2.1.1.1 仪器设备  15
      2.1.1.2 主要试剂  15-16
    2.1.2 方法  16
      2.1.2.1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配方筛选  16
      2.1.2.2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  16
  2.2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16-17
    2.2.1 粒径及粒度分布  16
    2.2.2 外观观察  16
    2.2.3 纳米乳结构类型的确定  16
    2.2.4 稳定性考察  16-17
    2.2.5 形态观察  17
  2.3 结果与分析  17-19
    2.3.1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最佳配方  17
    2.3.2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质量评价结果  17-19
      2.3.2.1 粒径及粒度分布  17
      2.3.2.2 外观观察  17
      2.3.2.3 纳米乳结构类型的确定  17
      2.3.2.4 稳定性考察  17
      2.3.2.5 形态观察  17-19
  2.4 小结  19-21
第三章 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  21-23
  3.1 材料与方法  21
    3.1.1 材料  21
    3.1.2 方法  21
      3.1.2.1 预实验  21
      3.1.2.2 正式实验  21
  3.2 结果与分析  21
  3.3 小结  21-23
结论  23-24
参考文献  24-28
致谢  28-29
作者简介  29

相似论文

  1. 石榴皮多酚提取纯化及纳米乳制备工艺研究,TQ914.1
  2. 抗日本血吸虫SIEA26-28KU-scFv-吡喹酮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制备,R392
  3. 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于小鼠的药效药动学研究,S859.1
  4. 中药加味四逆散对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5. 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R644
  6. 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药效学及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S859.79
  7. 氟苯尼考纳米乳的研制及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试验,S858.23
  8. 地克珠利纳米乳的研究,S858.31
  9. 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S859.79
  10. 日本血吸虫幼虫体外移植及吡喹酮治疗前后感染血吸虫小鼠的免疫应答,S855.9
  11. 新城疫纳米乳疫苗的研制,S852.5
  12. 20%吡喹酮注射剂在水牛体内的药动学及吡喹酮在牛肌肉组织中残留HPLC检测方法的研究,S858.23
  13. 药物(PZQ)压力下日本血吸虫的耐药性诱导及抗血吸虫新药的筛选,R978.6
  14.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及其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R383
  15. 聚酰胺酸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16. 复方邻苯二甲醛纳米乳的研制,TQ244.1
  17. 甲砜霉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S858.291
  18. 高浓度吡喹酮注射剂的初步研究,S859
  19. 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的研究,R943
  20. 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药效研究,S859.79
  21. 湿疹纳米乳喷雾剂制备工艺可行性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R94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制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