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

作 者: 阮氏秋月(释如月)
导 师: 陈庆元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比丘尼 比丘尼僧团 当代中国尼众僧团 当代越南尼众僧团
分类号: B9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释尊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收了憍陈如等五位弟子,形成最初的僧团,经过四、五次吸收徒众,就发展到一千二百多人,组成了所谓常随佛众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庞大僧团。后来由于阿难尊者的请求,佛陀以遵守八敬法为条件允许姨母及五百释女加入僧团,从此尼众僧团便随之成立。到部派佛教时,从经典到制度,均非常歧视女性,视女性为不净染污的来源,对比丘的修行形成威胁和障碍。由于对女身染秽的看法根深柢固,所以必须是男身才能证得佛果。根据小乘的观点,女性之所以为修行者所拒斥,主要是因为女性在传统文化上被视为情欲的化身而形成其特重比丘戒的特点。大乘佛教经典对女性的看法就有显著的改观,对女性能否成佛的立场也逐渐修正,初期大乘经典就出现有能力神通变化转身为男性的女性菩萨,然而转身成佛的观念显然不够彻底,必须进一步破除男女身见,所以晚期如来藏系思想则承认众生皆有如来藏性,不因性别而有所差异,是以女性可以女身而成佛,这是对女性证悟能力最积极肯定的态度。继承释尊的教法诸圣弟子把他的法话传播到各地。于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佛教也进入越南。到公元五世纪中国佛教尼众僧团才成立,越南是一个久经战乱的国家,佛教也随着国家的患难而艰难地向前发展。由于战争很多史料都被烧毁。所以有关越南佛教尼众僧团成立的材料可能比中国佛教尼团晚约六百多年。越南受中国的封建统治约一千年左右,所以越南佛教多少也受中国佛教影响。越南佛教大部分是北转佛教,这是两个尼众僧团中的共同点,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但是自前至今对两国佛教尼众僧团的专门研究却寥若辰星。在国际上,中、越尼众佛教僧团可算是北传佛教中排第一、二的尼团。但到当代由于某些方面受到限制,这两个尼团没有台湾尼众僧团发展得快。本人只以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港、澳佛教尼众僧团为研究对象。中国大陆土地辽阔佛学院众多,由于本人能力与时间有限,所以着重研究中国重要的佛学院的出家女众。对越南尼众佛教僧团的研究只以佛教学校及佛学院为主。因为资料缺乏,本人在研究当中颇感困难,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上自己的调研只初步探讨了两国的当代尼众僧团几个方面,如:尼团的机构组织、寺院管理、生活方面和教育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9
目录  9-13
第1章 绪论  13-19
  1.1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13-15
  1.2 研究主要的范围  15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5-19
    1.3.1 研究方法  15-16
    1.3.2 基本思路  16-19
第2章 佛陀的女性观  19-49
  2.1 佛陀在世时印度女性的地位  19-27
    2.1.1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21-24
    2.1.2 女性在家庭的地位及责任  24-27
  2.2 佛陀的平等心  27-43
    2.2.1 佛陀在世时尼众僧团的建立  30-31
    2.2.2 尼众进入僧团的条件  31-32
    2.2.3 八敬法的内容  32-37
    2.2.4 大爱道比丘尼出家及受戒  37-43
      2.2.4.1 出家  37-40
      2.2.4.2 受戒  40-43
  2.3 小、大乘佛教的女性观  43-49
    2.3.1 小乘佛教的女性观  43-45
    2.3.2 大乘佛教的女性观  45-49
第3章 中国尼众僧团的成立及初期的越南尼众僧团  49-89
  3.1 中国尼众僧团的成立  49-70
    3.1.1 戒律传入中国的初期  49-66
      3.1.1.1 中国翻译的戒律典籍  57-64
      3.1.1.2 道宣立宗  64-66
    3.1.2 中土比丘尼成立与戒律的关系  66-67
    3.1.3 中国最早的比丘尼  67-70
  3.2 越南初期的地理位置与初期佛教  70-85
    3.2.1 越南初期的地理位置  70-72
    3.2.2 初期的越南佛教  72-83
      3.2.2.1 初期的越南佛教与文化  72-78
      3.2.2.2 佛教初期的外国沙门  78-82
      3.2.2.3 语言的变化  82-83
    3.2.3 越南尼众出现的时期  83-85
  3.3 中国尼众僧团的成立及初期的越南尼众僧团异同成因  85-89
    3.3.1 异点  85-88
    3.3.2 同点  88-89
第4章 当代中越尼众寺院、佛学院的管理制度之异同  89-125
  4.1 当代中越尼众寺院、佛学院的管理制度  89-108
    4.1.1 当代中国尼众寺院、佛学院的管理制度  89-102
      4.1.1.1 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90-94
        4.1.1.1.1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佛教  90-93
