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有机融合

作 者: 李明
导 师: 周毅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公共新闻 公共新闻中国化 有机融合
分类号: G2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视民生新闻公共新闻作为当前两大备受关注的新闻形态,因各种原因而面临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几年的过度挖掘,出现了栏目克隆现象严重、报道内容“唯民众化”、题材选择捏“软柿子”、媒介干预事件发展等问题,“民生新闻”成了“问题新闻”。公共新闻作为当前世界新兴的新闻理念被引入我国后,其中国化实践很快暴露出根基不稳、根扎不深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对百姓生存状态,受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对话平台等的共同关注,公共新闻在准确的受众关系定位、清晰的媒体责任认知、挖掘深层的新闻本质等方面的内涵先进性,使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有机融合成为一种可能。因此,对两者的融合进行理性分析、探索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将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置于整个新闻传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两者的融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达到理论分析推动实践创新的目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公共新闻的中国化更是存在难点,很难真正得到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解决电视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突破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异同点以及公共新闻在内涵上的先进性,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从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铺垫了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实现融合的可能性。通过公共新闻理念的渗入、公共题材的选取、新闻策划及深度挖掘等方式,在电视民生新闻只有注入高层次的文化元素,强化节目的独特内涵,促使电视民生新闻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为公共新闻的发展提供支撑和立足点,为公共新闻的中国化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双赢,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即电视民生新闻在坚持“民本取向”的前提下,以电视民生新闻为载体,以公共新闻为理论指导,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使民生价值得以升华,公共新闻得以扎根。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2
  0.1 研究缘起  8-9
  0.2 文献综述  9-11
  0.3 研究目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11-12
第1章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公共新闻  12-17
  1.1 电视民生新闻  12-14
    1.1.1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概况  12-13
    1.1.2 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思考  13-14
  1.2 公共新闻与中国公共新闻  14-17
    1.2.1 公共新闻运动  14
    1.2.2 公共新闻理论  14-15
    1.2.3 中国公共新闻理论研究  15-16
    1.2.4 中国公共新闻实践探索  16-17
第2章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与公共新闻中国化难点  17-23
  2.1 电视民生新闻面临拐点  17-20
    2.1.1 栏目克隆现象严重  17-18
    2.1.2 报道内容“唯民众化”  18-19
    2.1.3 题材选择捏“软柿子”  19-20
    2.1.4 媒介干预事件发展  20
  2.2 公共新闻中国化存有难点  20-23
    2.2.1 媒体运作成本过大  21-22
    2.2.2 受众参与调动较难  22
    2.2.3 公共合作坚持不易  22-23
第3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融合的可能性  23-28
  3.1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  23-25
    3.1.1 报道内容共同关注百姓生存状态  23-24
    3.1.2 共同关注受众话语、知情权  24
    3.1.3 共同关注对话平台、互动空间  24-25
    3.1.4 共同关注媒体人文关怀  25
  3.2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不同点  25-26
  3.3 公共新闻内涵上的先进性  26-28
    3.3.1 准确的受众关系定位  26
    3.3.2 清晰的媒体责任认识  26-27
    3.3.3 深层的新闻本质挖掘  27-28
第4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融合之道及实践价值  28-38
  4.1 融合之道  28-34
    4.1.1 公共新闻理论的渗入  28-30
    4.1.2 公共性题材选取  30-31
    4.1.3 新闻策划及深度挖掘  31-33
    4.1.4 媒体教化引导  33-34
  4.2 双赢的融合价值  34-38
    4.2.1 公共新闻理念本土化及生存环境的营造  34-35
    4.2.2 电视民生新闻价值升华及突破  35-36
    4.2.3 为社会转型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36-38
结语  38-39
注释  39-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46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2.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品牌化研究,G222.2
  3. 对民生新闻狂热追捧之后的冷静思考,G222
  4. 我国市民报纸“公共新闻”研究,G219.2
  5.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验与启示,G718.5
  6. 我国公共新闻的特点及发展研究,G210
  7.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方向研究,G222
  8. 美韩公民新闻网络实践的启示,G210
  9. 媒体报道与社区文化建设,G206.3
  10. 以交往行为理论透视电视民生新闻,G222
  11. 中国特色的“公共新闻”价值取向研究,G212
  12. “公共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传播,G210
  13. 浅论公共新闻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启示,G219.2
  1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实践与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G222
  15.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研究,G222
  16. 审美视野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初探,G222
  17.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解读,G222
  18.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B82-05
  19. 台湾媒体公共化进程分析,G206
  20. 记者博客在我国公共新闻实践中的作用,G21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