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法哲学视角的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问题研究

作 者: 刘译璟
导 师: 王舒健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网络商品交易 实名制 法哲学
分类号: N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商品交易时代。由于网络商品交易不受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将经营或者消费搬上了网络,使传统的网络模式受到了强烈地冲击,网络消费者群体逐年扩大,网络商品交易额快速增加。目前,网络商品交易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损害赔偿权等权益不受侵害;如何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中经营者的管控;网络商品交易第三方如何以网站管理者的身份履行管理交易网站的职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机构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等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势在必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网络商品经营者的行为等。本文从法哲学理论角度入手,对法哲学相关概念进行概括了解,探讨了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快速发展的网络交易现状,对我国网络商品交易进行界定,研究了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涵义,建构了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法哲学基本方法,重点对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进行了现状辨析。研究了法哲学的范畴论和价值论思想对网络商品交易的实名制进行的指导,最后对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实施提出了制度架构。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实行,不但有利于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2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0
    1.2.1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研究现状  8-9
    1.2.2 国外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研究现状  9-10
  1.3 研究意义  10
  1.4 研究内容  10-12
2 法哲学及网络商品交易的相关概念  12-18
  2.1 法哲学界定  12-14
    2.1.1 法哲学的概念  12
    2.1.2 法哲学的对象和性质  12-13
    2.1.3 法哲学的相关内容  13-14
  2.2 网络商品交易界定  14-16
    2.2.1 网络商品交易的概念  14-15
    2.2.2 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15
    2.2.3 网络商品交易的类型  15-16
  2.3 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涵义  16
  2.4 建构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法哲学基本方法  16-18
3.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现状分析  18-28
  3.1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的现状  18-23
    3.1.1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的主体的规模  18-19
    3.1.2 对我国网络交易相关法规的解读  19-21
    3.1.3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在网络购物中的存在的问题  21-23
  3.2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利与弊  23-25
    3.2.1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对网络购物的积极作用  23-25
    3.2.2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在网络购物的负面影响  25
  3.3 国内外网络交易监管的相关经验  25-28
4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法哲学的现实思考  28-32
  4.1 关于法哲学范畴论的哲理思考  28-30
    4.1.1 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中的权利义务  28-29
    4.1.2 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中的权利冲突  29-30
  4.2 关于法哲学价值论的哲理思考  30-32
    4.2.1 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体现法律的基本价值——正义  30-31
    4.2.2 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体现法律的基本价值——秩序  31-32
5 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实名制的基本架构  32-46
  5.1 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立法体系建设  32-40
    5.1.1 对网络商品交易中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制  32-36
    5.1.2 对网络商品交易中经营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制  36-38
    5.1.3 对网络商品交易中第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制  38-40
  5.2 加强网络商品交易信用体系建设  40-42
    5.2.1 建立信用评价机构  40-41
    5.2.2 提倡诚信自律,提高企业诚信形象  41
    5.2.3 加强网络诚信教育  41-42
  5.3 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体系建设  42-46
    5.3.1 健全平台准入机制  42-43
    5.3.2 完善行为规范机制  43
    5.3.3 建立部门监管机制  43-46
6 结论  46-48
致谢  48-50
参考文献  50-54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权利与自由,D909.1
  2.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913
  3. 韩非的法哲学思想,D909.2
  4. 3G时代下“公民记者”现象研究,G214
  5. 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保护与规制,D921
  6. 论我国的网络实名制,F49
  7. 关于互联网实名制的法律问题思考,F49
  8. 我国网络实名制发展状况研究,F49
  9. “人肉搜索”引发的个人隐私权侵权问题及解决方法,D913
  10. 论部门法哲学的属性及发展趋势,D90
  11. 手机号码实名制下北京移动的经营策略分析,F626
  12. 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K231
  13. 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一种继承、批判与重构的思考进路,D909
  14. 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的编制实名制研究,D630
  15. “群己权界”视角下的网民行为规范及保护,G206
  16. 构建高效的校园网的应用技术研究,TP393.18
  17. 神州奥美网络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设计,F49
  18. 铁路客票实名制销售的系统研究,U293.1
  19. 刑罚个别化之价值分析,D924.13
  20. SNS前景下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研究,G206
  21. 论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924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