        4.1.1.1.2 文化革命之后的中国佛教  93-94
      4.1.1.2 寺院、佛学院的管理制度  94-102
        4.1.1.2.1 寺院  94-100
        4.1.1.2.2 佛学院  100-102
    4.1.2 当代越南尼众寺院、佛学校的管理制度  102-108
      4.1.2.1 国家统一之前的佛教背景  102-108
        4.1.2.1.1 寺院  105-107
        4.1.2.1.2 佛教学校  107-108
      4.1.2.2 中、越寺院和僧尼数目  108
  4.2 中、越尼众僧团的日常生活规矩  108-119
    4.2.1 与百丈清规的关系  109-112
    4.2.2 与戒律的关系  112-115
    4.2.3 寺院一天生活的时课  115-119
  4.3 当代中越尼众寺院、佛学院的管理制度异同之成因  119-125
    4.3.1 异点  119-121
    4.3.2 同点  121-125
第5章 当代中越尼众出家、受戒的条件  125-161
  5.1 出家之意义及受戒的规定  125-145
    5.1.1 出家之意义  125-127
    5.1.2 佛教戒律受戒的规定  127-145
      5.1.2.1 沙弥尼戒  129-134
      5.1.2.2 受式叉摩那戒  134-141
      5.1.2.3 受比丘尼戒  141-145
  5.2 当代中、越尼众出家、受戒的条件  145-156
    5.2.1 中、越佛教协会对出家条件的规定  145-147
      5.2.1.1 中国  146
      5.2.1.2 越南  146-147
    5.2.2 当代中、越佛教戒子受戒的条件  147-156
      5.2.2.1 中国戒子受戒的条件  147-152
      5.2.2.2 越南戒子受戒的条件  152-156
        5.2.2.2.1 越南佛教教会统一(1981)之前  152-153
        5.2.2.2.2 越南佛教教会统一(1981)之后  153-156
  5.3 中越尼众出家、受戒异同的成因  156-161
    5.3.1 异点  156-158
    5.3.2 同点  158-161
第6章 中、越佛教尼众的教育  161-197
  6.1 佛教的教育  161-162
  6.2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的体制、方针及层次  162-168
    6.2.1 中国佛教教育的体制  163-165
    6.2.2 中国佛教教育的方针  165-166
    6.2.3 中国佛教教育的层次  166-168
  6.3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168-180
    6.3.1 传统与当代教育的矛盾  171-177
    6.3.2 中国佛教尼众的教育  177-180
  6.4 当代越南佛教的教育  180-184
    6.4.1 越南佛教教育的趋向  180
    6.4.2 越南佛教教育的方向与内规  180-184
      6.4.2.1 越南佛教教育的方向  180-181
      6.4.2.2 越南佛教教育的内规  181-184
  6.5 越南佛教教育形成的过程  184-192
    6.5.1 越南佛教各级佛学校的课程  187-190
    6.5.2 越南佛教教育存在的问题  190-192
  6.6 中、越佛教尼众的教育异同的成因  192-197
    6.6.1 异点  192-195
    6.6.2 同点  195-197
结语  197-201
附录  201-204
参考文献  204-21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13-214
致谢  214-216
个人简历  216-217

相似论文

  1. 《比丘尼傅》成書研究,I207.5
  2. 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比丘尼僧团比较研究,B949
  3. 释宝唱与《比丘尼传》,B949.2
  4. 长沙开福寺比丘尼焰口仪式及音乐研究,J608
  5. 梁代僧尼传记中的话语权力,I207.5
  6. 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K207
  7. 论陈若曦的佛教小说,I207.42
  8. 中国早期比丘尼研究,B949.2
  9. 东晋南朝时期尼僧社会生活的历史考察,K239.1
  10. 河南安阳灵泉寺灰身塔研究,K879.1
  11. 唐宋福建佛教发展演变初探,B949
  12. 论博东·乔里南杰的功勋及其独特的宗教观,B949
  13. 《今昔物语集》中的生存意识,B949
  14. 试论契嵩思想之“谈辩境域”,B949.9
  15. 蒙元时期有关佛教史实考证,B949
  16. 康区在民国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B949.2
  17. 元代河南佛教,B949
  18. 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B949
  19. 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B949
  20. 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B949
  21. 《布顿佛教史》与《水晶鉴》比较研究,B94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佛教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