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

作 者: 文耀
导 师: 王华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
关键词: 可用带宽 主动测量 自拥塞 包速率模型
分类号: TP393.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簇的互联网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一种高度异构,开放的复杂系统。由于互联网缺乏统一和集中的管理,使我们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网络的运行行为,更难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测量是监控、理解和认识网络行为,以及优化、重新规划网络结构和改善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用带宽测量作为网络测量的重要领域,已经被运用在路由选择、访问控制、TCP慢启动、吞吐量控制等方面,成为当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宽测量的基础,包括带宽测量的基本概念、网络测量方法、常用的带宽测量技术以及流行的带宽测量工具。详细阐述了PGM和PRM模型下的IGI/PTR、TOPP、Pathload三种典型的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随后剖析影响带宽测量的诸多因素,掌握不同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接着简要介绍了本文实验使用的NS2网络仿真工具的特点和仿真步骤。最后通过分析网络可用带宽测量算法性能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算法iChirp。iChirp基于自拥塞理论,是一种PRM模型下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采用近似指数分布的动态探测队列结构,其探测流由一系列不同速率的探测包构成,以可用带宽预测值为中心,向两端以近似指数分布扩散。以可用带宽预测值为中心设置关键域,在其中加快采样频率,增加报文密度。能根据反馈自适应的对探测范围和关键域进行调整,加快收敛速度。本文在NS2下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在CBR和指数On/Off背景流量下与经典算法pathChirp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网络干扰性较小,测量速度较快,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出端对端可用带宽。

全文目录


摘要  10-11
ABSTRACT  11-13
第1章 绪论  13-16
  1.1 论文背景  13-14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5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16
第2章 带宽测量综述  16-29
  2.1 带宽测量的基本概念  16-19
    2.1.1 段、跳、端对端路径  16
    2.1.2 容量  16-17
    2.1.3 可用带宽  17-18
    2.1.4 TCP吞吐量、批量传输能力  18-19
  2.2 网络测量方法  19-26
    2.2.1 主动测量  19-20
    2.2.2 被动测量  20
    2.2.3 带宽测量技术  20-21
    2.2.4 瓶颈带宽测量  21-24
    2.2.5 可用带宽测量  24-26
  2.3 带宽测量工具  26-28
    2.3.1 链路容量测量工具  26
    2.3.2 路径容量测量工具  26-27
    2.3.3 可用带宽测量工具  27
    2.3.4 TCP吞吐量和BTC测量工具  27-28
  2.4 小结  28-29
第3章 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29-38
  3.1 IGI/PTR  29-31
  3.2 TOPP  31-33
  3.3 Pathload  33-37
    3.3.1 Pathload的探测流  33-34
    3.3.2 Pathload时延趋势的判断方法  34-35
    3.3.3 Pathload的探测速率调整算法  35-37
  3.4 小结  37-38
第4章 影响带宽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38-47
  4.1 探测报文类型  38-39
  4.2 探测报文大小  39-42
  4.3 背景流量  42-45
  4.4 其他因素  45-46
    4.4.1 主机性能瓶颈  45
    4.4.2 网络路由影响  45-46
    4.4.3 时钟同步误差  46
  4.5 小结  46-47
第5章 一种基于自拥塞理论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47-55
  5.1 自拥塞的基本原理  47-48
  5.2 探测流的结构  48-52
    5.2.1 探测速率的分布  48-49
    5.2.2 探测速率的高度  49-50
    5.2.3 探测包数量  50-52
  5.3 可用带宽的估算  52-53
  5.4 探测范围的调整和关键域的重定位  53-54
  5.5 iChirp算法过程  54
  5.6 小结  54-55
第6章 NS2实验仿真及分析  55-66
  6.1 网络仿真工具NS2  55-57
    6.1.1 网络仿真概述  55
    6.1.2 主流网络仿真软件比较  55-56
    6.1.3 NS2概述  56-57
  6.2 仿真模型  57-60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0-65
    6.3.1 测量开销  60-61
    6.3.2 测量精度  61-65
  6.4 本章小结  65-66
第7章 结束语  66-67
参考文献  67-73
致谢  73-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4-7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5

相似论文

  1. 网络音频传输系统的QoS研究,TP393.06
  2. 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研究,TP393.06
  3. 千兆网络流量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TP393.06
  4. 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贫化轴部件质量的方法研究,TJ91
  5. BT主动测量和分析,TP393.093
  6. 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研究与实现,TP393.06
  7. 基于主动和被动模型的网络测量算法研究及实现,TP393.06
  8. 互联网QoS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6
  9. 用户端QoS主动测量的研究与实现,TP393.06
  10. 基于主动测量的IP网络QoS研究与实现,TP393.02
  11. IP网络主动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N915.06
  12. BT swarm网络的主动测量与时序性分析,TP393.093
  13. BitTorrent对等网络主动测量研究,TP393.02
  14. Tor匿名通信系统的测量与改进,TN918
  15. 城域网基于测量IP QOS技术的研究与设计,TN915.02
  16. 嵌入式智能主动测量仪的研究与开发,TP216.1
  17. 网络性能分析与测量技术的研究,TP393.06
  18. 面向SLA的运行监测系统主动测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TP393.06
  19. 基于网络链路性能测量的网络可靠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6
  20. Internet包延迟行为分析和主动测量技术研究,TP393.0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一般性问题 > 计算机网络测试、运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