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来华的三位美国左翼妇记者研究

作 者: 王赟
导 师: 张威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海伦·福斯特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左翼记者 新闻史
分类号: G21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31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时代,内忧外患,纷沓至来。特别是二战后同盟国的出现,中国的抗日战场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把中国推到了世界政治风暴的中心。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一个新闻记者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中国吸引了一大批前来报道战争的外国记者。这其中,包含了三位来自美国的左翼女记者——海伦·福斯特、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们同情并支持中国革命,她们采写的中国报道,为世界了解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三位女记者怀揣着不同的动机来到中国,却以相同的理由做出了长时期留华报道的选择;她们出身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却走上了一条相同的道路。她们都在政治上支持中国共产党,但是与中共的关系也有亲疏之别;她们都践行着非客观化的报道方式,却也持有不同的新闻理念。她们的新闻报道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和赞赏,却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抵制,新闻专业主义者们批判她们是非客观化的红色宣传。她们在中国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却丢失了个人情感和婚姻,承受着孤独和寂寞;她们收获了声誉,也承担了风险,在美国她们成为麦卡锡主义打击的对象。作为女性新闻人,在最危险的年代,她们无所畏惧,凭借智慧、勇气与勤奋取得的骄人成绩也鼓舞了后人。国内学者对三位女记者的个体研究进行得很早。对史沫特莱和斯特朗的研究,始于1984年成立的“中国三S研究会”(即“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对海伦的研究是从她1997年去世时才逐渐形成了规模,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斯诺研究地不断深入,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海伦。搜集到的关于三位女记者的研究资料很多,包括著述、论文、文章等等。或许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纵观这些研究,这三位女记者对中国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着眼点,而关于人物的评价方面则很单薄,她们身上的某些侧面常常被忽略或者曲解,这对于了解一个人物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复杂性不能不说是一个缺失。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三位女记者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部分是对三位女记者来华及长期留华原因的探讨,分析了她们不同的来华动机及相同的留华原因。第二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三位女记者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是针对国内研究现状的缺失进行补充和完善,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其中有对人物性格的补充研究,还原三位女记者独特的个性;探讨人物悲剧性命运,丰富对三位女记者的人物评价;以及对研究资料新的考证,比如对斯特朗共产党员身份的论证。第三部分系统论述了三位女记者的新闻观。最后论述她们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三位女记者来华及留华的原因分析  11-17
  一、外因分析:时代大背景  11
  二、内因分析:来华动机及长期留华原因探讨  11-17
    (一) 不同的来华动机  12-13
    (二) 相同的留华选择  13-17
第二章 三位女记者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  17-41
  一、海伦·福斯特  17-24
    (一) 海伦·福斯特研究在中国  17-20
    (二) 海伦的悲剧性  20-24
  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24-31
    (一) 史沫特莱研究在中国  24-26
    (二) 戏剧性的史沫特莱  26-28
    (三) 史沫特莱与中共关系的研究  28-31
  三、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31-41
    (一) 斯特朗研究在中国  31-33
    (二) 斯特朗的柔弱与火爆  33-36
    (三) 贯彻终生的孤独感  36-38
    (四) 关于斯特朗共产党员身份的论证  38-41
第三章 三位女记者的新闻观研究  41-51
  一、海伦的新闻观  41-44
    (一) 坚持独立思考  42-43
    (二) 重视报道的历史价值  43-44
  二、史沫特莱的新闻观  44-47
    (一) 有意识地宣传  44-45
    (二) 保持独立性  45-46
    (三) 强调真实  46-47
  三、斯特朗的新闻观  47-51
    (一) 早年的独立自由  47
    (二) 转变:抗议到妥协  47-48
    (三) 自觉地代言  48-51
第四章 三位女记者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分析  51-55
  一、现时影响  51-53
  二、历史价值  53-54
  三、女性榜样的作用  54-55
结语  55-57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6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1

相似论文

  1. 中国体育新闻史研究,G812.0
  2. 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G219.29
  3. 论梁启超的新闻人才观,G219.29
  4. 清末《盛京时报》研究,G219.29
  5. 媒介公信力研究,G206.3
  6. 西学东渐视域中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研究,G239.29
  7. 从叙事学视角看中华民族新闻史研究范式,G219.29
  8. 美国新闻史中的“失实新闻”,G219.712.9
  9. 天主教在华第一份中文期刊《益闻录》研究,K256
  10.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11. 抗战时期《广西日报》新闻报道研究,G219.29
  12. 《今日女报》差异化战略研究,G219.29
  13. 中国近现代回族报刊形式风格研究,G219.29
  14. 抗美援朝运动初期《人民日报》宣传方式分析,G219.29
  15. 中国近代报业制度变迁研究,G219.29-F
  16. 《六合丛谈》研究,G219.29
  17. 《申报》办报理念之民生关怀,G219.29
  18. 《新闻报》经济理念研究,G219.29-F
  19. 《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G219.29
  20. 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 中国 > 新闻事业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